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反制港独势力?

邹天石 晓伟看世界 2020-02-27

本文字数:1227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一般国人比较熟悉“台独”这个名词,对于“港独”十分陌生。但是,这并不表明西方推动“港独”比推动“台独”少用力了,事实上所用手段更阴险。一九九七年恰逢香港回归,一位犹太人朋友问我:“为何让香港继续使用英国司法体系?”我心里也感到迷惑,回答:“这是一国两制政策决定的。”犹太人说:“其实你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这一国两制真能行得通吗?”我看他一脸严肃,不禁问:“难道有行不通的理由么?”犹太朋友说:“你知道为何以色列为何不能和巴勒斯坦人共同选举总统吗?那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群没有民族国家认同感,一旦选举就会水火不容,越吵越烈,永远不会产生公认的总统。因此,我们只好分裂成两个政权,他们想建国,我们不允许,恐怕一直僵持下去。”我心里不服气,说:“香港人和中国大陆人血脉相连,文化融合密切,怎会出现这种对立情况,不会的。”犹太人默默地点了点头,说:“但愿如此,不过,政治就是权力诱惑,会有人故意培养一批香港独立分子的,利用他们劫持全体香港人的命运,不信你等着瞧。”这段对话让我无法忘记。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十多年过去了,港独势力从无到有,而且不知不觉中产生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选播方式。凡是关注这个议题的人,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几个特点。一是,把西方宗教嫁接到西方“自由民主”概念上,这迎合了西方宗教在香港的悠久影响力,也将西方“自由民主”宗教概念化了。在香港社会里有一类人,他们对社区改善毫无兴趣,只是口口声声要“自由民主”,却连什么是自由民主也讲不清楚。在他们看来,天堂就是美国,香港就是地狱。二是,把港独演变成一种公共文化符号,用懒人包文宣炒作,以此标新立异,在年轻人中制造“逢中必反”自豪感,这种手段在宅男宅女群体中容易传播。现代网络文化中的新世代普遍具有一种小确幸的朦胧感,甚至有不少人陷入低智商化,迫切寻求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参照对象,刷自我存在感,他们喜欢一种集体无意识氛围,把集体发泄误当成了民主政治,港独作为公共文化符号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三是,香港特区政府按照体制展开工作,公开透明,可是港独势力在暗处谋划,故意挑衅,胡搅蛮缠,为反对而反对,甘心情愿为西方势力当打手,演的越丑恶越得主子欢心奖赏,来势汹汹,常常处于主动,这些令人担忧。

 

今天我终于明白当年那位犹太人朋友的忠告,一个“外国人”,一个“敌对外族”是可以人为制造出来的,而且是从自己同胞中分裂出去的,令人心疼,也催人反思。相较于中国大陆媒体,西方势力搞政治宣传手段更加灵活高明,几乎是无孔不入的。举几个例子,一个香港大妈喜欢发一下养生帖子,西方媒体就推送她到港独新闻跟帖栏目,可以提升点击数。只要输入“中国经济”,西方媒体马上推送唱衰中国的公知文章,连篇累牍。想查询一下香港大学资料,西方媒体就会推送港独活动炒作内容,这种广告链接令人生厌,但它确实就在你面前。久而久之,港独声音在媒体上造成一种破窗效应,不少人习惯拿香港政府当出气筒,被用来刷存在感。(更多精彩请关注“晓伟看世界”)

      


想深一层,这种港独思潮传播手法的确恐怖,他们不是爱香港,更不是树立民主理念,而是制造冲突事件,给西方干涉香港事务当借口,以此达到分裂香港社会的目的,更企图钳制中国。过去香港是外资引入的窗口,帮助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如今面对中美贸易战,香港已经成为西方金融战打击的目标,港币无疑成了人民币的“防火墙”,承担起汇率挡箭牌角色,祖国人民应多多给予香港理解和支持。(天石)

 

原创作者:邹天石,旅美华裔作家,新闻记者,主要研究美国社会经济课题,著作包括《中国地缘政治历史》和《那小兵留学回忆》。


编辑:小故事






如何识别西方舆论伪概念?

哈萨克斯坦新总统托卡耶夫:从政经验丰富的“中国通”

王海运:军事关系映照中俄建交70年

中俄结盟,但外交上要为美国留有余地

习近平:普京总统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

走,带你到普京的办公室看看!

丢开贸易战,解放台湾島!

从乌克兰动乱看中国裸官

作者王晓伟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