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新生回顾:我狼狈的申请季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1-04-22



里峰主按:小孟(笔名)同学今年夏天从位于美国亚特兰市的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本科毕业,并顺利申请上了今年秋季入学的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项目。她在下面的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如何在非常紧张的日程中一边上课一边准备博士研究生申请的过程。作者自谦称为‘狼狈的申请季“并为后来者详细介绍了哪些环节可能可以规划和筹备得更加合理有效一些。但就像公号上次分享的北大本科毕业的闫琦琛同学介绍自己今年申请上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博士项目的过程一样,小孟同学的成功申请案例中也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第一手宝贵经验分享。

这是”云里阅天下“公号的原创系列第一类”留学生年代的那些事“。文章在此前曾推送过一次,但因原公号没有留言功能,故我们为后加入和想留言的读者借迁入新版公号之际特地再推送一次。



Emory University 


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新生回顾:

我狼狈的申请季

文|小孟(笔名)


如今距离博士申请结束已经有半年多了,可我每每想起那段日子仍然自觉心有余悸。虽说申博这件事我前期考虑了很久,但作为拖延症重症患者,我直到大四上学期才真正开始动笔写材料,那个秋天也成为了我自读书以来最手忙脚乱左支右绌的一段日子,人生就像是被开了四倍速,每天都在焦虑中跟各种截止日期玩儿生死时速,现在想想真的是又惨又好笑。北美的文科博士申请是一个较为繁杂的过程,虽然各所学校的规定不完全相同,但总的来说需要提交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目标陈述(statement ofpurpose),写作小样(writing sample),推荐信(recommendations),标化考试成绩(GRE),有些学校最后还会有面试。我不是个聪明人,要是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申请季,那必须得是“狼狈”。现在再回想起来,这一程踩过雷挖过坑也走过不少弯路,讲出来事故远比故事多。以下分享完全基于自己的个人经历,非常主观,也不够专业,只希望能给大家多提供一个申请者的视角吧。


Statement of Purpose


先从目标陈述开始说起。这份材料非常短,通常只有两到三页,不过千字左右,却要全面涵盖自己的学术兴趣、研究方向、未来规划、以及自己与目标学校的契合度。之前与教授、博士生、或是其他本科生聊起来,我们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文体,因为你不能只谈学术研究,也不能只谈个人经历;不能光谈过去,也不能光谈未来;不能夸功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总之,你需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而我找到这个平衡的办法,就是一遍遍重写。我的初稿洋洋洒洒几页纸,恨不得从童年一直讲到未来十年后去,结果将稿子带去学校的写作中心,辅导我的博士姐姐看完后一脸和蔼地问我是不是对这个文体有什么误解……结果当然是推倒重来。这个过程不太快乐,因为改文章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时候,它意味着不断抽丝剥茧,反复精炼语言,重新斟酌详略,甚至全文重写。当然,这也是个不断与人交流的过程。我的几位教授和学长学姐给出了许多专业上的指导,学校的写作中心会帮我修正一些结构和表达,甚至专业完全不同的朋友都被我拽来提提意见,因为最终读到这份材料的未必只有与我同领域的老师,因此在体现自己学术思考的同时,也不能行文太过艰深晦涩,以至于完全失去可读性。从开始落笔到最终提交,我一共改过七八稿,整个写作过程虽不轻松,却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不断自省的过程,它逼着我思考为什么想做研究?想做什么样的研究?想怎么样做研究?想在那里做研究?以及想用研究做什么?(天呐,这一大堆真的很绕)也让我在准备申请的这几个月里不断追问自己读博到底是不是最合适的那条路。


Writing Sample


历史博士申请需要提交一份写作小样,长度大概在二十到三十五页之间,这是一份考察英文写作能力的材料,也是对自己研究课题的一次延展和补充。开始的时候我特别摸不准这份材料该怎么准备:我想过提交之前一节历史课的学期论文,这虽然与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不直接相关,但已经是成品,也在学术会议上做过分享,如果提交这篇论文,我会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进行修改和润色。另一个选择是提交我荣誉论文(可以理解为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两章,我的论文研究的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课题,内容也可以与我目标陈述中提到的研究计划相呼应,但由于我是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拿到经费去做的田野调查,大四上学期才刚开始动笔,这意味着我必须要在忙乱的申请季里写出两章较为完整的论文,最后能不能有时间修改都难讲。




