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猪来华:加征关税后仍具成本优势

凤凰周刊 凤凰WEEKLY财经 2020-04-03

点击“凤凰周刊智库”→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686期

记者:钟坚 编辑:崔世海


时隔两年后,内地迎来了从美国最大一单猪肉采购。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该单采购的猪肉量达23846吨。美猪大批量进口,是中美贸易关系趋向缓和的前兆,还是内地急需填补猪肉市场的供求缺口?值此中美贸易谈判的敏感期,两国贸易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各方关注。

为报复美国政府钢铁关税,从去年4月起,中国向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征收25%的关税。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数据,如果再加上之前的进口税,中国对输入的美国猪肉合计将征收高达71%的进口税,还不包括对美国农产品进口征收的10%的增值税。此前美猪肉进口商痛心疾呼:中国如此之高的进口税,本质上把美国进口猪肉的大门给关上了。

但随着非洲猪瘟的疫情持续,内地猪肉市场未来缺口变大。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抛开政治的考量,即使加了巨额的关税后,中美猪肉进口贸易现在存在明显的利差,美国猪肉产能充足,此番采购动作说明,内地贸易商一致看好下半年行情,冀图囤积出货。

关税、猪瘟双暴击

对中国生猪市场来说,去年一年着实是多事之秋的开端。

先是上半年中美贸易战关税大棒的对决,中国决定对美国进口中国的猪肉课以高额的关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也是美国猪肉重要的出口市场,美国猪杂类副产品出口,中国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根据德国肉业协会(VDF)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从世界各国进口猪肉总量明显低于2016年和2017年。其中,2018年中国新鲜和冷冻猪肉的进口量为120万吨,与 2017年相比下降2%,猪肉副产品的进口量为 94.7万吨,与2017年相比下降23%。其中,美国猪肉进口减缓趋势较为明显。

今年在关税持续影响下,美猪进口下滑继续。1-2月,自美国进口猪肉杂碎1.22万吨,同比下降65%;合计进口14.37万吨,同比减少8.1%。自美国进口1.09万吨猪肉,同比减少30.8%;累计进口猪肉20.70万吨,同比增长10.1%。

内地向来是一个价格敏感市场,任何关税税率的增加都会影响进口猪肉的竞争地位。“去年我们从欧盟市场适当增加了进口,其他像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西班牙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朱增勇说,整体来说,去年内地猪肉进口量比往年都要少,主要原因是增加关税,从美国进口量开始下降;还有就是国内的供给增加,降低了这个进口需求。

国内供给的增加事出有因。除了产能扩张外,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是,非洲猪瘟的来袭。自去年8月3日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某养殖场确诊首例非洲猪瘟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内地多个省份呈点状散发。

非洲猪瘟带给市场的最初显性反应是,猪肉市场价格走跌。在最初疫情发生地辽宁,还有周边省市黑龙江、北京、天津、吉林等地的农贸市场,猪肉价格普遍明显下跌。多位内地农业专家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疫情出现后,养殖户出现抛售意愿增强,养殖户恐慌出栏,市场供给增加过快,东北地区猪肉价格跌幅最大。

内地规定,发生疫情的地区必须限制省内生猪调运,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生猪市场流通性不足,加剧了猪肉价格的区域性差异。

总体供给突然增多后,浙江、福建、上海等猪肉主销区供应却趋紧张,猪肉平均价格上涨明显,与辽宁等东北地区相比,价差近一倍。而这些主销区的猪肉自给能力基本都不足,像上海只有10%左右,浙江不到40%,北京自给率约为20%。

南猪北养与跨区禁运

“非洲猪瘟疫情,再夹杂环保整治背景下拆迁或关停大批猪场,导致我们的产能出现了近二十年来的最大问题。”朱增勇忧心忡忡,目前的现状暴露了农业生产的诸多痼疾。

内地一位农业专家介绍,2015年开始,内地政府对养猪业进行大规模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及环保绿化改造行动,南方几个省市生猪养殖传统区域每年都会面临几轮的环保督查,江西、四川、湖北、福建等多个不达标的养猪场被迫关停。

“我听说上海的一个区,只留了十来个万头规模以上养猪场,其余全部关停。”上述农业专家称,到去年下半年,对保留下来的养猪场,政府再进一步提出去污染化和种养结合的改造要求,“这些要求大多都做不到,去年大量的养猪场又关停了。”

环保整治逼迫的背后,是中央政府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而发布的“南猪北养”政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定生猪生产,优化生猪产区,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

公开数据显示,东三省地区地域宽广、土壤肥沃,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河流等水体较少,是粮食主产区,也是饲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区域水网河流较少,环保限制不多,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养殖。在政府的主导下,这几年,内地牧原、正邦、温氏等大型农业养殖集团陆续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布局生猪养殖业,生猪养殖业重心明显北移。

但在猪瘟疫情背景下,生猪产业的这一布局面临困境。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专家王祖力表示,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及相关禁运政策的实施,使得内地生猪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集中凸现,产业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 

首先是内地活猪跨区域调运数量庞大,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正常情况下,每月内地生猪跨省调运量大约 800万—1000 万头,全年生猪跨省调运量大约 1 亿—1.2 亿头,占生猪出栏总量比重的近两成。疫情引起的禁止活猪跨省调运措施后,为填补地区猪价巨大差异,东北主产区一些养猪场采取提高代宰费、高薪聘请工人,活猪不能调运,宰杀后猪肉白条跨境销售……但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发现冷藏链物流环节跟不上产能的需要。

“可以宰得过来,但冷链物流车运不过来。”辽宁一家肉类加工厂的老板无奈地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形成的调猪习惯使得短期内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冷链产业有待完善。

