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析香港地缘政治历史

邹天石 晓伟看世界 2020-02-27

本文字数:2882字

阅读时间:9.6分钟

小兵:您如何看待最近香港发生的动乱,有什么建议给读者思考?


天石我认为首先一点就是不要回避问题,不必动不动就说要打压,而是要弄清背后的原因。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从香港社会文化和香港地缘政治这两个角度谈。



许多人都说香港年轻一代没有国家认同感,认为这是殖民主义教育的结果,我认为这不准确,反问你一句,为何港英统治时代反而出现那么多爱国香港人?这些闹事的年轻人大多数是回归之后出生的,为何反而那么盲目崇拜英国殖民主义?只要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中国内地的崇洋媚外色彩一点不亚于香港,到处都是莫名其妙的“洋泾滨”名字,到处都是以白人为美的广告,到处都是以美国身份地位为追求的文章舆论,最近还出现了山东大学给留学生分配读伴的事情,可以说,连西方国家内部都没有这么强烈的西方崇拜氛围。细心分析起来,我认为有几点大家应对反思,一是骨子里缺钙,这钙不是别的,就是民族自尊,没等外国人欺负你就自己人欺负自己人。二是唯利是图,不肯认真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干脆借用洋人面目和名义做招牌,其实就是吃软饭,依赖西方人面子多一分,你自己的骨气就少一分,最后你只会变成西方人的精神傀儡。


许多人说“出国就会爱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这代留学生可以见证这点。我在美国接受的是美国式教育,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自尊自强教育模式,要让你明白一个弱小的美国人也比任何外国人强大,从来没有教授散布崇洋媚外言论,美国就是第一,美国就应该比任何国家好,这种氛围中,很多中国留学生把美国当成了中国,你必须竞争胜利才能有奖学金,能不自强自尊吗?反过来你看中国大学里面都是说美国如何伟大,中国如何有巨大差距。你说有差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把这种差距看成是中国天然和必然就有的,看成是中国文化何体制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崇洋媚外了。过去,香港人每天都听《上帝保佑女皇》,成了一种习惯,但并没有产生一种亲密感,因为英国人是外国,自己是中国人,可是回归后看到内地如此崇洋媚外,于是就学会利用这种社会缺陷抬高自己,回到国内以假洋鬼子姿态贬低同胞,根本没有融入内地文化的谦虚心态,可见是内地同胞把香港人惯坏的。要香港年轻人消除殖民主义思想,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做起。



我这代人经历过改革开发起初的艰苦时代,学会了如何接受失败和挫折,懂得耐心和尊重他人,目前中国大学里十分缺少这种思想磨练,反而到处都是功利主义情绪。在美国,我非常欣赏他们的一个小学教育项目,就是让孩子们去到公共场合去义卖,比如,去卖糖果为学校搞活动筹款,那是一种意志磨练,求一百个人买,说不定会被拒绝九十九次,这样孩子们就学会被拒绝了,学会耐心和理解他人,要顾全大局,这点比欧洲国家要好,反观中国内地的孩子们都成了小皇帝,要啥有啥,有时大人无法满足要求,这些孩子就满地打滚耍懒,逐步产生了严重的自我主义思想。香港年轻一代中这类人很多,把国家大事当成自己玩家家一般,得不到就起哄,起哄还是得不到就要和社会同归于尽,自暴自弃。他们表面上打出民主自由旗号,其实就是让自己的无原则的要求合理化,这本质上就是地上打滚耍懒。美国人的民主本质上是分而治之,各派都保持一个相互妥协的底线,你获得51%的选票,另外那49%的选民就会服输,大家才能共存,各派妥协能力十分关键,可是香港不是这样,政府让步只会让年轻人得寸进尺,一味发泄情绪,不顾社会集体利益。我只提一点建议,要清除殖民主义思想,必须消除西方意识形态优越论,首先从内地做起。


