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中医的角度认识流感

2018-01-20 中和堂 中和堂自然医学养生中心

最近一个多月,流感席卷了各大城市的儿科和急诊门诊,几乎每个家庭里面,都有焦头烂额的家长带着孩子在门诊里等上好几个小时看病。实际上,流感是可以预防的,各位不妨来看看蒲辅周老中医对流感的见解,以备无患。



流行性感冒的辨证规律


在流行期间,诊断流感虽较简单,但在非流行期间,诊断颇属困难。因有多种疾病,其临床症状极似流行性感冒。所以,关于流感的发病因素、流行季节、发病过程及其分类等问题,亦即掌握流感的辨证规律问题,是防治流感的重要关键。


1流行因素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滤过性病毒。但是,因病毒有不同类型以及病毒的变异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流感流行规律的复杂性。祖国医学虽对病原体尚没有直接观察到,但已注意其自然环境、气候的外在因素,和这些因素对流感流行规律的影响。


古人所谓「暴寒」、「风邪」、「时行乖戾之气」,虽非明指病毒,但可以说明这些因素是引起流感流行的诱因。同时,还认识流感是由呼吸道传染及其容易引起流行的发生和预防的方法。


2流行季节

祖国医学谓「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说明四时非时之气均能引起疾病的流行。但亦有不因非时之气而发病的,即所谓六气外感为病。


所以对流感的辨证,在因时制宜的情况下,既要分析非时之气,又要分析当令之邪。例如:


冬日为寒水正令,单衣薄被,感冒寒邪,多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此即当令之寒邪为病;若气候反温,感其气而发病者,则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冬温法中求治。


春日为风木主令,春日感冒风邪,若初起微恶寒,后则但热不寒,头胀、身痛、口渴、咳嗽、或自汗,脉浮数者为风温,亦当令之邪为病;若寒水之气未尽,或气候骤寒,感之而发病者,则又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感冒寒邪法中求治。


夏日则多属热属暑。


长夏则多兼暑兼湿。


秋日则燥气偏胜,而燥又有两种性质,一属于凉,一属于热,因之有凉燥和温燥两种不同的类型。


以上根据时令不同,寒温各异,则四时流感亦因时变化,而表现不同的症候类型,在临床上,「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自能收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效果。


3发病过程及分类

1.发病过程

流感的发病过程很短,病势发展很快,一般1~2天症状达最高峰,各种症状可渐次消失遗留极度虚弱和劳动力的降低。

  • 单纯型的流感很少迁延5~7天以上

  • 有时在第3~4天,体温下降,病即好转

  • 有时,1~2天后体温又复升高,病情加重,呈现双峰型的体温曲线

  • 极轻的病例,整个病程持续1~2天,病人并不卧床

  • 极重的病例,有时病情呈现各种全身中毒征象,甚至呈虚脱,亦有的很快死亡


   2.分类

流感的临床表现是多样性的,因而就有许多分类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单纯型、混合型及继发性感染的三种病型。


按照中医特点,需要结合流行因素及发病季节,加以归纳分析,若其时仅为当令之邪,或因感寒,或因受风,而不兼其他因素者,则发病多为单纯型的感冒。


若其时气候不常而杂感不正之气者,则发病的变化复杂,多为混合型的感冒。


同时,体质有强弱,感受有轻重,年龄有大小,地区有燥湿,以及病毒侵犯的部位各有不同

  • 有太阳证的,头痛发热,脉浮恶寒;

  • 有阳明证的,鼻干目痛,发热,项背强,口渴汗出;

  • 有少阳证的,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痛,喜呕;

  • 亦有三阳并见,但以某经证多,则加某经之药。

  • 间有直中三阴。

又以所犯何经,循经治之者。

此外,尚有感冒夹食、感冒夹痰,等等,均须仔细辨别(夹食加消食之品,夹痰加化痰之品),则疾病自无循情。

至于流感的继发症,则以肺炎为常见,又须视其继发感染情况,或属治疗不能及时,或属调理失于谨摄,随证治之,适宜为度。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

眼下正值昼夜温差拉大,很多人感冒,艾灸也变得刻不容缓!


《黄帝内径》特别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

正气不足是疾病、尤其是感冒发生的内在根据,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低下,卫气虚弱,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从而引起感冒。

感冒必灸4大穴位!


