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时代责任 打造中国名片
——中国建筑的品牌之路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官庆
品牌是国家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榜样力量,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增强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来高度关注品牌发展,并一直将品牌放在国家战略的至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中央企业打造国际级品牌指明了方向。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一贯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深入领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和部署,将打造“中国建筑”品牌,助力“中国建造”品牌作为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结合投资建设行业特点,准确定位,引领行业进步,创新思路,做好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工作实效。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筑”品牌形象获得国内市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逐步成为“中国建造”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国建筑”品牌连续5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在国际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英国著名品牌管理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2016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中位列第44位;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品牌建设优秀企业”称号。公司位列2016年度“世界500强”第27位;连续2年获得世界三大著名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一致授予的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荣获中国政府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
中建蓝宝获央企卡通形象国际传播奖
中国建筑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品牌共生一体,互为表里,一流的国际化企业,必然具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与极具影响力、感召力的企业文化。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以文化为重要依托,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高起点、高水准地设计品牌工作体系和工作计划,重点做好了品牌体系搭建、品牌影响与文化内涵互通、品牌推广与文化宣传一体等关键事项。
伴随着中国史无前例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疾风暴雨的洗礼,中国建筑在传承中创新,在竞争中突破,品牌和文化建设也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过程。
1996年,中国建筑在国内建筑行业率先导入CI战略,实施文化融合与品牌统一,强力推进“中国建筑”品牌建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形象基础和文化基础。特别是文化理念、CI战略、行为规范“三位一体”文化建设工程,对内成为集团品牌文化融合的突破口,对外成为同业学习的典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引领国内建筑企业形成一股打造CI形象的旋风,有力促进了建筑行业文明施工水平的提升。
通过中国建筑首创的“过程精品、标价分离、CI形象”项目管理新模式,以高美誉度、高强度、高冲击力的信息展示品牌形象,“中国建筑”品牌伴随着“花园式”工地的形象深入人心。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感慨到:“我走在长安街上,看到很多项目整齐划一地写着“服务跨越五洲,质量重于泰山”,这是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豪迈的雄心!”
2012年,时值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组建30周年之际,《中建信条》正式发布,此后又颁布了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标志着中国建筑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以“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价值观,以“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为精神内核的品牌文化体系正式确定。《中建信条》、《十典九章》成为全集团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积极履责、工匠精神成为集团上下的普遍追求和自觉行动,保障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中建设计、中建钢构等子品牌成为相关领域业主首选,中海地产连续十三年品牌价值位居行业首位。
坚强实力和诚信履约是中国建筑的品牌之基。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企业所有领域和全部流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建筑就在时为“华夏第一高楼”的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创造了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塑造了“敢为人先”的品牌形象,开创了中国建筑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河。“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代名词,被人们津津乐道。时至今日,“深圳速度”依然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典范工程的称颂代名词。
此后,北京国贸中心、深圳地王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西塔……神州载人航天工程、大亚湾核电站、香港新机场、“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址、台山核电站、南京南站、哈大高铁……以及近期597米的天津117大厦、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3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彪炳中国建筑行业史册,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标志。
2016年,中国建筑连续承接了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G20 杭州峰会会场及敦煌文博会主场馆等重大项目,承载着对外展示国家形象、深化中俄两国人民友谊、落实主场外交、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任务,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载体。三项工程均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资源有限的挑战。工程建设中既要体现中国文化特色还要追求细节之美,项目体量大,施工环境差、施工条件恶劣。工程能否如期高质量的竣工,既是对中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能力的综合考量,也直接影响相关活动的顺利举办和“中国建筑”品牌的塑造。
面对困难,中国建筑全力以赴“跑步”进场,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组建了由所属投资、设计、建设、安装、装饰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团队,运用全球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施工技术匠心建造,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项目设计建造的每个细节,用建筑讲述中华待客之道,克服“工程体量大、时间紧、要求高”等重重困难,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以俄罗斯古建修复第一速度293天的时间完成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作;仅用 7 个月时间“零疏漏”完成“国内最大、世界排名第二”的 G20 杭州峰会会场改造;仅用 8 个月时间完成常规需要 4 年才能建成的敦煌文博会主场馆,创造了中国现代建造史上的系列“奇迹”,连续打赢了3场建设攻坚战,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投资建设企业,中国建筑凭着不打折扣的诚信履约能力,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国际合作方的绝对信任。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埃中友谊大厦”,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被印在泰国货币上,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宣礼塔登顶非洲最高建筑,迪拜人造棕榈岛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埃塞俄比亚非盟会议中心成为“新时期中非友谊的象征”,“刚果(布)国家1 号公路”被萨苏总统称之为“通向未来之路”,印尼111 标志塔项目将成为东南亚最高楼... ...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已累计在海外129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近6000项工程,在世界各地矗立起一座座建筑丰碑,更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中国建筑”品牌形象的丰碑。
中建一局履约的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昭君博物馆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竣工
中国建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2007年,联合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自此,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集团管控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有企业特质与上市公司监管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决策执行协调运转。持续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一系列并购、重组、分拆等举措增强了集团专业化、国际化的竞争能力,优化了市场布局,完善了产业链条。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在传统建筑地产优势主业基础上,以城市综合开发、融投资建造、产融结合为主的运营形式创新发展,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塑强,价值创造能力大幅提升。努力探索整合系统内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运营能力,实现由“建房”向“建城”转变,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良好品牌效应。
2016年,中国建筑实现新签合同额首次超过 2 万亿元、同比增长24%,稳居全球同类企业之首。依托良好的经营业绩,中国建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平均每年为12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相当于带动约500万农村人口奔小康;“十二五”期间累计在18个省、市投资、承建了近3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全力参与汶川、玉树地震、天津港、深圳事故等抢险救灾和灾后援建;同时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公益捐赠等活动,为“中国建筑”品牌注入责任内核。
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但我国拥有的优质品牌数量与经济地位还很不匹配。未来,世界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从根本来说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中国建筑将紧紧跟随党和国家总体部署,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坚持走品牌化路线,将创新、产品和运营推向极致,多方位开展强势品牌建设,打造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让“中国建筑”品牌成为展现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最为靓丽的名片。
转载合作 | 微信:rao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