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了解东北大学材料考研

东大辅导员团队 材子考研 2022-06-09

东北大学简介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470人,其中专任教师2741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0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充分释放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已形成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

详情见:http://www.neu.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15日,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的材料学科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

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2014年入选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经过近70年的发展,本学科保持了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同时在陶瓷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教师202人,其中有教授80人、副教授86人;有博士生导师84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8人,留学回国人员100余人。

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隶属材料学二级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隶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材料物理(隶属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个本科生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材料工程及分别属于相应二级学科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4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294人,其中本科生1603人,硕士研究生1255人,博士研究生436人。毕业生中涌现了周廉、左铁镛、雒建斌、陈道伦、何文波、高瑞平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进入21世纪,学科发展迅速,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诞生了世界第一块工业化“超级钢”,世界上第一条特种钢板热处理生产线,世界第一个钢材生产线“中国大脑”,世界第一个钢铁全链条中试平台,世界第一条宽幅镁合金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世界第一条高效自动调湿和降解室内甲醛等污染物的功能壁砖生产线……。新一代TMCP理论和装备技术、短流程制造变革技术等多项成果被列入“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

最近5年,材料学科科研总经费约10亿元,其中横向科研项目进款额约7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设备设计基础》和《金属塑性加工学》等20余部系列专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30余项。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法国Metz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关系

学院以“厚德为料,铸智成材”为院训,以“求真拓新,明辨笃行”为院风,面向未来,全院师生正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东北大学材料学科而努力奋斗!

详情见:http://www.mse.neu.edu.cn/


实验室介绍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建于1950年代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在老一代学长们的艰苦努力下,稳步发展,实力渐强。1989年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踏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21世纪,RAL加快了发展步伐,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正在朝着成为本领域科研国家队的目标前进。

埋头苦干,厚积薄发。RAL学人秉承老一代的学术传统,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汇聚团队,开拓创新,躬行实践,争创一流。通过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项目,培养国家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RAL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同行中留下了真诚、友善、踏实、干练的良好印象。

围绕钢铁生产的国家目标,RAL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金属材料高质量、低成本轧制过程;加工过程材料组织性能演变的模拟、预测与控制;材料成形过程综合自动化;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

RAL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结构合理、求真务实、精干高效、学科交叉、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实验研究系列1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讲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千人”1人,“优青”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人。

RAL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办公、实验用房7000多平方米,建有“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平台”、“金属组织与性能检测研究平台”和“控制系统参数检测与调试研究平台”。现有特色轧制研究设备14台套,并有齐全的、与之相配套的实验与检测设备,能够满足高水平工艺研究、品种开发和控制系统研究的需求。

RAL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 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单位成立联合研究室,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交流讲学,派出人员出国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主持召开专题国际研讨会。实验室的知名专家教授经常深入现场,到企 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进行课题攻关。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RAL积极组织、承担各类国家重大、重点研究开发项目,近年来主持3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多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等。主持横向科研项目近千项,科研合同额接近30亿。这些项目体现了我国在材料冶金领域里的国家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5项,发表研究论文4500余篇,出版论著71部。获得发明专利347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

RAL在国内外钢铁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强,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欢迎国内外同行学者,特别是有为青年到实验室交流访问,申报开放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EPM)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EPM),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99年初与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共建的“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合研究中心” 。2002年6月,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成为“辽宁省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电磁冶金辽宁工程实验室;2012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东北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之一。

实验室以国际新兴的前沿学科——材料电磁过程为研究方向,重点突出超导强磁场这一最新研究手段,围绕强磁场和电磁场下钢铁材料冶金过程、轻合金组织调控、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与控制、特种材料合成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备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在本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之一。

实验室现有人员51人。其中,教授15人,博导8人,副教授18人,专任教师44人全部为博士。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人。辽宁省人事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7人、千人层次8人、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4人。左铁镛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强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现有560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车间和研究大楼。建有钢电磁连铸、轻合金电磁连铸和强磁场三条试验线。拥有12Tesla无液氦超导强磁场、6Tesla大口径无液氦超导强磁场、多功能电磁连铸机、强磁场铸轧机、各频段的系列性电源以及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电子拉伸试验机等国际先进设备及辅助检测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达4497.8万元。