Yale University 


关于应该如何抉择,我请教了许多人,有的人认为这份材料主要考查的是申请人的写作能力,因此不必非要与未来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的人认为荣誉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唯一一段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究,与课堂论文不同,因此我的研究成果应当要在申请中有所体现。大家众说纷纭,我也跟着摇摆不定,最后还是战战兢兢地选择现写与自己研究方向跟贴合的荣誉论文,这直接导致我那几个月压力陡增,苦不堪言,室友说我那学期看起来人不人鬼不鬼,时时刻刻都处于崩溃边缘。第一份申请12月 1号就要截止,而我直到感恩节的时候还在对着导师密密麻麻的评语一边哭一边痛骂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准备。这样的仓促导致我始终觉得非常没底,身体和心理都饱受摧残,但!拖延症多惨都不值得同情!希望读到这里的朋友千万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不要轻易拿自己的头发开玩笑。此外,尽管这份材料有二三十页,但并不代表学校不会仔细看,在面试的时候教授往往会针对这份材料问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有位教授直接在面试的时候问我第18页第二段第一句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因此,要申请的同学一定要在这份材料上多花点心思,选择一个自己了解并且感兴趣的方向下笔,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努力写一篇漂亮的文章。


Recommendations


博士申请通常需要三封推荐信,这虽然不需要申请人自己动笔,但该请哪几位教授来写却要好好斟酌。我邀请的是三位对我的研究经历非常了解的教授,其中两位是我论文的指导教授,一位是我的academic advisor,也是我在大学认识的第一位历史系教授。他们熟悉我这四年的心路历程,也知道我踩过的雷跳过的坑。我们学校的历史课大多是小班教学,又常常以课堂讨论为主,因此与教授交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在课上习惯于做个自闭的透明人,那就要利用好教授每周的office hours。初到美国的时候真的非常懵懂,对于这边的学制一无所知,听课都勉勉强强,更别说积极发言了,课上又不好意思提问,迫不得已只能课下跑去向教授请教。幸运的是老师们都很愿意提供帮助,他们的建议也让我对历史专业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识。因此,正在读书的朋友们不要犹豫,勇敢地去和教授尬聊吧!


GRE


这一项我放到最后来写,是因为到了博士阶段的申请,GRE的重要性其实已经被削弱了,现在有些学校的历史系(比如耶鲁)甚至已经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GRE成绩。在我看来,它更像是申请路上的一道门槛,而并不是考得越高越有竞争力。研究生申请论坛Grad Café上每年都会有学生在被录取后将自己的标化成绩发出来给大家做参考,其中GRE低分高录的也不在少数。说了这么多,门槛该跨还是得跨,因此还是简单说一下我的备考经历。GRE考试分为三项:Quantitative,Verbal,Writing,我的成绩是170Q+164V+5W,但因为我的备考过程断断续续比较零散,所以没法列出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如果对考试流程和内容完全不熟悉的的话,可以报一个辅导班了解一下考试的结构和题型。还记得当时在网上查经验分享,看到很多同学都说数学容易,但因为我大学后再也没上过任何一节数学课,因此考试前还是比较心虚,建议跟我一样总和数学交不上朋友的同学还是放弃侥幸,乖乖刷题吧。阅读考的文章大部分是人文社科类的期刊论著,因此和平时课上布置的文章比较相似。阅读这一部分最叫人头疼的题型是一些生僻词辨析,当时为了跟这些单词死磕,我在手机上下了一个GRE单词汇总,常在上下学的路上打开划来划去,争取混个眼熟。GRE的写作有两篇,其中的独立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因为我真的不擅长在很短的时间内码字,但好在GRE独立写作题库是固定的,而且在官网就可以免费查看,建议大家可以先对题库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分类列提纲,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求自己背下一百多篇完整的稿子然后上考场默写,而是为了练习思路,这样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不会慌乱。总的来说,希望大家早点开始准备,尽快解决战斗,不必沉迷刷分,争取留出更多的时间打磨自己的研究计划和写作小样吧。


Yale University








回顾我的申请季,给不出什么宝贵的经验,倒是有不少惨烈的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千万不要拖延!千万不要拖延!千万不要拖延!否则你就会像我一样度过兵荒马乱心力交瘁颠三倒四的一学期(当事人: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最后我想说,博士申请是一个非常玄学的过程,有许多侥幸和偶然,也会经历很多自我怀疑的时刻,愿你找到那些尊重你的人,关心你的人, 相信你的人,多请教他们的意见,然后勇敢地自己做决定。希望申请季的你能够得偿所愿,大家一起做为论文头秃的同路人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并授权使用)




主编按

本公号是立志于促进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公号文章目前由几位北大学生自愿者负责编发。所有打赏金额和文末广告所得,将优先支付ta们酬劳

本号内容欢迎分享,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非经本号和作者专门授权, 请勿改动内容或将文字和授权图片挪用。


公号刚开通直接留言功能,欢迎大家留言互动。违背基本语言文明规范的留言将被删除,而屡犯者或进行人身攻击的读者将被禁止留言或永久请出公号读者群

每篇高质量原创文章都来之不易!如读了有收获,请别忘了关注和给作者/编辑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