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捞越十日 其一 闭环上的缺失点

小暗 听猎户说 2020-02-24

更了三篇云南之后,打算插入一篇马来西亚之行换换口味。然而其实也算不上换口味,只不过是从一个雨林到了另外一个雨林而已。




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我在中大的本科生涯也正式画上了句号。


但是在这个句号之前仍有无数个空格未能被填满,比如嗯嗯嗯嗯,哔哔哔哔和去一趟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在地理书中也常被译作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它位于太平洋马来群岛的中心地带,是亚洲第一大岛,世界第三大岛。


在人文地理上,婆罗洲的各部分别属于三个国家:北部的沙巴(Sabah)、沙捞越(Sarawak)属于马来西亚的国土,而沙捞越和沙巴交界的一小块地区隶属于文莱。而婆罗洲剩余的大片地区则属于印度尼西亚。


婆罗洲的地图,红色分界线即为三国国界:北部最小的区域为文莱,中部的长线则南北分割印尼和马来西亚,图片来源:By Sadalmelik - Own work,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98630


在自然地理上,婆罗洲东侧海域即为亚欧板块的大陆架边缘,这也是亚洲重要的生物地理分界线:华莱士线的一部分。由此再向东,即是由多个板块交汇冲击形成的岛屿:苏拉威西岛。


而苏拉威西岛则是我去年此时所在之地,我竟提早地跨过了华莱士线,跑到带有澳洲区系色彩的世界里看了看袋貂和各种充满奇妙色彩的鸟类——讽刺的是,这也居然是我第一次进热带雨林。


隔壁的苏岛上吊鹦鹉你们还记得吗......北苏拉威西,神眷的孤独之地(合集,全5章)


说回婆罗洲本身,这里也几乎是全亚洲观自然最为著名的地区,以鸟和植物为例,这里生活着超过420种的居留鸟类以及15000种以上的开花植物,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人类的探索和研究在进一步刷新。


而随着近几年国内观鸟和自然教育的发展,婆罗洲在国内自然爱好者心目中的形象也逐渐从一个未知之地变成梦幻的向往之地——这就导致我身边有大量的朋友已经不止一次地造访这里,并且在朋友圈里留下无尽的仇恨......



对于热带雨林的初见未能献给最纯正的亚洲区系,作为学习生态方向的学生和自然爱好者未能去过亚洲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以及身边的朋友都去浪就我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考试写论文,我想这个应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实在是我的已然终结的本科四年之中未能被填补的缺失点。


所幸,在毕业之时,借参加今年世界热带生态学和保护年会(Annual Meeting of Association for Tropical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ATBC)的机会,我总算得以造访婆罗洲,也算是在毕业之后一小点儿时间里,填上这点遗憾了吧。



今年开会的地点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首府:古晋(Kuching),那么这里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我行程的第一站。


古晋的市中心街景,作为整个沙捞越州最大的城市,古晋有着自己的机场、诸多度假酒店和购物中心。这里也是诸多前往沙捞越的欧美旅行者所青睐的场所。


由于马来西亚由西部的马来半岛和东部的婆罗洲组成,因此沙巴州和沙捞越州也被习惯性地称作东马,以及这辆车改一个字真的就能成为痛车了,作为冬马党坐上这辆车真是一本满足......,东西两部分在管理上有所区分,我们在吉隆坡已经入境的前提下,转机到古晋时还需要二次查验护照、签证等证件。


和我先前去的北苏拉威西不同,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高,英语作为马来的第二语言也被很好地普及,而且华人在马来西亚的人口中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在大街上遇到华人、华语的招牌,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市中心河岸边的神庙,据说是当时来自中国的商贾以古晋为港口卸货装货之时,为祈求风调雨顺所建。带着鲜艳彩绘的中式的神庙背后就是高耸的酒店大楼,多少给人一些时空穿越之感。


马来西亚的人口组成非常复杂,除本土的马来人之外(然而马来人的部族也很繁多),华裔,印度裔的人口都可以占到相当的比例——这一点在街边的招牌中就能体现出来,汉语、英文和马来文在广告间交替出现,多少给了我一些赛博朋克的错觉.....


