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燃视频刷屏!网友:看了三遍,每次都热泪盈眶

中国建筑 2020-08-30



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那是一个建设者团结一心、无私奉献,

以忠诚和担当投身祖国伟大建设的时代。

回首中国建筑的历史,

风云际会,薪火相传。

《红色基因 蓝色力量》

主题教育片日前发布后

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评论,

回忆光辉岁月,讲述观看感受,

一大波真情表白

让蓝宝看得热泪盈眶......



感动我们的,

是老员工对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



才华横溢的,

是中建铁军的诗意真情……



充满希望的,

是年轻员工的豪情壮志……



振奋我们的,

是家属的骄傲和自豪……



还有很多感情真挚、

温暖人心的留言……




历时9个月,

走访6省8市,

访谈老领导、典型人物70余人,

层层筛选核心故事近百个,

才制作完成了

这部《红色基因 蓝色力量》主题教育片。


不忘初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牢记使命,“蓝色力量”磅礴喷发,

在中建真实发生的生动故事,

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情感共鸣。

从今天起,蓝宝将按时间顺序

分为六期为大家详细讲述。



中建人圆了“汽车梦”?

“三线建设”是什么?

第一期,让我们一起回忆

中国建筑组建前的那段光辉岁月!


《红色基因  蓝色力量》①

挥洒青春 奉献祖国


请看第一集正片



中国建筑的先辈们,大多来自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序列,他们走下战场,拂去征尘,又拿起铁镐,投身新的战场,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壮美序幕,掀开了中国建筑创业史的光辉篇章!



圆一个“汽车梦”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从历史硝烟中走出的新中国,第一个要圆的就是“汽车梦”。



当初的建筑五师,来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我们盖的,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一穷二白,全部都是人拉、挑、抬,槽型板多重啊,一个班上去抬,二三百斤啊,六层楼爬上去。

——张自立



1953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土开工。1956年7月,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中国不能自行大批量生产汽车的历史,至此终结。



听党的话,去党要我们去的地方,是中国建筑始终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长春“一汽”,在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在齐齐哈尔车辆厂、四川德阳水力发电厂、大庆炼油厂、湖北荆门炼油厂……处处可见中国建筑先辈们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身影。



大庆的苦不是一般的苦,特别是吃得非常困难。你们都想象不到为什么那么乐意刷碗?因为刷碗的时候,可以吃到锅底下那个糊嘎巴

——卢纪元



那时候经常在大庆唱一个歌“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卢纪元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他们遵循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和调遣,责无旁贷地参加了一百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挥洒青春投身“三线建设”


说到“三线建设”,必然要谈及攀枝花。这是中国唯一一座以花为名的城市。站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杨桂兰感慨万千。


半个世纪前的1964年,不满17岁的她从云南来到攀枝花第一砖瓦厂。成为“三线建设”中一个普通的建设者。



我们来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席棚子,吃的是南瓜汤、干拌菜,没有电灯,没有公路,没有现成的厂房,那我们就开山挖土,自己建厂房

——杨桂兰



土窑烧砖,为攀钢建设添砖加瓦,杨桂兰所做的只是“三线建设”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是中国建筑早期建设者的缩影。



我们是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起床,到山沟里把塘那边的水挑到头天挖置好的坑里,卷起裤腿,跳到泥塘里去踩泥巴。脚都开裂了,但是没有人叫辛苦,每天几十辆车子到我们砖厂运砖,我们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觉得这个就是我们的成果。我们的厂房,建造起来了。那个时候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就觉得一定要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攀枝花的建设

——杨桂兰



开山、筑路、挖地基、建厂房、修宿舍,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肩扛背抬施工设备,积极摸索建造技艺。



我既然选定了这一条路,那么就一直走下去。我觉得非常值得

——杨桂兰


从大西北到大西南,沉寂的大山和谷地沸腾起来了。


在大山深处,在大河两岸,在家人无法抵达的地方,中国建筑的先辈们奋勇接力,书写青春,甚至长眠于此。



在投身奠基新中国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国防军工建设中,孕育于斯的“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精神,几经传承,凝练为中国建筑“为国家担当、为人民奉献、为民族争光”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建人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主题教育片完整视频看这里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建工作部

猜你喜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