查看原文
其他

神眷的孤独之地:北苏拉威西 其一 向新世界传达的问候

小暗 听猎户说 2020-02-25

那么,苏拉威西在哪里?


苏拉威西岛是印尼东部的一座大岛,西与著名的婆罗洲所在地:加里曼丹岛一海之隔,东与新几内亚遥遥相望。如果说仅是如此,那它只不过是印尼诸多岛屿中较大的那一个。


然而回溯苏岛的地质历史,你就会发现这座岛屿特异之处,它是由多个板块来源的碎片碰撞形成,本就多样的环境再加上崇山峻岭的隔离,生物多样性和特

有性的程度可想而知。


而在1859年,生物地理学之父:华莱士更是因为发现苏岛和临近的加里曼丹岛(即下图左侧的大岛)的鸟类等生物差异很大。因此用一条线将苏岛与之割离开来。后日,人们才发现这也几乎正是亚欧大陆架的边境线,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学界把这一条线保留至今,是为著名的华莱士线。


苏拉威西岛的地理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苏拉威西及其邻近岛屿既不属于亚欧板块,也不属于澳洲板块。这块区域被称为华莱士洲/华莱士区(Wallacea),东南亚地区本就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了,而华莱士区更是东南亚中的热点地区。(图源:谷歌地图)


好的,这大概是你能在教科书里能了解到的信息,而真正的苏岛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于我而言,之前在水族领域早听过啥苏拉威西虾苏拉威西恶魔蟹,还有啥苏拉威西扁锹之类的。


总而言之这个地方很神奇,我接收到的信息是这样告诉我的。


可苏岛实际的画卷,只有当我真实地到了那里,才能用脚步,相机与文字来描绘。



整个苏拉威西岛都被高大的山脉分割,即使是再靠近不过的两地,往往也要绕上一段令人晕眩的盘山公路。这里靠近人口聚居区的低地雨林基本已被开发利用,椰林,柚木和水稻,等待着被人利用的命运。 


高大的火山脚下即是蔓延的人居与椰树。


我们的驻地位于乡下,北苏拉威西除了如美娜多,比通等几个城市之外,绝大多数的地区都是乡村。单层的印尼式小平房随着双向二车道两侧排开,和中国的农村也有些相似。 


北苏乡村即景,尽管两边的房屋看起来并不够现代化,但一路下来对北苏的公路质量还是比较满意。


住地边上的一座有趣的雕像,图腾很有可能是苏拉威西特有种:苏拉角鸮(Otus sulaensis)。要知道,猫头鹰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叫声在许多的文化中并不受待见,本就不是什么吉祥的东西怕都来不及,更别提拿它树立雕像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雕像。试着翻译了一下雕像上的印尼语,它大概是一个用来象征地区的标志。


步行在乡间小路上并不是一件太惬意的事情,这里的机动车虽然不多,但往往时速相当地快。因此常常需要提心吊胆地警惕着远处机车的声音。


常常穿马路而过的家鸡,苏岛的食用家鸡和中国的品种差异很大——整体精瘦,甚至完全可以用孔武有力的来形容。以至于我一直戏称它为“苏拉威西迅猛龙”。当然,配上香茅,柠檬草的炒迅猛龙还是很好吃的。


随处可见的椰子(Cocos nucifera)可能是这里最廉价的水果了。当地人用椰汁炒饭,也用椰子壳作为生火的材料,可谓让椰子成了北苏不可或缺的经济植物之一。某次住地请大家喝椰子汁,居然给一人上了一个完整的大椰子。不愧是赤道穿过的地方,充足的雨热条件间接灌了我一个水饱。


村边的柚木(Tectona grandis),众所周知,柚木是一种速生性的高档材用树种。巨大的树干和树叶总是能给人第一次见到它的人深深的冲击感。 


但低地不总是被完全地开发,破碎化的雨林能在村边保留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样令人大开眼界的雨林中的游泳池。


