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埃及母女的中国缘!跨越四十载的温暖讲述

中国建筑 2020-08-29



40年前,

作为埃及最早一批学汉语的大学生,

佳妮来到中国学习深造,

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40年后,

佳妮的女儿玛丽来到

中国建筑埃及分公司工作,

参与建设埃及新首都CBD项目

她们母女与中国的情缘,

在埃及被传为佳话。

微电影《我的故事》从玛丽的视角出发,

讲述了发生在她们身边的故事。




母亲的中国故事


佳妮教授是埃及最早一批学习汉语的大学生,也是登上高校讲台执教中文的第一位本土女老师。



她自1979年公派中国北京语言大学留学,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求学和执教的艾因夏姆斯大学,是埃及最早开设中文系的大学,执教之余,她还把从中国古代到中国现代的大量文学作品翻译推介到阿拉伯世界,获得过国家汉办授予的汉语教育推广突出贡献奖。



玛丽的中国情缘



在家庭的熏陶下,玛丽很小就接触了唐诗宋词,非常惊叹世界上竟有这么美的语言。玛丽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先后四次来到中国,被中国的发展深深震撼,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



2018年,中国建筑埃及新首都CBD项目开始动工建设。玛丽毫不犹豫地前来应聘并成功入职。



来到项目,科学的管理制度、优秀的企业文化、勤劳善良的同事朋友,让玛丽逐渐融入到这个团队中来。她也渐渐对“为什么中国能够发展得如此好”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




同事们的中国友谊


哈南是玛丽的同事,是资深前辈,也是中国建筑在埃及发展的活历史。中建是哈南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珍视的事业。哈南说:“非常骄傲在这里度过了我所有美好的年华。我必将在这里工作,直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



老穆是当地的“传奇”。他是一名司机,更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2011年利比亚战乱,数以百计的暴徒攻击了中建工地,他主动腾出自己的婚房用来保护女员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给坚守在项目现场的同事送菜送粮,所以后来被中建项目领导赠了一个名字:穆忠诚。当中建埃及分公司启动了开罗的新首都项目时,他第一时间奔赴埃及,重回中建大家庭。





佳妮教授常说,

她和丈夫对女儿有机会入职中建,

感到非常高兴;

看到玛丽在埃及新首都CBD项目

与中国同事亲密相处,

并不断获得进步,

更是感到无比欣慰。

中国建筑的大家庭,

温暖了许多像玛丽这样的埃及人。

他们在这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八局,中建埃及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