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 —— 走进学前教育:亲爱的家长,您不可不知的“游戏中学习”!|【好文必转】
作为一名早教、幼教工作者,每次与非领域的亲戚、朋友们交流,总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你们幼儿园/早教中心在教学什么,每天就玩玩闹闹的。感觉你们就是陪伴了孩子而已嘛!”甚至有的家长会直接说:“现在幼儿园收费不低,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我送孩子到幼儿园,是受教育的,不是送他来玩的。你们为什么老让孩子玩?”
每次听到这些家长的“抱怨”与“心声”,个人感觉很无奈,也更能感受到广大奋斗在一线的“0——6岁”早期教育工作者的无奈!纵使每位教师抱有高尚的早期教育情怀,认为0——6岁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家长不认同你的工作或工作模式,不认可早期教育的价值时,总归有一些失落吧!在一个失衡的关系结构中,要铸造良好的“家园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编为了自己,为了更多的幼儿园老师,也为了广大家长朋友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特色与实施模式,小编今天来讲一讲幼儿的“玩中学”或“游戏中学”!希望广大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与游戏,理解“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教育。
一.您了解0-6岁孩子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吗?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在此阶段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抓、推、敲、打等形式来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积累“经验”。因此,您的宝宝在这个年龄段,上述举例的动作都是极其正常不过,这是孩子开始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积累经验的起点。
2.前运算阶段(2~7岁),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及初步完善,儿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等形式,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例如,在游戏时,儿童用小木凳当汽车, 用竹竿做马,木凳和竹竿是符号,而汽车和马则是符号象征的东西。即儿童已能够将这二者联起来,凭着符号对客观事物加以象征化。
二.您知道“游戏”对孩子的意义吗?
——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之一
关于游戏对幼儿的意义,不同的心理学派对“游戏”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皮亚杰、维果斯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游戏”,太过拗口与生硬,综合各大家的理论,用通俗、易懂地语言告诉家长朋友们幼儿的“游戏”。
(一)什么是“游戏”
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的活动,自主、自发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游戏的形式非常广泛,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觉得,您所看到的“娃娃家”才是游戏,孩子搭积木、玩滑滑梯,婴儿摆动、触摸玩具、与家人互动,躲猫猫、涂鸦等都是幼儿的游戏活动。由此可见,0至6岁的儿童,他们时时刻刻不是处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之一。
(二)幼儿为什么热衷于“游戏”
1. 游戏是儿童展开生命潜能的必要准备
新生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新生儿又是软弱无能的,需要长期的准备才能适应外界,独立生存。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学到适应未来生活的技能、技巧,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与要求,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儿童需要游戏。
2.游戏是儿童幼稚心理的保护伞
儿童的思维幼稚,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丰富夸张,情绪外露冲动。这些幼稚心理例如夸张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市场遭受挫折,例如成人的控制,被指责等。但是在游戏中,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因此,所有的卡组想象的事物与情境都是理所当然的,儿童不必承担后果、接受指责,游戏成了幼稚心灵的保护伞。因此,儿童喜爱游戏。
3. 游戏实质是愿望、需求的满足
儿童有各种需求,例如迫切想接触成人的世界,或者拜托成人的控制,或者免于痛苦的经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例如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性、成人对儿童行为的控制等,儿童在适应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关于心理、情绪与认知的不平衡。为了解决这种冲突,满足儿童的需求,游戏为儿童营造了一个假象的世界。在游戏中,儿童不需要在意外在规则,儿童可以成为主宰者,例如,儿童扮演教师、家长,成为权力的主宰者、引导者,儿童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内心情绪得到宣泄。因此,儿童需要游戏。
(三)0-6岁的幼儿游戏阶段(皮亚杰理论角度)
1.感觉机能游戏(练习游戏),0~2岁儿童在游戏中,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重复、操作和自我模仿。例如,婴儿刚刚学会了一种新的动作技能,他们总是想去不断尝试、练习。
【例】婴儿偶然地碰到了系在摇篮上的绳子,绳子带动摇篮顶上的玩具摇动,发出声响。这种“有趣的情境”,一次一次地趋势婴儿再去触碰绳子,使这种有趣情境再次发生。
2.象征游戏:2~7岁儿童。当儿童能够在游戏中将一种物体作为信号物来代替现实的客体,就是象征游戏的开始。刚开始,儿童的游戏主要是“以物代物”,随后会发展到角色游戏阶段,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游戏。例如,幼儿用手比划“打机关枪”,或者进行娃娃家的装扮游戏等。象征游戏是学前教育阶段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3.规则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是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照一定规则从事的游戏,例如打牌、下棋、捉迷藏等。规则游戏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规则(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等),同时有助于帮助幼儿发展社会性,去除自我中心。
三.游戏、玩耍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形式
——游戏、玩耍中发生了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工作”,那么游戏真的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有帮助吗?答案是肯定!游戏、玩耍是幼儿阶段,其学习的最好形式!