这种感觉真的相当奇妙,这个颇有些现代化的泳池正位于沟谷的底部,而沟谷本身则被茂密的雨林植被环绕。很难相信这两种唐突的元素能在这里协调一体。


游泳池的水似乎能被阶梯式地利用,上游给人游泳,下游就用来养鱼了。


生长在游泳池壁上的马醉草(Hippobroma longiflora),这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草本植物,归化于太平洋各岛屿中。这种植物在国内并不算很常见,我个人也只在华南植物园见过一次。


上图中左侧的大树是当地次生雨林的常见树种,大名鼎鼎的桑科植物:面包树(Artocarpus communis),其果实在某些地方可以作为食物,因而得名。


依兰(Cananga odorata)也是当地次生雨林中相当常见的树种,这是一种高大的番荔枝科乔木,也是高档香水的原料之一。


这个长得让人有瞎想空间的植物属于国内没有的林仙科(Winteraceae),是不算太小的乔木,暂时没能查到具体的种类。


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可能是北苏乃至整个南热带太平洋地区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从一米多的矮小灌木状态到十几米高的大乔木状态都可以开花。花脱落后会在类似聚花果的结构上留下眼状的痕迹——这也是整个巴戟天属植物的特征之一。其顽强的生命力使得它们可以占领从雨林到海滨的各种生境。这很可能和他们强势的适应力有关。


但是总体来说,苏岛低地的人居环境多还是被常见的热带园林植物和各种入侵种所覆盖,并无太多让人意外之处,但如果稍微关注鸟类的话,一下子就能看到华莱士区的不同之处。


全岛约有300多种鸟类记录,而其中约有50余种为苏拉威西特有种(包括其临近小群岛),如此令人瞠目的特有性,不好好看看是不行的。


撒胡尔太阳鸟(Cinnyris clementiae)是低地人类环境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常见程度堪比麻雀。处处可见的开花植物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雌性个体没有喉部的金属蓝,但其标志的纯黄依然非常抢眼。从这种太阳鸟身上就可以初步看到华莱士线的力量:以华莱士线为界,撒胡尔太阳鸟从苏岛向东,分布可达新几内亚。而近缘种仅分布于华莱士线以西及苏岛南部的爪哇岛,东帝汶岛链中。


其高度的适应力能使得它们能够在人类的屋檐下筑巢。


当然除了撒胡尔之外,岛上的其他太阳鸟也非常常见。如图所示的是黄腰太阳鸟(Aethopyga siparaja)的雄性和黑太阳鸟(Leptocoma sericea)的雌性。前者是热带亚洲的广布种,北可达我国云南,而后者则是仅在华莱士线以东分布的种类。


黑头文鸟(Lonchura atricapilla)也很擅长利用人类环境,它们能够在园林树木上织造巢穴。当地人称其“教堂鸟”可能也与其适应力有关,运气不错的是,正好有一群黑头文鸟就在我房间的楼下筑巢,每天起床从露台望下去,几乎都能看到搬运巢材的它们。


黄臀型亚种的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是隔壁岛屿来的入侵种。也是北苏的常见鸟种之一,毕竟是东校区就有的大路鸟,难得让我有些亲切感......


洋斑燕(Hirundo tahitica)不可能再骗我一次了。这是太平洋热带岛屿广布却不在亚洲大陆分布的奇特燕子,和家燕长相极似,腹部呈污白色,头部红斑也有所不同。我曾在旅台期间误认为这种燕子是家燕,险些错过个人新种......


漫天飞舞的雨燕是北苏常见的景象,雨燕虽和家燕共享一个燕字,形态和行为也颇为接近,却是在进化上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类:雀形类与雨燕类,后者与夜鹰等类群更为接近。在苏岛低地的天空中,可以看到许多种雨燕混群觅食。




好了,在一再拖稿之后,这一篇也只是算作开胃小菜,在下一集中,我将用整集的篇幅介绍苏岛低地人居环境中的观鸟见闻。整个苏岛行记系列我也计划分成多个短小的章节,以减少你的阅读和流量的压力,这样的公众号主真的不多了吧,好好珍惜...


参考资料:

谷歌地图;

《Birds of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维基百科。


其他的致谢放在最后一集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