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一系列材料电磁过程方面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863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2项、二等4项、三等1项;获行业奖励10项,其中一等3项、二等4项、三等3项;获市级奖励1项。获批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16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钢的电磁软接触连铸,钢的强磁场固态相变和轻合金低频电磁连铸的理论与技术开发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验室重视学术交流,尤其注重与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已与国内外5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实验室每年接待100余名国外学者,共同开展研究,使实验室成为了国际学术界交流的窗口和材料电磁过程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工作不仅走向世界,同时开拓了工业应用前景。

主要研究方向:钢电磁连铸、有色合金电磁连铸、强磁场材料科学、材料电磁过程仿真与控制等。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TM)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实验室依托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实验室主任由左良教授担任,卢柯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以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的表征、设计、控制及相关高新材料研制为主要特色,紧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材料织构与各向异性表征、材料织构与微结构控制、各向异性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各向异性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等四个主干研究方向。各方向研究内容紧密衔接、相互支持,涵盖了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领域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应学校的发展要求而申请并建立的。实验室以电介质与电解质类材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电池及固体电解质、发光材料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薛其坤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齐西伟教授。目前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36人,实验室面积1800平方米,五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3台,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500万元。

新材料研究所

新材料研究所坐落于秦皇岛,依托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研究所始建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现已初步建成一个科研仪器设备日趋完善、研究人员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持续提高的科研教学平台。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铁电、压电和介电陶瓷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铁氧体、多铁性及无铅压电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等。研究所设有:功能陶瓷及器件研究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和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室。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材料科学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基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两地五区。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72亿元,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占地3500亩,正式职工3137人,其中科技人员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320多人,博士、硕士600余名。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由具有较强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若干产业化公司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已经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领域,组建了15个研究所及中心,建设了23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平台,共获得1100余项科研成果奖和1045项专有与专利技术。同时,研究院加强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工作,共开发试制新产品10000多项。还十分注重科技产业化进程,发起组建了28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2015年全院综合收入94.33亿元,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等殊荣。


2020年考研情况介绍

3.1 招生专业目录及人数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名称

统考招生计划

普通计划

专业复试线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177

321

【秦皇岛】材料科学与工程

3

321

085600

材料与化工

材料工程

273

305

【秦皇岛】材料工程

68

305

注:秦皇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以上是2020年考研招生情况,2021年考研招生名额也将在400左右浮动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从材料与冶金学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可报考的专业学术型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型为材料工程。

另外介绍一下秦皇岛分校的情况,2017年起秦分校单独招生。关于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校自1987年建校以来,通过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承担“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 主动融入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现已成为一所开放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大学。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校园内林木花草郁郁葱葱,楼群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清新,生活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目前,学校占地700.68亩,建筑面积348669.12平方米。设有研究生分院和7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同时共享东北大学全部博士和硕士学科点资源。现有全日制统招在校本科生984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52人;教职工829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教授、副教授2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9人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4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51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

3.2 复试实施细则(2019、2020)

说明:由于2020年疫情原因,复试方式为网络远程复试,复试细则仅供参考,2019年复试细则也已经给出,相比于2020,2019年复试细则更具参考价值。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实施细则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及《东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招生计划及复试名单

1.学院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情况可登陆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neu.edu.cn)查询,分专业招生计划列表中统考招生计划不含各类专项计划。

2.复试名单确定规则详见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东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参考信息。

3.所有专业按统考招生计划的120%确定复试人数(遵循小数点进位原则),并按合格考生(单科和总成绩均符合报考专业所在学科门类【学位类别、方向】的复试基本分数线的考生)的总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复试名单,排名末位分数相同的考生具备同等资格。

4.初试合格生源不足统考招生计划的120%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有满足本学科(专业)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5.参加我院2019年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并考核合格的营员,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对应专业(方向),且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学位类别、方向】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复试名单详见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二、复试形式内容

(一)复试形式

我院复试形式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网络远程复试平台:学信网(辅平台:钉钉)

