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政策

美联储政策偏离宏观经济理论和审慎态度

时事读后感 时事读后感 2023-08-02

1、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历史提供了值得反思的教训。

2、美联储加息太晚且持续时间太长,可能导致银行倒闭等后果。

3、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项现代发明,不是黄金法则,也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焦点。

4、坚持2%的通胀目标对经济来说代价太大。加息应以经济过热迹象为条件。

5、投资者需要警惕联邦政府财政状况沉重的利息支付负担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通胀目标制是现代为了方便而发明的。由新西兰率先提出并于 1990 年推出,这无疑是对货币供应增长目标的重大改进。尽管它很有用,因为它为难以解读经济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总体上好的建议,但它并不是黄金法则。1987年至1997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徘徊在2.2%至6.2%之间。这是整整十年的增长,只有1990年至1991年与海湾战争有关的短暂而浅度的衰退。美联储在此期间不时加息,但通胀目标不是政策。

艾伦·格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于 1987 年 8 月上任,在他上任之前就开始出现缓慢的通胀上升之后,他很快开始提高利率,最终引发了 10 月份的股市崩盘。股市崩盘后,格林斯潘立即积极改变方向,重振了市场和企业信心。从未发生过经济衰退。即使利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仍下降。

如果投资者能够解读经济,股市崩盘就是一个独特且难得的入市机会。当时,联邦财政赤字已经下降;经常账户赤字有所下降;失业率已降至6%,当时被认为等于自然失业率。格林斯潘的加息主要是预防性的。但投资者在尝到了保罗·沃尔克 (Paul Volcker) 极端加息(到 1981 年 6 月将联邦基金利率推至近 20%)的滋味后,感到害怕。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抛售股票。但格林斯潘立即采取行动,表现出他对如何实施货币政策的敏锐理解。

从1988年中开始,通货膨胀开始加速,从1988年6月的4%上升到1989年5月的5.4%。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标准宏观经济学表明可能出现过热。联邦基金利率相继上调,并于1989年5月达到峰值,接近10%,高出通货膨胀率4个百分点以上。然而,随着通胀开始下降,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降低了利率,尽管通胀率仍然相对较高,大多接近5%。失业率稳定在5.2-5.4%。有趣的是,格林斯潘的任期严格遵循教科书的建议。他并不担心3%的通胀率,通胀率通常会在不加息的情况下下降。例如,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7月,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5.5%,但通货膨胀率从2.1%下降到1.5%。这表明股市疲软本身就是紧缩性的,因为它与疲弱的商业信心有关。

有趣的是,伯南克2006年2月就任美联储主席后,就适度加息。1月份通胀率为4%,而联邦基金利率为4.5%。到 6 月份,他将联邦基金利率总共提高了 75 个基点,达到 5.25%。虽然联邦基金利率数月保持不变,但通货膨胀率从 2006 年 6 月的 4.3% 下降到 2007 年 1 月的 2.1%。这意味着实际利率上升得相当快,这给本来就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压力。过度和无理的借贷。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引发金融市场危机。尽管2008年初金融市场看似企稳,但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美联储决定不救,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伯南克采取了激进的量化宽松计划,最终在 2009 年最后一个季度结束了深度衰退。从 2008 年 10 月到 2017 年 5 月,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接近 0 的水平。导致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失灵让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美联储拯救雷曼兄弟的失败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即使它决定拯救长期资本,但长期资本只是一个对冲基金,无法与雷曼兄弟的象征意义相提并论。

杰罗姆·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更令人失望。加息太晚了,而且加息时间太长了。后果尚未显现。这些后果包括银行倒闭、巨额利息支付给联邦政府解决基础设施脆弱等国内问题带来负担。投资者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财政危机带来的风险。如果债券收益率下降得足够快、足够快,如果经济增长足够快,这种风险将大大缓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