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 | 初次颈椎手术入路面临后续翻修的辩证观--周非非教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最新骨科动态!
主讲人:周非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国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会员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导读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选择何种手术入路以避免后续翻修一直存在争议。前路手术虽可直接减压,但多节段融合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还可能出现气管、食管等并发症,而后路手术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达到间接减压。
本视频中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周非非教授围绕一例颈椎术后翻修的病例,讲解了自己对于颈椎手术入路选择的辩证观。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卫某某,男性68岁,2016年初因游泳时被海浪拍倒受伤,先后出现双手麻木3个月;查体颈椎活动正常,无明显压痛,双手桡侧和左前臂外侧针刺感觉减退,双上肢肱三头肌腱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Rossolimo征阳性;颈椎X片示颈椎曲度变直,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MRI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C4/5水平脊髓呈高信号改变。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C3-6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5-C6)。
02
专家病例分析
专家意见:
1. 患者为颈椎病基础上的颈椎过伸伤,即为中央管损伤综合征,只要伤后MRI显示脊髓水肿,即使患者症状轻微,应积极手术治疗,且因该患者有后纵韧带骨化症,建议行前路C5椎体次全切减压手术即可。
2. 因患者颈椎管长节段狭窄,且伴脊髓损伤,颈椎稳定是手术良好愈后的前提,由于患者椎体和椎间盘水平均见狭窄,前路椎体次全切节段选择较多,影响颈椎稳定性,因此建议采取后路椎板全切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
3. 由于后路手术损伤较大,前方入路进行颈椎手术被视为首选,对于颈椎多节段损伤患者,局限性解除责任部位压迫非常有效。
颈椎正侧伸屈位X线
颈椎CT(平扫+重建)
颈椎MRI
03
病例手术治疗情况
患者于2016年3月在外院行C4-6的ACDF手术,2016年10月双手术前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术后逐渐开始出现左下肢麻木、步行踩棉花感,遂至我院就诊;查体同术前,无明显颈痛,但有明显神经症状,且无发育性椎管狭窄;入院影像学显示:C3/4脊髓压迫,C4/5和C6椎体后缘有骨赘处理不充分,产生脊髓压迫。
2016.3 C4-6 ACDF
MR
04
手术翻修的讨论
专家翻修术式的意见:
1. 因一期手术选择前路,为避免更大创伤,二期翻修建议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2. 在明确C4-6已骨性融合的前提下,取出钛板后,前路对C3/4节段进行减压手术
3.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会出现一过性的症状改善,但后期仍会出现缓慢的症状恶化,此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MR对比
05
病例手术翻修情况
🔹手术方案:
颈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手术;
🔹术后疗效:
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手术经验总结:
1. 初次前路手术纵向减压范围不足:C3/4应在初次手术时减压
2. 初次前路手术节段减压不彻底:C4/5间隙椎体后缘骨赘减压不彻底
3. 前路减压应同时考虑患者术前的致压因素,例如本例患者存在的节段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等病理因素如何在前路减压中消除
总结
1. 结合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于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无论前路还是后路,均应对脊髓神经致压物彻底减压。前路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与后路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文献综述显示后路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前路手术
2. 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的选择,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远期和近期疗效,为患者选择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方式,减少后续手术翻修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前路手术需要术者具有熟练的减压技术,同时还需要光源、手术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设备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