食物可能是在此一窥其文化的另一面镜子,在古晋,能够尝到马来式、印式、中式、西式,以及以上混合的菜式——有趣的是,我们竟然在从机场来的路上看到了一家用中文牌子大大写着的重庆烤鱼,嗯,这多少还是有些魔幻的。


一顿马来印度式晚饭,左边的是巨甜的黑椒牛肉饭,右边是一杯稍微有点意义不明的冰咖啡(我开始以为是冰阔落)。马来化的印度菜继承了如飞饼、咖喱等传统菜式或调味料,但是不知道为啥子做得如此甜......


然后这应该算是介于马来式和中式之间的食物了,虽然炒饭的味道接近中式,但是偶尔里头会加一些口感偏甜或者偏辣的酱料。值得一提的是,至少是古晋地区的消费水平都不是很高,如上下图所示的一顿饭(含饮料)若是在普通的cafe吃的话,价格也不会超过10马币(合人民币16元左右)。


嗯,回到自然,沙捞越地区被人类开发的历史比较长,相对的,采伐,狩猎和物种引入的造成的影响,据说也比北面的沙巴州更为严重。


于是,这就导致在古晋看鸟显得颇为无趣,城区的大多数鸟类不仅在多样性上十分有限,数量上也难以差强人意......额,当然,只是大多数鸟类是这样...


长相邪气的亚洲辉椋鸟(Aplonis panayensis占据了古晋的绝大多数地区,应该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此处最多的鸟类。除它之外,外来的爪哇八哥和家八哥也是当地较为常见的鸟类。


这可能和辉椋鸟强大的适应性有关,如图是房屋窗户上一块翘起的木板,而辉椋鸟就能利用这个地方筑巢繁殖。从图中可以看到一些鸟粪和少量伸出的树枝。


当然说起数量上能满足人想法的大概也就是辉椋鸟了,清晨的干树枝顶上几乎站满了年龄各异的辉椋鸟,其嘈杂的声音隔着老远就能听到。


为了进一步说明在古晋城中观鸟的感受,我决定用一张更加直观的照片进行说明:


请自行体会。


除了椋鸟之外,古晋的城中也可以见到一些相对数量没有那么多的热带性鸟类,比如前面提到的白领翡翠(Halcyon chloris厚嘴绿鸠(Treron curvirostra。中国没有的白眉黄臀鹎(Pycnonotus goiavier也可以在果树间见到,它的长相倒是和国内的黄臀鹎相去甚远。


当然,古晋的附近仍有几座不错的国家公园/植物园,我们首先造访的是,位于古晋城东北部的巴哥国家公园(Bako National Park)。巴哥国家公园位于从古晋穿出的沙捞越河河口的西北侧,为一突出的半岛。半岛上覆盖着石灰底质的雨林,红树林等。


从古晋并不能直接前往Bako,需车至码头后,换乘小船进入公园管理处。图为码头前对于巴哥国家公园的介绍。


接下来就是一段刺激的荡漾小船之旅,虽然一路上看不到什么鸟,但沿途的风光还是很不错的。


远远地能瞅见一座海岛笼罩在晨雾之中,颇有一种仙山蓬莱的感觉(虽然那并不是Bako)


在船上路过时用手机拍的Bako植被情况,有沿岸沙滩,泥滩的地带多生长着红树林,而在海滨的峭壁悬崖上也生长着许多的树木。


船程不过20分钟,接下来就是徒步的旅行了。


码头前生长着奇怪的棕榈科植物:水椰(Nypa fruticans,这种植物不仅能像椰子一样长在海边,还能像红树一样忍受周期性淹水的环境。它们在古晋一带的河岸边数量极为庞大,而我国几乎只能在海南等地找到它们的踪迹。


随手拍的码头前的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如果没定错的话它就应该是传说中的科长大人了。这边的红树林中还有如海榄雌(也称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的其它红树林植物。


热带海岛的招潮蟹总是能让人忧郁,因为在高而未知的多样性之下,其多变的体色几乎无法作为分辨种类的证据,姑且只能从其眼距和螯形态猜测一二。比如图中这只可能是属于南方招潮属(Austruca的家伙。


这个家伙可能是某种管招潮(Tubuca sp.),很有可能就是超级广布的弧边管招潮(Tubuca arcuata的一种奇怪的色型......


