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网《中国梦实践者》首荐!他们是城市建设的红色力量!

中国建筑 2020-08-29


他曾无畏危险,

用方寸板车挽救了20多人的生命;

从农家娃到新时代的筑梦工匠,

他一步一个脚印,

趟出一条创新管理的“金路子”。

他们是我国建筑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也有着拓展幸福空间的城市梦想……

他们的事迹被《中国梦实践者》栏目报道,

在央视网首页大图推荐!并被全网推广!

他们是谁?

他们是中国建筑“两优一先”优秀农民工党员!



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捍卫着不变的共产党人信仰,

践行着神圣的入党誓言。

今天,蓝宝为你讲述他们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故事。





邹令冬:永葆党员纯真本色

方寸板车拖起人间大爱


在中建三局郑州航空港棚户区项目工地上,有这样一位工友:他衣着简单朴素,身材敦厚,脸上挂满笑容,一双厚重有力的双手布满老茧。不熟悉他的人可能无法想象,他曾经无惧危险,挽救过20多人的生命。他曾获评“感动南阳”十大人物,当选“见义勇为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农民工”,他是中国建筑“两优一先”优秀农民工党员,他叫邹令冬。




用一辆板车架起生命之桥


时间回溯到2014年8月的一天,江苏省昆山市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突然发生爆炸,一声巨响在他耳边炸开。正在干活的邹令冬急忙和工友们跑出车间看个究竟,发现不远处的汽车轮毂抛光车间正往外冒着浓浓的黑烟。


“一定出大事了!”邹令冬没犹豫,直奔事发地点。


现场浓烟密布,多数受伤的工友衣服已经烧光,皮肤也大面积烧伤,到处是呼喊救命和哀嚎的声音。


救人要紧。邹令冬不顾生命危险,和身边的同事用板车一趟趟将受伤的工友们运送到安全地带,就此挽救了20多条鲜活的生命



邹令冬的救人事迹传开后,在他的老家河南引起强烈反响,他被亲切地称为“板车哥”。“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面对赞誉, 邹令冬说,自己的举动并没有什么特别。


“我年轻,有手有脚,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邹令冬回老家后,有人给邹令冬介绍轻松体面的工作,被他一口回绝。“我不希望靠‘板车哥’这个名声找工作,也不愿意因此受到特殊照顾。”


2016年4月,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郑州航空港棚户区项目领导看到《郑州晚报》对邹令冬的报道,立即联系他本人,表示愿意为其提供工作岗位。随后,邹令冬来到该项目,从事钢筋工作。



只要用心哪里都会发光


踏上平凡的岗位,邹令冬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只要有施工任务,他从不会“掉链子”。他参与施工的1号楼,成为整个工地进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标杆楼”。


2016年11月初,棚户区二标项目1号楼圆满封顶,邹令冬随后被调至过磅员的岗位上。一天,邹令冬来到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在办公桌上放下一条烟。“老邹,你这是干什么?”项目副书记诧异地看了看邹令冬,颇有不解。“我要举报一件事情,昨天值夜班时我发现有几车混凝土重量有问题,便向调度员反映此事,他却给我一条烟,希望我能睁只眼闭只眼。”邹令冬将这几辆车的车牌号、小票和真实数据都交给了项目副书记。“我是一名农民工,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该我拿的东西我绝不要。”邹令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生活中的邹令冬也是一个热心人。7月的郑州骄阳似火,邹令冬正和工友们一起施工,突然身边的一位木工师傅脸色发白,人也有点萎靡。邹令冬发现后立即将其扶到阴凉的地方,见其状况并未好转,他二话没说,背着工友从11楼跑下来,第一时间送往项目医务室。“谁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外务工就是要互相帮衬。” 邹令冬说。



党员身份永远铭记心间


在工地上,邹令冬逐渐有了一些名气,并不因为他“板车哥”的身份,而是他对待工作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德。前年夏天,邹令冬在工地捡到一个钱包,邹令冬和项目保卫通过工地广播一遍遍寻找失主。最后物归原主,他也安心了。


无论在哪里、干什么工作,邹令冬都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项目将农民工流动党员纳入项目党支部统一管理,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在建筑工地为农民工党员“安家”。


远离家乡的邹令冬,项目党支部成了他的“娘家”,在他宿舍床头,整齐摆放着项目党支部赠送的党章、党规和党员读本。忙碌的工作结束后,邹令冬坚持记录自己的思想动态。


农民工党员,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红色力量。项目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邹令冬与项目党员交流自身经历和学习心得,为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是要立足自身岗位,做好眼前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邹令冬的党课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务实。



邹令冬的老家是一个贫困村。每到春节,邹令冬就会拎着东西挨家挨户“拜访”,为这些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他说,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帮助老乡们吃好喝好。 