为什么?
第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儿童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二,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并且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都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地与物质世界、同伴、成人等互动,积累认知与生活经验,从而发生了各个领域的学习。
以下面的案例为例,我们看看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了哪些学习。
【案例】
午睡起床的时候,凯凯对瑞瑞说:“瑞瑞,来,我是老师,你坐这儿。”
瑞瑞说:“不,我不想玩。”
凯凯说:“你跟我玩儿一会儿吧,很有趣的!我们一会儿再交换做老师呀!”
瑞瑞说:“那好吧!一会儿我也要做老师哦!”
凯凯说:“好的!那你先跟着我把这些颜色念一遍哦!”凯凯指着不同的颜色。
瑞瑞念到:“红色、蓝色、黄色。”
凯凯说:“你知道这几个颜色用英文怎么说嘛?”
瑞瑞摇了摇头。
凯凯:“那老师教你哦!Red,Blue,Yellow。”
瑞瑞跟着凯凯慢慢的学习红、蓝、黄色的英文。他们两个一直玩到吃午点的时间。
过了几天,瑞瑞也开始当“小老师”,教其他的小朋友“red,blue和yellow”了!
【案例分析】凯凯与瑞瑞在午睡后进行了角色游戏,凯凯运用了一定的社会交往技巧让瑞瑞成为了自己的游戏伙伴。同时,在游戏中,瑞瑞学习到了三原色的英文单词,并在今后的游戏中开始“教授”其他的小朋友,说明在那次角色游戏中,瑞瑞获得了语言的经验,语言方面的知识发生了变化。瑞瑞在与凯凯的角色游戏的互动中,发生了第二语言方面的学习。凯凯在这次角色游戏中,能够克服仅仅自己相当老师的“自我中心”,愿意与瑞瑞交换当“老师”,维系了和谐的同伴关系,使得游戏能够顺利进行。
四.游戏中的“学习”具有隐形、经验性,与正规教育的学习结果不一样
很多家长会说,也许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没有看见孩子会算算数了啊,我没有看见孩子能多认识几个孩子了啊!家长需要知道,游戏中的学习具有隐形性、经验性,具有长远效应!
游戏与正规集体教学不一样,幼儿在游戏中积累了数学、语言、社会性、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也是前运算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果。当幼儿进行小学教育时,通过游戏积累的各种丰富的经验,通过游戏积累的各种思维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例如,喜欢玩拼图的孩子,对形状、空间特别敏感,长期积累的经验,将有助于以后学校的几何学习;经常玩角色游戏的孩子,其想象力、语言能力都不错,有助于以后小学的作文写作;喜欢玩捏泥巴,剪纸等活动的孩子,其今后的艺术感受、欣赏与创造能力不错。可见,游戏中的学习潜移默化,虽然不具备即时效应,但确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长远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玩耍和游戏,是幼儿的本能。因此,幼儿园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引导,是有其科学的学前教育理论依据的!家长需要将学前教育与我们曾经接受的正规教育的“灌输”模式区分开来,需要在科学的早期教育理论下看待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游戏与玩耍!大脑的发育与智力息息相关,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马德里斯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至5岁的儿童中,玩耍孩子的大脑要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也就是说,“会玩的孩子更聪明”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此,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的“玩耍”与“游戏”,请不要认为孩子在做一些“无所事事”的事情,请尊重孩子的天性与发展。
在此,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理念与形式,请不要用过于“功利”的眼光看待幼儿园教育,请理解学前教育在尊重幼儿的天性、发展上做出的努力!如果幼儿园也无休止地“灌输学科性知识”,那么就让孩子从3岁开始读小学好了,那就失去了学前教育的意义!
注:本文问超级早教专家原创,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我们,并标明出处!
【坚持专业的原创】
【喜欢就转发或点个赞吧!】
长按上面二维码,识别并订阅超级早教专家
我们为您定制最科学的早教测试,最优质的早教咨询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