注:我校钉钉通讯系统已经开通,请及时下载钉钉,如报名时移动电话发生变化,请将更改后的联系方式发送至细则下方的咨询渠道-联系邮箱(wangdh@smm.neu.edu.cn),邮件标题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更改后的手机号码。

(二)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测试和综合面试,其中专业测试内容为原专业笔试内容。复试分数满分220分,复试时长约35分钟/考生。

1.专业测试考核:满分120分,约20分钟;专业测试内容详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东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参考信息。

2.综合面试考核:满分100分,约15分钟,具体包括:

(1)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50分;

(2)外语听说能力考核:25分;

(3)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考核:25分;

(4)思想政治考核:不计入总分。

三、复试准备工作

1.考生须提前准备复试场地,要做到独立的复试房间,可选择家中或宿舍等地点(严禁在培训机构)。复试环境须光线明亮,不逆光,安静,环境整洁。

2.考生须提前准备两部带摄像头的设备(手机或电脑均可)。面试时,1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或手机(具备音、视频输入、输出功能)用于面试设备,作为主机位,1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或pad等平板设备(须带有摄像头),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作为辅机位。

3.务必提前对设备相关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摄像头和麦克运行正常,安装网络远程复试平台软件。如无法实现2中设备要求的,须在资格审查(5月7日17:00)前,将具体原因发送至学院联系邮箱(wangdh@smm.neu.edu.cn),邮件标题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无法实现双机位,正文描述具体原因。

4.提前进行网络测试,网络应能满足复试,保障有有线宽带网、WIFI、4G网络等两种以上网络条件,建议采用电脑有线宽带连接(或手机采用4G信号)进行面试。如采用手机面试,须注意提前充满电。

四、资格审核与系统测试

各专业资格审核工作同系统测试环节同期进行。

(一)资格审核

考生须于5月7日17:00前,通过网络远程复试系统提交以下材料:

1.初试准考证;

2.有效身份证件(正反面);

3.学历学位证书(或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提供学生证(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

此外,考生还可提交获奖证书、科研成果等其他体现自身素质能力的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须按序号顺序,生成一个文档(word或PDF)后(范例详见附件),命名格式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完成后上传系统。

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时间:5月8日8:30。

2.系统测试平台:学信网。

3.系统测试流程:参加系统测试前,须确认是否完成有关资格审核材料的提交。登陆系统后,查看资格审核审核结果,未符合要求的,须按要求进行补充。进入候考区后,按照工作人员安排,逐次进入面试间,同工作人员测试音频、视频效果,熟悉系统操作功能。测试无异常的考生,复试期间原则上须继续使用测试期间的设备、环境及网络,测试异常的须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

五、复试安排及工作流程

(一)复试日期:

材料与化工专业(材料工程、【秦皇岛】材料工程):5月12日;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秦皇岛】材料科学与工程):5月13日。

(二)工作流程

1.考生须于复试当天8:00前登录系统,登陆系统前须将可视范围内的任何复试相关资料清理干净,确保复试期间复试房间内无他人在场或观看,复试全程严禁他人进出。

2.考生登陆系统,通过实人认证后,签署承诺书,接收网络候考室公告及组内通知,保持候考状态,了解复试进度。按照系统提示(或工作人员提醒)进入面试间,进入后须主动配合复试小组的身份核验,身份核验通过后,手持摄像头按要求展示周围环境,确保复试期间周围环境符合考场要求。

3.复试开始,考生应距离电脑(手机)屏幕一定距离,并保持双手在屏幕中显示,面试过程中不得随意转换视频连接界面。按照复试小组发出的指令及规定的时间要求对试题(或提问)进行作答。作答完毕后按照复试小组的要求离开面试间。

4.复试期间,考生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注意保持发型整洁,免冠、素颜、露耳且不可佩戴首饰、耳机等。全程禁止录音、录像或截屏,禁止发布、传播复试相关内容。复试期间出现异常情况,须第一时间通按系统群公告中提供的联系方式同学院取得联系。

六、复试录取规则

复试后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成绩(专业测试成绩+综合面试成绩)。

同一专业涉及分组:

