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访谈】从多大校园到沥川往事——遇见施定柔(上)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1-04-22

编者按

本期推送云里阅天下云峰主白若云教授对著名作家、编剧施定柔老师的独家访谈上篇,包括“学术训练与文学创作”和“女性主义与性别观念”两部分。公众号将于下周推送施老师对于网络文学生态与影视改编的思考。


施老师的作品包括《沥川往事》《结爱:异客逢欢》《你给我的喜欢》等,其中《结爱》获得了2009年 “彩虹杯”十万大奖女性文学原创征文大赛系列冠军,2017年第二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


初次关注施老师的作品,是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遇见王沥川》的片段。我一向对言情剧兴味阑珊,但是放假在家,百无聊赖,一时被男女主角的颜值吸引,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当时英文翻译谢小秋正在给建筑师王沥川解释“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典故,然后两人一直聊到王谢两家的氏族和郡望。我忽然觉得这位编剧出手不凡,随手一查,原来作者曾是多伦多大学明清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出国读书后,每逢期末在家熬论文,我就忍不住背景循环这部电视剧,和施老师聊一聊也成了我心底一个小小的夙愿。


今年七月,热心的云里峰主多方努力促成了这次访谈。云峰主在多伦多大学从事媒体研究多年,提问娓娓道来;施老师爽朗健谈,回答问题毫无保留。她们的对话直击当下影视文学创作的热点与幕后故事,从研究者和创作者的不同角度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全新的梳理和反思。

——泽坤


上篇:博士训练与女性主义


受访人 | 施定柔

与谈人 | 白若云、张泽坤

编辑 | 韩隽祎、王佳丽

01丨学术训练与文学创作

Q:在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学习的经历?A我在那边读了两年英国文学,其实我一开始没打算读书。因为我先生在国外工作,我本来想玩一玩或者做家庭妇女。后来觉得还是需要学习英文,就想去学东亚语言文学相关的专业。我在国内有硕士学位,咨询学校后得知可以算学分,只用两年就可以毕业,便去读了。
Q:研究明清文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A我最开始写的是武侠小说,故事发生在古代,虽然我没写明是哪个朝代,但是整个内容基本上是明代的。我的阅读范围和我的古代文学训练决定了小说的知识储备,没有这个知识储备,就写不了那个时代的小说。我会在创作中应用古代文学的知识,比如说《沥川往事》里我就写到了道家和中国建筑风格的问题。因为我读研时学的是先秦文学,包括道家儒家这些东西。还有我写的王沥川在一次设计竞争中,谢灵运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那时候我多伦多大学的导师让我帮忙带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的课,那段时间我正好教到谢灵运的诗歌,于是我在写《沥川往事》时就运用了相关的知识。《结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最明显,因为当时我的师兄在做聊斋志异方向的研究,他让我帮他看一下博士论文,之后我就觉得我可以写一个现代的狐仙的故事,然后我就把《太平广记》关于狐狸的那一部分全部看了,还扫了一下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所以说我的阅读和学术相关的活动,实际上还蛮影响我的创作的,它随时随地可以给我灵感。 
Q:海外的学术训练和文学创作的关系?A我觉得最大的训练就是找资料,我在硕士与博士阶段都修过“目录学与工具书”的课,可以说在找资料上经过专业的训练,知道怎么样在各个搜索引擎、各种论文资料里找到跟小说相关的内容。写《沥川往事》时我查阅了很多建筑类的论文,还有建筑图纸资料,这些都是读博士期间学术训练培养的技能。正因为我擅长查资料,所以那些对我来说很陌生的职业我也会大胆地写。问:我之前看王沥川里面您写到了建筑行业竞标的情节,然后我当时上网查了一下做了点功课,看到您曾经好像在政府做过公务员,这段内容跟您的工作经历有关系吗?我其实是在新闻机构工作过,所以建筑行业和我个人经历没有关系。我的亲戚朋友里也没有一个是建筑师或跟这个行业相关,小说里的这些情节完全是我自己设想的。当时我看过大量的建筑师传记,建筑师的blog,建筑师自己的设计方案,还跟踪过一些著名的建筑项目,王沥川答辩时的一些对话也是我自己编的。后来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制作人请了一位建筑师把关,他看完一遍之后只提出了少量的地方让我修改,所以说我自己还是很自豪的