有传言说巴哥的所有目标动物几乎都能在刚刚进管理处的时候搞定,这句话真的只有我们到了那里才能感受到的确所言不假。


沙捞越州林业部门的logo,你几乎能在沙捞越地区的每一个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处发现它。我是觉得设计得真的很有萌点于是就拍下来了(特别是把右下的鼻子看成嘴巴的时候23333),图中的两个黄色区域分别是马来西亚的国宝级动物:马来犀鸟和红毛猩猩。


比如还没到管理处大门.....


婆罗洲胡须猪(Sus barbatus,这种长相奇特的野猪最大的特征即是不论雄雌都具有的发达毛须。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野外如此近距离观察野生猪科动物,而它们也似乎很不在意人类的存在。它们就站在离我们10米不到的地方,心不在焉地拱着草坪......


这种巨兽对人类的宽容态度也不禁让我对它们的好感度激增,而事实上,作为雨林中植物种子的积极散布者和早期土著的重要肉类来源,胡须猪在当地生态和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都非同小可,甚至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超过前面提到的两位马来国宝。


即使是带着幼崽,这家伙依然能在一大堆两脚兽的注视下淡定吃吃吃。这种佛系已经超过了我对猪科野生动物的理解了....话说回来,这家伙的长相的确很像《幽灵公主》中的山猪神。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也称长尾猕猴,是沙捞越地区最为常见的非人灵长类。


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景区猴子一样,因为部分早期的游客投喂,猕猴这种成精的灵长类很容易产生掠夺人类食物的习性。这一点虽然在巴哥的管理禁令中再三提到,但好在实际情况还算良好......


成年猴有着发达的面须,非常帅气,看着有丢丢像MH里的雪狮子王....


小一点的猴子显得就可爱一些了。


我们还在管理处登记的时候,工作人员就突然指着外面对我们说“oh, monkey is over there”。我当时没在意,毕竟这里的食蟹猴不满地都是嘛。


结果出去才知道,工作人员指的是另一种猴子,也是这里的大明星: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


长鼻猴是婆罗洲的特有物种,有着绝对不会认错的夸张长鼻(虽然有些幼年个体可能不具有这一特征)。巴哥国家公园据说也是全婆罗洲可以最近距离观察这种猴子的国家公园。


虽然有听说这里能以及近距离观察长鼻猴,但近在咫尺的事实却让人一度产生了动物园的错觉。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这家伙都是安静地坐在树间,安静淡定地吃着叶子...


感受一下这个奇怪的鼻子形状


这种令人惊叹的近距离,也给我了仔细观察它们的机会。与大多数感到的可爱和神奇不同,我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把“恐怖谷效应”——即当某个事物(比如机器人)极端地与人类相似的时候,那么它体现出的一点点违和的特征都会引发人类的恐惧情绪。


长鼻猴的给我的感受大抵如此,它们的相貌、眼神、动作和体型都极端地类似于人类,以至于一度让我产生我在看一个老者的错觉,这种错觉和现实之间恍惚的差异感,的确能给人留下不小的惊吓......


面如老者的长鼻猴,我想说它的表情真是太安详了.....


没想到长鼻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搞定,在我们回程的时候,也在管理处边上看到了另一个目标种。


亚洲水巨蜥(Varanus salvator几乎是东南亚地区常见但不值得错过的帅气爬行动物。我们见到的这条还只是个宝宝,但身长足有半米。它们似乎也不是很在意人类的存在,看到我们也只十分闲庭信步地爬到一边的水沟里呆着(或者说它压根就没考虑我们的出现)。


过了一会这家伙又跑到草坪上歇着了...


到此为止,这一趟巴哥遇到的动物就算是差不多了。前面提到的沙捞越州的客观情况可能导致这里的鸟类数量也十分捉鸡,我们也只看到了一些菜到不能更菜的菜鸟....


图中的分别是就算在城市中也很菜的粉颈绿鸠(Treron vernans和这边林地常见的鸟类黑翅鹟鵙(音翁菊)(Hemipus hirundinaceus,随便看看吧嗯...