如今,和他一同“战斗”的人越来越多,到今年过年,已经有7位同仁与老邹一起为乡亲们送上爱心。去年,邹令冬把村子里外出务工人员组织起来,号召大家一起为家乡集资修路、修广场,他自掏腰包3万多元用于广场建设,又拿出5000元购买健身器械。他说;“我是党员,在很多事情上我要带好头,更要有行动。 ”


坚守初心始终不渝。不管是“昆山爆炸案”中英勇救人的壮举,还是建筑工地踏实肯干的点滴,邹令冬诠释的不仅是一个顶天立地汉子的形象,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宝贵质朴的本色。






新时代筑梦工匠:

刘金路的“金路子”


墩实的身材、憨厚的笑容、黝黑的脸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相隔30米未见其人已经听到他如喇叭般独特的大嗓门,这是中建安装“工匠兄弟连”队长刘金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乍一看是大老粗的他,其实是一个粗中有细,刚柔并济,有一套独到管理经验的班组带头人。近日,他在中建集团党组”两优一先”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农民工党员,从农家娃,到新时代的筑梦工匠,刘金路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一条班组创新管理的“金路子”。





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


2006年,22岁的刘金路从山东农村来到南京,进入中建安装成为一名普通的管道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刘金路铆足了劲儿,暗暗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了工地上,刘金路重活、累活、脏活抢着干,不叫苦不喊累。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憨厚质朴的小伙子,凭着吃苦耐劳的劲头儿赢得了大家的肯定。2009年,因工作业绩突出,刘金路开始担任工艺管道队队长。



刘金路始终把项目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每天与各施工队队长开碰头会,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在金陵石化化肥厂改造项目,例行检查时,刘金路发现一个直径80厘米、重800斤的法兰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倒下来,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马上组织隐患排查!”刘金路说,“从那以后,每次施工前都养成习惯,对施工节点进行严格排查,仔仔细细地把工地各项安全隐患排查一遍,绝不让安全事故发生”。


刘金路的这股子细致劲儿延续到了对于业务的钻研上,他说:“再高精尖的安装工程,只要潜心钻研,层层分解难题,最后都能得到最佳解决方案。”十多年来,刘金路和40多名农民工兄弟组成覆盖石化安装“全产业链”的电焊工、管道工、铆工、钳工作业班组“工匠兄弟连”。走南闯北,先后参与安装了全国最大的“千吨重百米高”海伟石化丙烷脱氢装置、咸阳彩虹光电全国最大的单体动力站等项目,他都出色的完成了建设任务。




锐意创新的金蓝领


刘金路平时工作爱琢磨,想方设法节约成本、创新工艺。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下,他带着兄弟研发应用了大口径管道液压顶升器等10余项技术,也成为被中建安装第一个送进高校培养的农民工大学生。


刘金路目前参建的恒力石化(大连)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全球最大的混合脱氢装置。这也为刘金路和他的“工匠兄弟连”管理模式提升创造了新机遇。工艺管道每一道焊口、每一个管件在图上均进行标注,实行追溯管理机制。将施工的每一个节点再录入数据库管理,作业队先录入、做日报表,最终再与项目工程师核对汇总,确保无误。为日后查找施工节点提供了方便。



同事李敬贤说,刘金路善于动脑子、肯花心思学管理,能在工作中活学活用。不久前,他发现项目中另一家施工单位采用等离子切割省时省钱,便“软磨硬泡”请业主带着他上门取经。把以前用氧气乙炔切割改成用等离子切割,仅此一项,每月便可节省氧气成本几万元。



“工匠兄弟连”的领头人


2015年7月,在组织的的培养下,刘金路正式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从此,在工作上,刘金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积极带领自己的“工匠兄弟连”一起进步。平时工作期间,刘金路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队伍早班会、晚班会等时间,主动担当起了队伍里的“说客”和党员培养人,开展政策宣贯、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




2017年,郭朋朋、杨大利两位工友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目前,“工匠兄弟连”中已陆续发展农民工党员5名。


刘金路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担当起了连里的“说客”,帮助连里兄弟求学圆梦。在他上大学之后,又有3位表现出色的工友兄弟被企业送进大学。目前,这支队伍里有中级工12人,高级工20人,高级技师2人。刘金路说,这在以前,是我们农民兄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企业培养了我们,我们也应为企业创造价值。





农民工党员已成为中国建筑

120万农民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他们怀揣城市梦想,

在筑梦路上一路披荆斩棘,

他们坚守初心匠心,

在奋斗中永葆党员纯真本色!

建证每一位党员的奋斗历程,

下期蓝宝继续为您讲述红色基因的故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微信号:zgjzwx)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三局,中建安装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