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幼小衔接 :牛头不对马嘴的中英文概念背后

牛牛博士 超级早教专家
2024-08-24





全篇文章:2229字

花费时间:10分钟

以下,正文


大家好,我是牛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SECEE团队将不定期更新关于“幼小衔接”专题的文章与公益分享。不论你是老师、园长或家长,随时欢迎你的加入哟!让我们一起思考着成长吧~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幼小衔接的概念与中英文的不一样~


1

中英文表达的不一样


起源:我国“幼小衔接”概念的提出,源于1990年-1994年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持续时间为5年,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中国:幼小衔接,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


国外: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中国教育界所指的“幼小衔接”,被称为“transi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primary education(从早期教育向初等教育的过渡)”或者是“transition to school”(向学校过渡)。


2

中英词汇的牛头不对马嘴


从语言互译的视角来看,我本身对于中文“衔接”与英文“transition”层面,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思考。


Transition,意思是过渡、转化、变迁,指事情或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并转入另一个阶段。


衔接,意思是事物首尾连接或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从英文视角,是不是应该是join、connection或者其他词汇。


可见,衔接transition,不论是从互译或者内涵,它们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


3

牛头不对马嘴的背后


在我看来,我们的世界建构离不开语言建构,语言是可以产生画像的。就像一个人表达,“我让孩子......”与“我和孩子......”,语言背后折射的价值观,是有区别的。可见,语言的应用直接影响了意境。


英文“Transition”,国外研究者认为,是一种“always in a process of becoming”( Hörschelmann, 2011, p. 379)的状态,即儿童从人生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过渡的时候,孩子一直处于“即将成为”的状态,例如“即将称为小学生”“即将进入小学”。它是主体的一种生命阶段或状态的过渡,是转化中且连续性的。


成功的transition,大家倾向于用“smooth”来形容,有一种丝滑、顺滑的感觉(不用尴尬,我们都容易想到德芙)。


关于smooth transition,我们项目小组也做了探讨,与英语专八的HONG脑丝沟通之后的结论,可以译为“平稳、顺利的过渡”


那么,中文的衔接呢?它更指向两个物体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搭建,我大脑中的画面是——“将两根绳子打一个结,连结了起来”“两段话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做衔接”



衔接的意境更倾向于“物化”。例如,“大桥把两条公路衔接了起来”,其更关注两个事物之间的连结。


与此同时,它更加简单、生硬,仿佛“1+1=2”的简单、粗暴,而非“1+0.1+0.1+....+0.1=2”的渐进性、过渡性。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那种感觉。


 那么,再回到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上来。也许从本质来说,我们希望表达的意境是有时间、空间的过渡、渐进、延续性的感觉,即“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幼小衔接”呢?它没有传递儿童主体、生命性以及连续性的画像以及价值观,其主体也不是儿童,而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


如果用穿开衫来形容,Transition(过渡)更像有拉链的衣服,从底端慢慢地拉上拉链(“咻......”的一声),循序渐进;而衔接更像有纽扣的衣服,扣子被扭进扣洞里面(Bia Ji的声音)。




4

学校为儿童做好准备 VS儿童为儿童做好准备?


为什么我如此强调中英文词汇及其意境的差异?因为我发现,到底如何科学看待和应对“幼小衔接”,很多人走偏太远。例如“经久不衰”的“小学化”现象,为了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经常会让身处于幼儿园环境中的儿童去适应/进行小学教育文化下的教育实践


儿童从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好像小学教育就是那样,高高在上且一成不变,我们的孩子需要为读小学做好准备?


我很喜欢OECD在这个问题上的一句话“focus on school ready for children ,not children ready for school”——关注学校为儿童做好准备,而不是儿童为学校做好准备。当我们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我们教育实践的面向也应该真正朝向儿童。


因此,不论是称作transition衔接,其内涵需要被所有利益相关人进行更好的理解并达成基本共识。这些差异化理解与实践(例如家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存在,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根深蒂固的不同视角、教育哲学、实践方式等有关。


只有达成共识,才有可能实现平稳、顺利的幼小过渡(衔接)。



那么,到底实现平稳、顺利的幼小过渡(衔接)需要哪些关键因素呢?如何具体操作呢?我们有哪些误区呢?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和大家分享我以及团队的思考。


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棒棒的文章内容:牛牛博士

好好的内容审核:  小超超 

美美的排版发布:牛牛博士





原创文章不容易,欢迎大家  积极转发分享转载文章  请联系系本公众号引用数据  请注明来源抄袭、洗文者,法律途径解决

—END—



往期精选



SECEE全民公益课程 | “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如何应对宝宝的首次叛逆期?!SECEE全民公益课程 | 幼儿园运动的理论基础与活动设计思路!大揭秘咯~SECEE全民公益课程 | 幼儿英语启蒙规划,大众家庭如何做?为你省钱避雷避坑!!SECEE全民公益课程 | 幼儿园运动的理论基础与活动设计思路!大揭秘咯~
叮咚!!“ 疫情期,幼儿园线上专业家访的操作手册 ” 请查收~“疫情过后,幼儿园如何实施课程”?杭州西湖区网络主题审议研修指南!!
第一波!!全网免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分类整理 | 宅家陪娃,安心充电!(家长版)第二波!!全网免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分类整理 | 网课不慌,我们帮忙!(幼儿园版)第三波!!全网免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分类整理 | 宅家陪娃,安心充电!(家长版)


你的每一个,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超级早教专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