说到地缘政治,香港的确在中国过去数十年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比如,目前有100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估计总值高达近6万亿港币,同时,香港也是离岸人民币的枢纽,为中国内地提供了一万亿多美元的投资项目。但是,这些功劳不单是香港的,更是中国内地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和中国自身经济规模效应的结果,中国发展的好才有全球资金流入流出需要。过去有人说要英国人把福克兰群岛给香港人移民就会产生另个香港,虽然这是个荒谬的笑话,但也反应了许多香港人不感恩的心态。坦白而言,香港是依赖金融体制生存的,换句话说就是依赖金融特权,许多内地企业把钱转到香港就变成了“外资“,转身回到内地以外资身份投资,纯粹外资没有这么多。西方国家顾及自身利益也会给香港一定的金融和税率优惠,这也是给中国的一根萝卜,让你摆脱不了这种诱惑,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软,你自己心里要有分寸。


我们不要忽略了香港内部的地缘政治,这个问题内地学者很少关注。打开香港地图,你很容易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香港经济活动都集中在香港岛和九龙地区,越是向北经济活动越少,到了和深圳边境地带就更少了,反而深圳这边非常兴旺。另一个现象就是香港居住成本十分昂贵,是世界之最,可是整个香港的土地只有7%用来建设住房和商铺,已经开发的社区总共也不过23%而已,其他的土地都是农田和野生保护区以及山地等,这种奇特分布在其他中国内地是看不到的。追溯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要分析港英时期的政策影响。


1898年,英国迫使中国满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该条例严格规定“在所展界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也就是说英国不得没收当地中国居民的土地,不可强迫他们迁移,更不能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给英国政府。港英政府当年没收了所有香港岛和九龙界限以南的土地所有权,然后逐步拍卖获得收益,卖出的土地可以拥有高至999年的使用权,但是在新界不能这么做,最长的使用权限也只有99年,于是就搞了一些欺骗花招,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推出了“丁屋”政策。简单讲,丁屋政策就是给每一位新界满十八岁的原住民男丁的特权,让他们一生中可以有一次机会申请建一个不超过700平方英尺的地基,最高不可超过三层楼。许多人以为这是保护原住民的土地权益,其实不然,因为港英当局那时限定这些丁屋必须在划定的“V Zone”(V型地)内建设,虽然表面上总量和人数对应相当,实际使用比率很低。于是,许多原住民不得不廉价出售自己的丁屋权给开发商,开发商收购到一定数量的丁屋权后就盖楼,以数十倍价格出售,剥削原住民的权益。为了保住香港岛和九龙地区高房价,开发商都要看香港地产巨头的脸色,政府也是如此,因此在新界被囤积的地很多,但真正建设的很少,靠近深圳地区的尤其少。这些金融寡头们就是不想和内地融合一体,反对大湾区模式,用各种环保理由限制新界开发。目前新界人口以经占香港行政区的52%,是人口增加最快的地区,但工商业远远落后于港九地区。(更多精彩请关注“晓伟看世界”)



过去特首董建华提出要每年建设8万多套公屋缓解人口压力,动了金融地产商的奶酪,结果被迫辞职。在香港申请公屋需要很漫长的等待,21万贫民住在非常狭小的“劏房”里,新界地区却有打量囤积的土地和不能开发的荒地。随着原住民人口不断增加,那每位成年男性的700平方英尺宅基地数目也不断积累起来,实际上却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港英政府当年处理新界土地所有权的惯例被按照习惯法规则被继承下来了,却一直得不到真正实施,这导致新界原住民年轻人外流,学校资源配备落后,尤其是工商业发展滞后。当年港英当局为了缓解原住民的反抗,不得不让他们继续使用《大清律例》,保持了乡绅自治格局,如今这些原住民希望和深圳一同发展,像澳门那样搭上祖国发展快车,尤其是落马洲一带得到有效开发,但依然障碍重重,无休无止的审批和驳回挡在面前。如今香港闹事者总是歧视打压元朗地区居民,他们根本不了解新界当年的法律权益。若不能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香港内部必然加剧南北政治之争,不利于香港长治久安。我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香港地缘政治课题。(完)


邹天石,旅美华裔作家,新闻记者,主要研究美国社会和经济领域课题,在凤凰网等门户网站发表时评,著作有《中国地缘政治史》,《那小兵留美回忆》。



新书预计下周上市,需要签名版的朋友请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编辑:小故事







香港洪门檄文,昭告天下洪门昆仲书

特朗普的停战条件

邓小平看完军队接收香港方案,怒批“软了!”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绝版照!

唐朝是如何管理留学生的?

走,带你到普京的办公室看看!

丢开贸易战,解放台湾島!

从乌克兰动乱看中国裸官

作者王晓伟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