那接下来就看看植物吧,客观来说,整个沙捞越地区的植物确实没让我太失望,毕竟就算是次生林的入侵种,也和我们这边的种类有所差异。


何况还不只是入侵种,对吧。


前面提到,巴哥NP中的生境类型多样,就连雨林本身也有所不同。


巴哥国家公园中雨林林缘一瞥。从图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雨林气息了。


林下巨大的林生露兜树科(Pandanaceae)植物。在前一张图中也能找到一些长成大树的种类。露兜树科最著名的种类几乎都长在海边,出现在林下也足有穿越之感....


林中偶见一些巨大高耸的乔木,这在采伐严重的沙捞越地区来说,应该算是砍伐前遗老了.....


附生在树上的大型鹿角蕨(Platyceriaceae),真好看啊真好看....


林下也有不少惊喜,比如我个人的第一笔霉草科(Triuridaceae)记录:白霉草(Sciaphila alba!文如其名,霉草是一类从长相和习性都和霉非常接近的腐生植物,它们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营养,而是需要像霉菌一样从腐败物中汲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


巴哥的许多地带被石灰岩所覆盖,苦苣苔科植物常常是这类生境的优势物种,比如图中的这种小白花可能为扁足齿药苣苔(Codonoboea platypus,该属国内不产。


有时候也可以看到一些小兰花,比如牛齿兰属(Appendicula某种。


当然,这些大石头也常可以为另一类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壁虎,很凑巧的是,婆罗洲就有日行性的壁虎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Cnemaspis kendallii,英文名叫Kendall's rock gecko,没有官方中文名,也许可以翻译成肯氏岩壁虎(旺达大师翻译成啃兜儿盐壁虎,我看看他敢不敢写到公众号里去)。所谓日行性壁虎,是指它们能够在白天活动,而非其他夜间活动。这种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兴奋时会像图中一样把尾巴卷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习性了。


当然,说起巴哥乃至整个婆罗洲的植物,还有一类家伙算是不能不提,那便是著名的食虫植物:猪笼草科(Nepenthaceae)。


随着酸性土指示植物:芒萁属(Dicranopteris的出现,喜好酸性贫瘠土壤的猪笼草也不负众望地出现了。


白环猪笼草(Nepenthes albomarginata常常生长于海滨附近。这种猪笼草因其笼口具有一白环而得名。


白环猪笼草的笼子,想必每个人都对猪笼草捕虫的习性有所了解,那么这张图中就可以看出它的笼子是如何发育的:很多种猪笼草都是攀援的藤本,而它们用以抓附物体攀爬的媒介,则是叶子顶端的卷须,而笼子则是由其卷须末端发育而来,本质上还是一种变异的叶子。


白环猪笼草的雄性花,其实和国产的猪笼草花也没有太本质的不同......



Bako的行程告一段落,下面可以给一些旅行方面的建议:客观来说,巴哥离市区距离有限(离市中心1个小时不到的车程),且可以通过大巴/Grab/的士或者包车到达,而且速度快的话,用上大半天也能够刷上不少东西(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压根就不需要进到林子里去.....),若是想要刷一些植物的话,则需要付出一些体力。


步行道还算友好,蚊子少蚂蟥无,但不少地方坡度极大,且普遍路程较长(我们花半天连它最短的步道都没能走完....),加之石灰岩的雨林下层极为酷热潮湿,总而言之,带上足够的水和尽可能轻的装备比较好。


Bako管理处自带住宿和饮食,前者据说条件一般,而且需要提前预定(不过晚上据说可以参加夜观活动),吃饭还好,价格不算很贵,基本的饮料食物也有保证,如果时间充裕且对爬山和猪笼草有深深的兴趣,多花几天时间耗在这里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以上,这一篇稍稍有点长,不过说不定下一篇会更长....


参考文献: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nemaspi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rnean_bearded_pig


Ecology Asia

(这是一个还不错的查东南亚常见脊椎动物的网站,推荐一下):

http://www.ecologyasia.com/index.htm


马来西亚植物资料库:

http://hkcww.org/malaysiaplant/main.htm


台湾蟹类总名录:

http://web.nchu.edu.tw/~htshih/crab/cb_list.htm


感谢周大师鉴定日行壁虎,感谢橙子夏大师鉴定猪笼草,感谢林老师鉴定霉草,再次感谢旺达大师和爽大师等一众大师的带飞!


帮旺达大师和爽大师安利一下他们公众号:热带生态学,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楠木何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