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匠故事|朱早孙:“攀岩”的钢筋混凝土人生

中国建筑 2020-08-30


择一业而终一生,

让平凡拥有梦想的温度。

110米,244米,369米……

23年,他带领“行走云端”的

团队不断挑战建筑高度,

用心诠释着“钢筋混凝土”人生,

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

时代强音!

蓝宝为你讲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荣获者朱早孙的工匠故事……



敢于挑战的攀高达人



从110米的星河丹堤住宅楼,到244米的腾讯滨海大厦,再到369米的星河雅宝项目,23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挑战建筑高度,刷新自己的攀高记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铁军”精神,他就是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早孙。



初出茅庐  结缘超高层


“很幸运,大学毕业后,我接触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一个超高层建筑,”1995年,朱早孙被分到沙头角海都花园项目当见习工长,“当时我完全不懂啥叫超高层,只知道不管怎么样,都要认真把工作做好!” 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初出茅庐的朱早孙对未来信心满满。


刚步入工作岗位,朱早孙没有现场施工经验,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了解现场施工情况,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最初几年里,朱早孙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现场施工经验。凭借勤奋的态度和出色的成绩,他成功调入当时被誉为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行走在云端的团队”——第二项目部。


漫步云端  直面新挑战


第二项目部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东海国际中心、腾讯滨海大厦、中国储能大厦等在内的多栋200米、300米以上地标性超高层建筑建设任务,这也是朱早孙当时最想加入的团队。


调入第二项目部后,朱早孙在腾讯滨海大厦任项目经理,作为腾讯全球新总部,腾讯滨海大厦项目建设难度高,且引入了众多新技术,朱早孙就在项目成立了创新工作室,鼓励员工进行“头脑风暴”,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2014年8月,腾讯滨海大厦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时,一个问题困扰着项目团队,由于核心筒部分部位因安装动臂塔吊和爬模机位,未能同步施工,且多位于高空临边位置,现有防护平台无法作用于这些后施结构施工。面对这一情况,朱早孙鼓励工作室成员们:“既然没有现成的技术,那就自己搞研发,搞一个符合我们现场实际情况的防护平台。”



就这样,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边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一边查阅国内外相关施工技术资料,测量后施结构尺寸大小,设计方案图纸,与技术攻关小组讨论分析方案可行性。经过无数次的分析论证后,项目部最终研发了“建筑物核心筒液压智能爬升防护平台”技术,既解决了防护平台在异形结构的升降运动,又可以循环周转使用,节约项目成本。


薪火相传  打造人才“孵化器”


“青年是项目部的未来,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 这是朱早孙始终坚持的管理理念。他鼓励青年员工自觉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并将自己在超高层项目的施工经验传授给青年员工,提升他们的现场建设管理能力。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将有责任心的青年员工安排在关键岗位,给他们压担子,尽快让其成长、成才。


作为项目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朱早孙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活动,如带领青年员工现场实际指导施工工艺、邀请BIM技术专家现场培训、组织青年员工考察学习模范工地等,先后培养出多位青年骨干。



23年来,朱早孙在刷新建筑高度的同时,用心诠释着自己的“钢筋混凝土”人生。他常说:“超高层项目的挑战没有止境的,高度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抱着敬畏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变化,迎接美好的未来!”




朱早孙


男,1972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历,现任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第二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扎根一线22载,他不断追求进步,潜心钻研建筑前沿技术,曾获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因多次参与超高层项目建设,他所在的项目团队被称为“穿行在云端的团队”,以他命名成立的创新工作室获评2017年度“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

素材来源:中建二局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