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考生在所在复试小组所得的专业测试成绩×(同一专业的各复试小组的平均专业测试成绩÷考生所在复试小组内全部考生的平均专业测试成绩)

考生的综合面试成绩=考生在所在复试小组所得的综合面试成绩×(同一专业的各复试小组的平均综合面试成绩÷考生所在复试小组内全部考生的平均综合面试成绩)

录取规则:各专业按复试后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录取时依据考生报考志愿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复试后总成绩(复试后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出现并列时,依次按照如下分数由高到低原则进行录取:复试成绩、初试专业课成绩、初试外语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综合面试成绩低于60分;

2.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考核结果不合格。

一志愿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研究方向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复试合格但未进入拟录取名单的考生,可申请按【秦皇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进行录取,学院将结合招生计划及申请情况按一志愿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申请同意的须提交个人申请,放弃的须提交放弃声明,相关材料在复试结果公布后三个工作日内提交。

七、咨询渠道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复试期间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联系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办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13840364951

联系邮箱:wangdh@smm.neu.edu.cn

八、受理申诉、投诉和监督渠道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复试工作进行监督,并受理考生的举报、投诉等事宜。

联系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许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91570

联系邮箱:xudake@mail.neu.edu.cn

受理时限:复试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

九、其它

1.学院坚持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

2.复试平台运用两识别即“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四比对即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

3.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本方案的解释权归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如有与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为准。其它事项详见《2020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南》。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5月


2019-2020年录取人数及报录比

5.1 录取人数

注:2019年学硕不再区分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化学,统一改为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复试通知上总校全日制统考计划211人,分校6人,累积217人,实际录取人数还有增加。

2020年材料工程专业名称改为材料与化工,研究方向仍为材料工程。

5.2 报录比

2015-2020年复试分数线


初试参考书


复试参考书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大纲

202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材料工程领域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满分分值:150分

(四)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              15%~25%

综合分析与计算          20%~40%

问答题                  45%~55%    

三、参考书目

崔忠圻、刘北兴编,《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

第1章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 晶体、非晶体;晶胞、晶系、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

2. 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的原子排列方式、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密排晶向与密排晶面、多晶型性;

3. 合金中的相及其结构:固溶体、化合物;

4. 点缺陷、位错、界面的基本概念。

第2章 纯金属的结晶

1. 纯金属结晶规律、结晶条件,结晶过程中的形核、长大过程;

2. 过冷度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

第3章 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1. 二元合金相图建立与杠杆定律,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2. 二元合金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形貌分析,平衡相、平衡组织的计算,非平衡凝固过程及其组织分析,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

3. 伪共晶、离异共晶、枝晶偏析、成分过冷的概念;

4. 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第4章 铁碳合金

1. Fe - Fe3C相图的特征温度点、碳含量、转变线,各区域的组成相;

2. 各种成分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相组成物、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形成、形态及相对量的计算;

3. 含碳量对钢的平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第5章 三元合金相图

1. 三元合金相图的表示方法和三相平衡的定量法则;

2. 简单三元相图及其合金结晶过程分析,组织组成物、相组成物相对量计算,三元相图的等温截面和变温截面。

第6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1. 金属的变形特性和变形方式;

2. 晶体滑移的位错机制、滑移带、滑移线、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面、

滑移方向、滑移系;

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位错强化机制、细晶强化机制;

4.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回复与再结晶;

5. 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温度的主要因素、金属热加工的目的;

6. 超塑性变形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第7章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1. 了解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与相图之间的关系、固态相变的特点;

2. 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奥氏体晶粒度及控制;

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特征,各自的组织特征及性能特点;等温转变(TTT)与连续转变(CCT)曲线。

第8章 钢的回火转变及合金时效

1. 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2. 回火脆性及消除方法;

3. 时效强化、连续脱溶、不连续脱溶、时效合金的脱溶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9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1.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组织与应用;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的选择;

2. 淬透性、淬硬性的意义;

3. 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结合第7、8章的内容综合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中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工艺参数制定、组织形貌及性能特点等。

附样题:(2019)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大学物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入学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满分分值:150分