农业农村部的最新统计数据称,除西藏外的内地大部分省区都发现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有从中小规模养殖场向大规模养殖场蔓延的趋势,跨区调运禁令仍将延续,笼罩养殖业上空的黑暗阴影远没离去。

从净出口国到净进口国

新的危机还在酝酿中。猪瘟疫情后,养殖户继续生产意愿淡薄,种猪、仔猪购买育种减少。有数据显示,去年10月,内地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减少1.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5.9%。牲畜出栏一般要一年的时间,生产周期比较长,这意味着内地下半年生猪出栏产能下降已成定局。

“像去年上半年或前年,虽说南方在推进环保整治关停养猪场,但规模企业扩张弥补了产能的下降,一降一增刚好平衡。”朱增勇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为非洲猪瘟,所有的养殖户、养殖企业都受到较大影响,生猪产能只有降没有增,导致春节以后,全境的供给都出现了下降。

货源紧缺形势下,内地猪肉价格会逐步上扬,增加猪肉进口成为必然的趋势。相比国内猪肉,进口猪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内地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3.55元,环比上涨1.3%。而10月份进口猪肉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1元,即使加上高昂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相对来说,进口猪肉价格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进口和内地猪肉价差悬殊也是农业生产手段的差距。内地能繁母猪繁殖效率明显低于美国。英国养猪协会BPEX发布的全球养猪报告数据表明,美国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产仔窝数为2.37,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24.83,年提供保育猪数23.87,年提供上市肥猪数为22.67。据专家估算,内地每年能繁母猪每年产仔窝数为2.00,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17.14,年提供保育猪数为16.15,年提供肥猪数为15.25。

管理水平不到位、防疫条件及技术落后都影响仔猪存活率。另外,饲料占养猪成本的六成以上,玉米等饲料价格低廉决定了美国等进口猪肉养殖成本较低。美国的养猪场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和大湖区附近的州,这些区域生产的玉米产量占到美国玉米总产量的七成以上。这为养猪公司供应足够、价格低廉的玉米,大大减少了饲料成本,而内地玉米价格明显高过美国玉米价格一筹。

美国等国不但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高,养殖和屠宰以及冷链运输业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美前五大屠宰场和养猪场相距不远,有的养殖场既养又宰杀,这样能避免长距离活猪运输的疫情散播风险。再有,汇率是影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上行之后保持高位,之后的十年长期维持在8以上。2015年后人民币汇率连续八年下降,间接拉低了美国生猪养殖成本。

有人评估,内地养猪综合成本要比美国高出一半。

养殖综合成本的逐年增加,导致2007年以后,内地生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低于国外,“2007年之前我们还是猪肉净出口国,后来就成了净进口国。”有农业专家告诉记者,成为进口国后再难回头。如2007年进口37万吨猪肉,后两年略有回落,但因为饲料成本的上涨,猪肉进口随即持续呈增加趋势,“现在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猪肉进口国了。”

美猪大宗进口不可替代

每次内地重大生猪疫情之后,都会带来一波肉价暴涨,生猪食品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通胀动向已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2006年,内地爆发了全国范围的猪蓝耳病,大批生猪染病死亡,造成了2007年和2008年的生猪价格暴涨;2011年,再次爆发全国范围的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较高水平,造成了2011年生猪市场价格的又一轮暴涨。生猪养殖疫情高发,一方面导致死亡率高,另一方面导致养猪场(户)防疫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一旦国内行情全面上涨以后,全球都会盯着中国的市场。中美贸易战开战后,内地也在尝试从多国开辟进口渠道,摆脱过往的依赖。

2017年,内地冷鲜冻猪肉进口量排前5 位的国家分别为:西班牙、德国、加拿大、美国、丹麦。美国由原来的第一位退居到了第四位。去年加征关税后,从美国进口猪肉量逐渐下降。但这种努力,随着内地猪肉需求缺口增大,难以落实。

“今年下半年,美国猪的进口肯定会增加,因为从1到2月份来看,美国进口的猪肉制品价格比较低,内地即使加了关税它仍存在优势。”朱增勇说,猪肉出口,全球主要是四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巴西。欧盟这两年的产能处于一个稳中略降的态势,内地从欧盟大幅增加进口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加拿大和巴西相对来说,产能更小一些。目前猪肉产能增加的就是美国,今年增加了大概12.8%。如果中国下半年进口的量要加大,唯一可能的就是从美国增加进口。

对贸易商来说,猪肉以外的政治和外交考量是其次,主要看中间价差的利润,业内普遍预估下半年内地会进口大量冻猪肉,美国猪肉的价格优势要好过欧盟,且猪杂在美属于屠宰加工副产品,没有消费市场,即使在中美价差不明显的年份,美猪出口商还会以猪杂搭售形式刺激内地贸易商多多进口猪肉。

而实际上,中美猪肉贸易早已骨肉难离。总部位于河南的万洲国际目前是全球最大猪肉加工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美国猪肉进口商,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则是其全资子公司。

内地每年大宗猪肉进口基本都依托万洲国际子公司来实现,即便加了关税的时期,美猪来华照样畅通无阻。“冻肉进口需要囤积一段时间,以便等待时机抛向市场赚取价差。”山东金锣集团一位工作人员称,此前已有先例,2011年内地生猪价格暴涨,有大量冻肉储备的进口商赚了差不多一倍多的利润。

种种迹象显示,在非洲猪瘟疫情的映照下,今年更可能是那一年的翻版。

*原文刊登于《凤凰周刊》第686期,完整版请购买杂志阅读。



凤凰周刊智库 phoenix weekly

×

内 容 精 选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