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全球第一,中国建筑“让居者优其屋”!
▲北京朝阳区CBD,以中国尊为代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
6月1日,天朗气清,北京朝阳CBD。
鳞次栉比的高楼,就像比赛一般,竞相争艳!
其中尤以在建的“中国尊”,以耸入云霄的气势,设计独特的造型,引人驻足。
“现在中国尊的高度已突破500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党委副书记、中建三局刘晓霖告诉人民网记者,“未来,这里将有17栋200米以上的高楼拔地而起。”
▲北京国际贸易建筑群
其实,以朝阳国贸建筑群为代表的的摩天大楼,仅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工程建设中,中国楼发展的一个缩影。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摩天大楼数量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世界排名前10的高楼,有7座在中国。
“这些超高层摩天大厦,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更是高科技盖楼的象征,我们转而将这些技术运用到普通住宅,让居者优其屋,”刘晓霖如此说。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九重阊阖开天阙,万点星辰尽流光!
耀眼的数字背后,不仅展示了中国高度、中国力量、中国智慧,更反映出重大工程建设对经济转型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速度:6天盖一层楼
▲北京中国尊
中国尊作为世界第一座在抗震8度设防区建造的超500米高楼,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地上地下共115层摩天大楼,设计工期却只有62个月。
平均6天一层楼的速度,让中国尊的“中国速度”备受关注。
中国尊的工地,和以往的建筑工地有点不一样——不是在四面墙外搭一圈架子,而是直接在楼顶上建起工作平台,平台四面是齐胸高的钢制防护网。
从“围裙”升级成“帽子”,施工场地就稳了许多,尽管正赶上四五级风,可离地面近200米高的平台没有一丝晃动,和踩在平地上没什么两样。
▲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盖楼神器”,可同时进行4层楼作业
“您脚下就是我们的盖楼神器。我们盖楼这么快,秘诀在这里。”中国尊项目技术部经理、中建三局工程师蒋凯告诉人民网记者,“这是自主研发的集成型智能模架体系,是世界房建施工领域面积最大、承载力最高的平台。平台上的4台塔吊中,有两台是和平台一体化结合的,这在全球也是首次尝试。”
塔吊和平台一体化结合、一同顶升,就不再需要停工等待塔吊顶升,算下来可节约工期 56天。塔机预埋件也因此减少了400吨,不仅节省工时,还节约了材料。
在“盖楼神器”上,工人们可同时进行4层楼的作业,一层浇混凝土、二层机电预留预埋、三层绑钢筋……几个工种流水作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中国是在建高楼最多的国家,在实践中,我们摸索研发了大量先进的工具、工艺、技术。”国贸三期B阶段项目经理、中建一局翟海涛表示,北京国贸建筑群是中国建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整个中国建筑业不断蓬勃发展。
像“绣花”一样建楼
▲像“绣花”一样“绣”出来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屋顶飞檐
时间回到2014年APEC 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踩着平整宽阔的仿古青石板步入会议中心时,普京指着前方对奥巴马说:“很漂亮,不是吗?”奥巴马点头,“是的。”
这一场景被多家媒体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普京所指的,正是中建八局青岛公司像“绣花”一样“绣”出来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屋顶飞檐。
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天敬地”的精神和盛世“汉唐飞扬”的气势,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屋檐四角起翘了10度,并在屋檐下安装了上千块装饰铝板。
设计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方磊说:“这个造型我是拿一个方形的纸,按照九宫格的感觉折出来的。”
▲第十一届G20峰会场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为了实现设计者的理念,运用了大悬挑屋檐施工技术。”项目经理潘鹏介绍,上翘飞檐最大悬挑长度9米,项目采用地面拼装、整体吊装的施工工艺,保证了安装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
最难的是那上千块装饰铝板,“铝板没有一块是相同的,批量生产是绝对不可能的,每一块铝板决定全盘成败。”潘鹏说。
“为了精准,我们安装起来基本靠手。”项目副经理梁剑锐介绍,他们从屋顶向下拉两根钢丝绳作为辅助导索固定玻璃,然后用卷扬机等工具,人工手动一点点推动玻璃到最准确的位置。
在这4万多平方米的“小”工程上,中建八局青岛公司项目部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10大项29个子项、创新技术12项,北京市百项推广新技术中的37项。
鲁班奖评审团如是评价该建筑:基础安全稳定、混凝土内实外光、钢结构安装精确、墙面色泽均匀、斗拱做工精细、地毯平整美观、管道清晰、仪表成线、灯具成排、会议系统控制精确……
让居者优其屋
▲南京上坊保障房让当地老百姓“诗意地栖居”
“让居者优其屋”,这是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部所有人的梦想。
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承建的南京上坊保障房,是国家重点民生工程,建成后解决了10053户家庭,近4万中低收入百姓的住房问题。项目荣膺鲁班奖后,又成功捧回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是什么让这个看似平凡的保障房工程名扬全国,又是什么让它独得南京市民信赖,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的幸福座标?
“是科技与智慧!”
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党委副书记樊学民介绍,在超高层建筑使用的科技和技术,已成功运用到保障房项目。例如铝模的应用,可免抹灰,多次反复使用,还可回炉再生,不仅绿色环保,还节约成本,“70平米的保障房,便可增加1平米的空间。”
7项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在造福百姓的同时,也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实力派“明星”。
▲深圳机场T3航站楼
为了让保障房每一个入住家庭都能拥有到良好的居住体验,项目还将预制装配式技术与绿色建筑技术创新相结合,遵循南京当地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让建筑与环境和谐相融。
通过装配式施工技术、全装修技术以及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隔墙板等材料的应用,建筑节能率达65%。
“户型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高”,高品质绿色住宅,让百姓在保障房也能实现“诗意地栖居”。在回访调查中,百姓对上坊保障房的满意率达100%。
如今,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项目又在如火如荼进行,同样继承了超高层的科技和经验,这座30多层,超100多米的建筑,是目前国内最高的保障房,“居者优其屋”,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本文转自人民网财经(微信号finance_people),为人民网《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工程巡礼》系列文章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