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建筑:为世界地标贡献中国智慧

程丹 中国建筑 2020-08-29



今年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企业强势崛起,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者。


一些拥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微观经济主体,不论是改制后焕发出活力的传统行业国有企业,还是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明星,都是中国经济繁荣和强大的基石。


日前,证券时报推出了“壮丽70年 行业排头兵”大型系列报道,以《中国建筑:为世界地标贡献中国智慧》讲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精神风貌。




北京国贸建筑群


从北京国贸建筑群到深圳平安建筑群,从美国汉密尔顿大桥到莫斯科国贸,一个个“地标”擦亮着中国建筑的“名片”。凭借国内外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国建筑”成为了全球顶尖建设水平的代名词。


▲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


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国内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楼,由中国建筑参与投资建设。这家业务布局覆盖了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等板块的投资建设集团拥有着耀眼的成绩。上市10年来,中国建筑以稳健的表现继续担当起大国重器的责任。



推动央企治理现代化



中国建筑于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为原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成员单位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诞生之初,长期以来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投资建设集团。


尽管如此,21世纪初期的中国建筑作为一家传统国有集团企业,仍面临着机构臃肿、企业层级多、管理链条长、运营效率低、集团管控弱、亏损企业多的严峻挑战。2006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规模不到2000亿元,归母净利润仅24亿元,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86位,营收在央企中排在第19位。


用股权多元化推动央企治理现代化,中国建筑担负起这项重大的国资改革历史使命。2006年7月,中国建筑完成筹备上市方案;2006年8月,经过深入调研,中国建筑作出《关于推进中建总公司整体改制上市的决定》;2007年3月22日,中国建筑正式向证监会上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关于整体重组上市的专项请示》,并最终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核准;2009年7月29日,中国建筑在境内A股市场实现整体上市,募资501.6亿元人民币,是当时A股的第四大IPO项目。


“中国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城市化最大受益者”、“市场化程度高”、“一体化优势”……投资者为中国建筑贴上了不少标签,中国建筑这10年的表现也未让市场失望。



经营领域方面,中国建筑的触角遍布国内以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开发(地产开发、建造融资、持有运营)、工程建设(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绿色建造、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板块。在我国,中国建筑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据说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




资本市场促跨越式发展



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上市公司监管的透明,使中国建筑在管理体制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建筑重组了新疆建工集团、山东筑港集团、中房财务公司,在A股实际控制西部建设等平台;境外公司中海集团兼并重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团和远东环球公司,从中海地产分拆出了中海物业公司。目前,中国建筑拥有管理口径二级子企业37家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子公司5家、在深交所上市子公司1家,中建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6000亿元。公司内部10余家专业公司相继整合成立,中建科技、中建装饰、中建钢构、中建安装等已成为业内排头兵。公司现有员工30万人,其中海外员工2.6万人,每年创造约120万个农民工就业岗位。


以独立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着极大的效能,中国建筑成为了一家拥有50万户股东、市值规模超2300亿元的社会公众公司。公众公司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体制和更加主动多元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国建筑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作为行业龙头股,中国建筑被纳入上证50指数、明晟MSCI指数、富时指数等指数体系,成为“沪港通”首批交易标的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连续选入“公司治理板块”,并荣获“最佳董事会”、“卓越投资者关系”、“最强盈利公司”、“最受投资者尊重百家上市公司”等多项资本市场大奖,树立了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中国建筑的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2009~2018年,公司的主要业绩指标增长了5倍以上,年新签合同额从4000多亿元增长至2.63万亿元、年营业收入从2600亿元增长至1.2万亿元、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57亿元增长至38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2%、18.5%、23.5%。


也就是说,相当于用10年时间再造了至少4个中国建筑。上市以来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分红累计超过43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15%左右的行业高位水平,为广大股东创造了丰厚价值。



与此同时,中国建筑从2009年世界500强排名第292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21位,在中国500强位列第三,连续七年保持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的领先地位;位于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44位;持续获得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A级,为全球建筑行业最高信用评级。



2018年,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97家中央企业中分别名列第4位、第8位,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14次获得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作为国资委授权首批试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央企业,自2013年以来,中国建筑已成功发行三期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参与的骨干员工超过4400人,充分提高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海外业务彰显企业责任



中国建筑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2013年以来,中国建筑深入推进“海外优先”战略,以跨越式发展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境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项目7000多个,一大批项目得到中外元首高度关注,成为当地标志性、代表性工程。


▲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建筑实施“大海外”战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调整优化海外布局,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


2018年,中国建筑海外新签合约额251.6亿美元,营业收入136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约额约128亿美元,约占年度境外新签合同额的51%。目前,中国建筑已经连续4年位列ENR全球承包商榜首,ENR国际承包商排名由2013年的第24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9位。


▲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


主要项目方面,中国建筑建设了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阿联酋伊提哈德铁路网二期工程、新加坡岌巴地铁站及隧道、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阿尔及尔新机场、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通了区域交通和物流设施瓶颈,有效助推东道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建筑还坚持统筹考虑中外产业分工和比较优势,大量使用当地分包商、采购当地原材料。在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巴哈马度假村等大型项目上,参与建设的本土合作伙伴达数百家,带动东道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多个细分产业的发展。




2030年的“1211”战略



展望未来,中国建筑制定了2030年的战略发展目标,简称“1211”战略,即到2030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前10强,年营业收入达到2万亿元,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建筑明确了公司的各业务板块的发展战略。


工程建设业务层面,积极提升在超高层、大跨度等高端房建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全面掌握房建施工领域的“高、大、精、尖”核心技术;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施工业务,尤其是在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城市综合管廊、桥梁、市政道路、公路、铁路、石化、水工、水利等重点细分市场实现重点突破,提高公司对抗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


投资开发业务层面,采取纵向一体化策略,继续稳固和扩大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规模与效益,积极开展房地产业务的转型,尤其要重点探索在人口结构变化、居民消费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房地产业务新领域,同时要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务国际化;强化和深化基础设施投资业务,以投资带动施工业务,在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引导、落实基础设施持有运营业务模式;遵循“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一步采取聚焦策略,以旧城改造、新城镇建设、产业新区等为探索重点,实现城镇综合建设业务的突破。


勘察设计业务层面,将继续扩大房建领域内的勘察设计业务,逐步加大向基础设施领域,如市政、公路、水利、电力等的勘察设计业务拓展的力度,适时试点探索工业领域的勘察设计,并通过设计带动工程总承包。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意味着产品和服务、技术和标准、管理和团队、品牌和文化等综合实力的全方位提升,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董事会办公室

媒体来源:证券时报网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