《遇见王沥川》海报,图片来自豆瓣

Q:您修过 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的课吗?A在写《沥川往事》之前我没有写过任何的剧本,也没有看过剧本,但是当时决定要写的时候,我买了十几本关于剧本创作的书籍,全部把它们看完了。我也买了一些剧本,还拆了一个剧,是《吸血鬼日记》,因为我觉得这个剧的男女主互动还不错。我会拿个本子记这一集一共有多少场,男主、女主各占多少场,其他人物又占多少场。人物是怎么认识的、情节是怎么推进的,一个剧的beat(节奏点)有多少,仔仔细细研究几集之后就开写了。在剧本创作方面我可能属于入门比较快的那一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阅读量比较大,对冲突、故事和人物关系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虽然入门比较慢,但只要多写多练掌握技巧,慢慢也会成为成熟的编剧。
Q:可以给海外留学生学术研究之外的发展提一些建议吗。A最近的确有一些海外读者向我咨询网络写作或者当编剧的可能性。如果你真的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并有足够充裕的创作时间的话,想在海外当网络作家(编剧)其实并不难。很多留学生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能说两三门外语,起点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你最好能在大学里拿到一个与编剧相关的学位,然后回国争取加入到国内的编剧团队,这样你既有海外的专业训练又有与国内团队一起工作的经验,应该还是能够很快入行的。特别是有些朋友已经有博士学位了,如果爱好写作的话,可以考虑写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剧种。比如说医学博士写医疗剧,历史学博士写历史剧,金融博士写职场剧,物理博士写科幻剧,这些都是你们的优势,各种细节随手拈来。如果你已经顺利入行并有播出作品的话,编剧的收入还是不错的,养家糊口是肯定没问题的。
虽然收入可观,但编剧属于脑力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必须是真心喜欢才能干得下去。因为一个剧从创作到播出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顺利。我是属于非常幸运的人,像我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每年戏剧学院都有很多科班的编剧毕业,作为新手,你得跟他们竞争。这种竞争非常激烈,有时候削尖脑袋都进不去。就算你终于接到了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受到很多的打击:有些项目终止了,你写的东西白写了,这都很常见。一定得是真爱才能走得下去。
当网络写手的情况要好一点,但也是看缘分。你写的小说大家爱不爱看,有时候不是你努力就能办到的,要靠天分也要靠缘分,总之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也不号召大家效仿我。真的喜欢写作的话,可以先把它当作第二职业,有空写一写,写出来了,反响不错,再去考虑选择全职。


02丨女性主义与性别观念


Q:您希望通过作品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性别理念?

A我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做的是Gender Studies(性别研究)和明清小说,所以我对gender(性别)这一部分是非常看重的。在写我的小说的时候,无论是塑造女性还是男性,我会尽量避免写成很类型化的、很固化的一个东西。我比较注重写性别的流动性,尽量不写成二元化的,要把它写成一个spectrum(频谱),像一个光谱一样,可以往这边走,也可以往那边走,阳刚和阴柔之间是可以互相流动的一个状态。这个想法在我的三本武侠小说里面体现得比较明显,里面的很多配角很难说究竟他们是不是传统定义上的男人。这样的塑造,和我受到的gender studies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还有,做Gender Studies肯定离不开女权主义的研究,所以我比较注重人物的agency (能动性),就是主动性、能动性的问题。我比较喜欢创造独立自主的、有行动感和反思能力的那种女主角,而不是像有些小说里面一样,女主角完完全全作为一个配角来支持男主人公的行为。她们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上应该是比较主动的,而不是像传统小说那样,是一个被动的形象,不配有欲望。
此外,我在塑造人物上也比较注重Multiple Voices(多元声音),就是说要多声部地进行描写,不要独白式的,用一个声音统一所有人的想法,尽量允许其他人物有完完全全和主流想法不一样的一些想法。学术训练的阅读积累,提高了我思维的深度,我也想把这些深度传达给普通的女读者,实际上也是希望能够解放她们,让她们意识到“其实这样活也挺好的,其实也可以这样看待一些问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我生活在加拿大,我也蛮受加拿大这边的影响,看重环境这件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了《结爱》,其实《结爱》是一部环境小说,是一部呼吁爱护动物、关心环境、关心地球的作品。这个也是也是我有意而为之。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概念先行,而是说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希望能从一些方面推动社会思考,推动女性自觉的意识。

