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基础:连续弹性介质模型
假设:
1.完全服从虎克定律,即不存在塑性变形;
2.各向同性;
3.连续介质,不存在结构间隙。
刃位错上面的原子处于压应力状态,为压应力场;刃位错下面的原子处于张应力状态,为张应力场;围绕一个螺位错的晶体圆柱体区域也有应力场存在。
围绕一个螺位错的晶体圆柱体区域也有应力场存在,只有切应力分量,切应力分量是轴对称的,正应力分量全为0,螺位错不引起晶体的膨胀或收缩。
刃位错上面的原子处于压应力状态,为压应力场;刃位错下面的原子处于张应力状态,为张应力场;垂直于位错线的任一截面上应力分量均相同。
各应力分量的大小与伯氏矢量的模成正比。
熟悉刃型位错周围的应力场方向,单位长度位错的总应变能
图1 刃型位错各应力分量符号与位置的关系
位错周围点阵畸变引起弹性应力场导致晶体能量的增加,这部分能量即为位错的应变能。包括两部分:Wtot=Wcore+WelWcore——位错中心畸变能Wel——弹性应变能(1)位错核心能Wcore,在位错核心几个原子间距ro=2|b|=2b以内的区域,滑移面两侧原子间的错排能即相当于位错核心能。错排能约占位错能的1/10,可忽略。(2)弹性应变能Wel,在位错核心区以外,长程应力场作用范围所具有的能量,约占位错能的9/10。总之:(1)位错的弹性应变能WelµlnR,即随R缓慢地增加,所以位错具有长程应力场。(2)位错的能量是以单位长度的能量来定义的,直线位错更稳定,位错线有尽量变直和缩短其长度的趋势。(3)位错的应变能与b2成正比。位错的弹性应变能可进一步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函数式:W=a Gb2。式中W为单位长度位错线的弹性应变能,G是剪切模量,b是柏氏矢量, α=1/4πlnR/r0 其中R是晶体的外径、r0 是位错核心的半径,系数a由位错的类型、密度(R值)决定,其值的范围为0.5-1.0。意义:上式表明W∝b2,故可用柏氏矢量的大小来判断晶体哪些地方最容易形成位错。位错的总应变能与位错线的长度成正比。为了降低能量,位错线有力求缩短的倾向,故在位错线上存在一种使其变直的线张力T。一条两端固定的位错在切应力τ作用下将呈现曲率半径为r的弯曲。近似满足。
作用在单位长度位错上的力Fd,它与外切应力τ和位错的伯氏矢量b成正比,方向总是与位错线相垂直并且指向滑移面未滑移部分,即:作用在单位长度刃型位错上攀移力 Fy的方向和位错线攀移方向一致,也垂直于位错线,即对于两个位于相距为d的平行滑移面上的同号位错1和2,设其柏氏矢量分别为b1和b2。为求位错1对位错2的作用力f12,现选择如图2所示坐标系。
由物理论证法容易得出位错2受位错1的滑移力和攀移力:
由公式可以作出和x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位错2在x=0和x=y两点时=0。但在x=y处是亚稳平衡状态(位错2无论沿x轴正向或负向偏离该点,的作用都是使其更加偏离平衡位置),而在x=0为稳定平衡状态(在该点无论位错2沿x轴的哪个方向偏离,对它的作用都是使其回到平衡位置)。由此可见,晶体中的同号刃型位错总是力图排成一列(x = 0),形成所谓的位错墙。由公式还可以看出同号刃型位错是相斥的,即排成位错墙的各同号位错之间力图互相远离。上面已求得同号刃型位错间作用力的公式,只需将其中的换成就可得到异号刃型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力公式:由此作得异号刃型位错间作用力和x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从公式和曲线中可以看出,当位错2位于x=0和x=y两点时。但在x=0处是亚稳平衡状态,而在x=y为稳定平衡状态。因此,异号刃型位错力图排在和滑移面成45°的平面上。且异号刃型位错之间相互吸引。对于两个平行螺位错1和2(设柏氏矢量分别为b1和b2),我们选取如图5所示的坐标系。则位错1在位错2处产生的应力为,因此位错1对位错2的作用力应该为: 其中,两平行螺位错同号时取“+”,异号时取“-”。这也说明了同号平行螺位错之间相互排斥,异号平行螺位错之间相互吸引。
对于螺位错1和刃位错2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选取如图6所示的坐标系。根据前面对两刃型位错之间的作用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此时螺位错1对刃位错2的作用力应该为而螺型位错的应力场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之间无相互作用2. 位于同一滑移面上的一对平行混合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如图7所示,一对位于同一平面的一对平行混合位错1和2,其柏氏矢量分别为b1和b2,且各自与位错线的夹角为α和β。图7 位于同一滑移面上的一对平行混合位错间的交互作用要求位错1对位错2的作用力,首先要将b1和b2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位错线的分量,即分解为刃型和螺型分量:由于螺位错和刃位错之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只用分别计算两个螺位错以及两个刃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金属材料,泊松比v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可以令1-v≈1,由此可得:When crystal near the edge dislocation contain (a) vacancies overbalance(过饱和); (b) interstitial atoms overbalance; (c) vacancies sub equilibrium ; (d) interstitial atoms below equilibrium , how will the dislocation climb?
Q:对于正刃型位错(a)正攀移(b)负攀移(c)负攀移(d)正攀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