(四)考试题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和简答题     40%

单项选择题           20%

计算题               30%

论述题               10%

三、参考书目

马文蔚 等,《物理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力学

·质点运动的描述、相对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变力作用下的质点动力学基本问题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质点与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保守力的功、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刚体转动中的功和能

·质点、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振动和波

·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相位、旋转矢量法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简谐运动的能量

·一维简谐运动

·机械波的基本特征、平面谐波波函数

·波的能量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

·波的叠加、驻波、相位突变

热学

·平衡态、态参量、热力学第零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准静态过程、热量和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典型的热力学过程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玻尔兹曼熵关系式

·范德瓦耳斯方程

·统计规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理想气体的内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三种统计速率

电磁学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导体的静电平衡

·电容

·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磁感应强度叠加原理

·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定律

·洛伦兹力

附样题


2020年复试名单(部分)

入围复试考生名单:

考研难度剖析

11.1难度系数

985,双一流高校B,自划线,材料A-,比较难,★★★

11.2 难度分析

东北大学坐落于素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沈阳市。地理优势较为偏僻,但仍是位于东三省的新一线城市。

东北大学为吸引更多人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每年招生人数居全国前列。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时响应国家研究生扩招的政策,专硕招273+68=341人,学硕招177+3=180人,共计521人。

东北大学自划线,所以报考同学需要额外注意单科线,单科不过的话,是不能参加复试的。专业课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大家熟练掌握课本,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专硕复试比例理论上为1:1.2,但学校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复试的人数并不能满足上述比例,也就是说,进复试的基本都可以录取。

东北大学专硕近年来分数线比较稳定,政治英语为45,数学专业课为70(75)。就算是缺人,分数也不会降的太多,今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021年东北大学835《金属学与热处理》与822《大学物理》考研初试指导上线啦

购买资料请复制以下链接浏览器打开

《金属学与热处理》https://m.tb.cn/h.Vm7dFXo?sm=54e70b

《大学物理》https://m.tb.cn/h.VO4agmB?sm=611319

或淘宝搜索店铺“材子考研”

干货满满

记得转发给身边需要的小伙伴呦~

👇


21初试交流群号01
交流总群


群名称

群号

考研交流总群

689459444

保研交流总群

127948534

《材料科学基础》交流总群

324840917

《金属学与热处理》交流总群

782796566

《物理化学》交流总群

729899229


02
北京地区


群名称

群号

清华大学考研交流群

334796252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交流群

537586295

北京工业大学考研交流群

3901734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交流群

114737436

北京化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227541617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227441826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交流群

234940144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交流群

679187255


03
华北地区


群名称

群号

天津大学考研交流群

526088209

河北工业大学

945602744

南开大学考研交流群

431341085

燕山大学考研交流群

168218362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683660045

04
华东地区


群名称

群号

上海交通大学考研交流群

543837517

上海大学考研交流群

434880184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考研

737316647

同济大学考研交流群

683889612

复旦大学考研交流群

622052758

中山大学考研交流群

67920107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交流群

427254527

南京大学考研交流群

429696761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429035119

南京工业大学考研交流群

630809821

苏州大学考研交流群

683987380

东南大学考研交流群

62138954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交流群

683907134

山东大学考研交流群

146099963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考研

765629054

厦门大学考研交流群

434920940

浙江大学考研交流群

245767658

南昌大学考研交流群

415763010


05
华中地区


群名称

群号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交流群

560364686

武汉大学考研交流群

681829066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586504233

中南大学考研交流群

590093612

湖南大学考研交流群

623255216

郑州大学考研交流群

683909533

国防科技大学考研交流群

631540495


06
西北地区


群名称

群号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交流群

585671573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交流群

147311136

兰州大学考研交流群

427749020


07
西南地区


群名称

群号

四川大学考研交流群

343382058

重庆大学考研交流群

937340680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交流群

592771189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632738607


08
东北地区


群名称

群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交流群

560607466

吉林大学考研交流群

247399351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627218363

东北大学材料考研交流

692286132


09
华南地区


群名称

群号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交流群

247786690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