是药三分毒,如今抗生素、打针、吊水泛滥成灾,我们是否有更加绿色的方法来调理感冒呢?不妨试试用艾灸来替代——操作简单,效果也是极好的。一般来说,咱们感冒必灸的穴位有四个,您知道哪几个呢?

(1)大椎(可加风门、肺俞)

大椎穴在人的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可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可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3)迎香

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可缓解鼻塞流涕,祛风寒,通鼻窍,特别适合调理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状。

(4)尺泽(可加合谷、列缺)

该穴位于人体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可缓解咳嗽,清肺泻火,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咳嗽咳痰等症状。

感冒分型艾灸简单版

首先要知道的是,一般情况下感冒可参考上面几个穴位艾灸,但若是情况严重的话,就需辨证艾灸,甚至尽快就医,就医的同时用艾灸辅助调理,效果也是很好的。

1、风热感冒

①主穴:大椎、曲池、外关、合谷;②配穴:头痛配太阳;咽喉疼痛配少商放血;全身困痛配身柱。

2、风寒感冒

①主穴:大椎、风门、列缺;②配穴:头痛配风池、太阳;咳嗽配尺泽;鼻塞配迎香;气虚感冒配足三里。

艾灸方法:手持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肢体穴每次灸20分钟,躯干穴位每次灸30-40分钟,病重可一天多灸几次,一个礼拜休息一两日。

感冒辨证艾灸,详尽版!

1、风寒感胃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艾灸穴位:风池、风门、列缺、肺俞、合谷、大椎。

2、风寒感冒头痛较重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艾灸穴位:风门、列缺,肺俞、合谷、大椎、风府、太阳、印堂。

3、风寒感冒兼咳嗽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渴或渴喜热饮。艾灸穴位:风府、风池、列缺、外关、尺泽、天突。

4、风寒感冒身痛较重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内疲,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艾灸穴位:风府、风门、列缺、肺俞、大椎、身柱。

5、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黄独涕,咳嗽,咽红干痛,口干渴,咯痰黄稠,舌尖红。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关、尺泽、风池、合谷。

6、风热感冒咽痛较重者

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咽红干痛,口干渴,略痰黄稠,舌尖红。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关、尺泽、风池、合谷、少商、商阳。

7、气虚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倦怠乏力,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艾灸穴位:大椎、肺俞、风门、气海、足三里。

8、阳虚感冒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淡胖有齿痕。艾灸穴位:大椎、足三里。

9、流行性感冒

症见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症状。艾灸穴位:大椎、委中、肺俞、风府。

10、胃肠型感胃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腔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稀溏,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艾灸穴位:风池、大椎、太阳、列缺、合谷、关元、中脘、足三里。


艾灸方法如上:手持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肢体穴位每次灸20分钟,躯干穴位每次灸30-40分钟,病重可一天多灸几次,一个礼拜休息一两日。

郑重提示:以上方法,仅限于未见高烧和严重感染的感冒,若出现高烧、抽搐等“大热之症”,请立即就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

教您5招,日常预防感冒!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病毒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容易使人反复患病,所以预防很重要!

1、坚持艾灸、培养正气:前面重点介绍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艾灸温阳补气,培元固本,可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抵抗致病外协的入侵。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您平时可以坚持艾灸:神阙、气海、命门、足三里。

2、保持心情舒畅和足够的休息: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免消耗人体正气。

3. 早晚加件衣:老人、小孩和一些身体虚弱的人,相对而言“正气较弱”,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

4、居室常通风: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生命在运动:人体的机能是“用进废退”,进行一些适度的锻炼,可能有效激活人体潜在的能量,对人体健康、预防感冒大有益处!

6、艾烟熏室:在工作单位,学校,家里想自己预防感冒病毒传播,可以在上班前,上学前,和家里用艾烟熏的方式来消毒。

具体方法:用一个艾柱,放在磁盘内点燃,这种艾烟足可以杀灭病毒。一个艾柱暴露点燃的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点燃后,室内在15分钟后在开窗换气就会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这个方法简单,不用口服药,而且人人都会呼吸,对于呼吸系统的传染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这种方法,一个艾柱可以让很多人受益,因为这种燃烧后的艾烟是在室内循环的,所以简单,方便,经济实惠。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境界。

您的一次转发、有可能会帮助无数人……

转发时请注明原创作者和出处!   


联系微信号:bn810723
联系电话:13165316511 

或者关注中和堂的公众号
地址:历城区唐冶新区华夏帝苑北门中和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