《结爱》剧照,图片来自豆瓣
Q:您提到希望能够塑造女性强大的agency(能动性),那和现在的大女主理念是不是比较相似?A我说的 agency并不是一定要去建功立业,而是说能够主动地去选择你的行动,这个行动可能是大行动,也可能是小行动。我觉得当女性的主体意识崛起的时候,有时候是虚高的,不是说一开始就很现实,她先在玄幻的或者虚幻的状态下做出选择,当个女英雄。这和跟男性意识的崛起是一样的,男英雄拯救世界,女英雄也会拯救中国、世界和整个地球,然后可能过一阵才会回落到一个自然的现实的状态下,通过纠结,主动选择一个女性想要的东西,我觉得要给她们这么一个跳跃的区间。在一个女性突然感觉到自我意识特别强大的时候,她是有一种膨胀的感觉,我觉得跟男主的崛起是一样的,写各种超级英雄。你觉得他很夸张,但是他就是一个过程,你得允许他夸张。
Q:对中国流行文化中Gender Essentialism(性别本质主义)的看法?A即使在现代社会中,Gender Stereotypical(性别刻板印象)的想法还是很顽固地存在着,但已经宽容了很多。随着主流观众的年轻化,平台也关注他们的表达,我觉得会渐渐地放松。但松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政府的态度。
Q:在《彩虹的重力》中何彩虹这个人物是不是就比较突出地表现女性的困境? A《彩虹的重力》是我所有小说中最现实的一部作品,离我的生活和经历也是最接近的。这部作品里描写的内容在创作的那一年其实是个热门话题,涉及到三个女性从大学生到职场、从恋爱到家庭的身份转变所带来的困扰。在这个小说里我是刻意要回避一下逃避主义的写法的。男主来自一个困难家庭,故事里有很多伦理上的冲突以及两辈之间的矛盾。也着重描写了女性所面临的来自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困境,以及她们的两难选择。这种困难并不专指年轻的女性,也指女主的妈妈这一辈,作为过来人,怎么去理解、沟通下一代。基本上我把自己能想到的一些困境都写了进去。
Q:做女性人物群像塑造的时候,有没有特意考虑剧里面女性人物形象要有什么差别?A《彩虹的重力》电视剧的剧本是一个女性群像,人物当然要有区别,如果大同小异,群众不会买账。即使是像“遇见王沥川”这样的偶像剧,里面也有几组恋爱关系,涉及到不同的女生,有的固执、有的骄横、有的拜金。如果原小说里有相似的人物,编剧要么选一,要么合并,也肯定不会让她们重复。选演员也是这样的,三个女孩也不能长得太相似,气质、发型、服装风格都要区别开来。比如何彩虹是理想主义的女教师,韩清是外柔内刚的主妇,郭莉莉就是个心机girl。三个不同的女生在一起才会有冲突有故事发生。《结爱》也是这样,男一男二都很帅,但得是不同的帅,而且要能互相抗衡,不能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要挑哪一个。

《彩虹的重力》海报,图片来自电视剧官方微博

Q:谁是您作品的主要目标人群?A我的目标人群是New Adults(新成年人), 按照定义指的是18岁到30岁的人群,他们离开原生家庭,在性上面逐渐成熟,进入大学生活,选择职业,进入职场,恋爱结婚,组织家庭。关注的是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心灵的成长。这样的人群和Young Adults(青少年)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Young Adults关心更多的是冒险和探索,像Harry Potter那种,适合9岁到12岁的观众,他们关心的是到一个新奇的世界去。但是New Adults比较喜欢思考人生,面对的是更加现实、更加成熟、因此也更加残酷的人际环境。他们的挫折、感受、体验、反思是我关注的焦点。
现在很多人把这种作品叫做Chick Literature(小妞文学),专指那些职场女性的罗曼司,带点轻松搞笑的氛围。通常像这样的职场菜鸟,都需要一个 mentor(导师),一个在业务上很厉害的人指导她、帮助她进入角色。这应该是New Adults人群的普遍焦虑吧。
Q:在男主角的人物刻画方面,您觉得最理想的男主角是什么样子的?A这个问题很tricky(难对付)。从创作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按照道德标杆来写一个“高大上”的人物,那他肯定是理想的,中国小说也从来不缺这样的人物。但对我来说,真正有吸引力的人物是有张力的人物,他们往往有严重的缺点甚至是缺陷。
很多读者看完《沥川往事》后觉得王沥川很理想,但他其实是个残疾人还有患有癌症,这能算是理想的男主吗?但只要他能带给读者浪漫的感受、情感的满足、让她们觉得想嫁,就行了。王沥川其实是个非常coherent(有一致性的人物,他的世界观是完全围绕着自己的价值中心运转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物,专一、靠谱、绝对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没有任何道德模糊的地方,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

《遇见王沥川》剧照,图片来自电视剧官方微博

Q:您有校园情结吗?A《彩虹的重力》和《沥川往事》这两本书确实有很多情节发生在校园,可以说我有校园情结。因为我读了很多年的书,大部分生活都是在校园,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写校园题材也比较顺手。但我其他的书跟校园的关系不大。比如我刚刚完成的一部小说《你给我的喜欢》讲的是职场的故事。目前在火星小说上写的《星河远人》,是一个科幻小说,也完全没有校园的内容。但我的确有一种“学术情节”,我喜欢写学派、写师生、写学术传承、写门派斗争一类的情节,这些在我写过的武侠小说和玄幻小说里都有表现。- TBC -下期推送内容为施老师对网络文学生态与影视改编的思考,敬请期待!
受访人简介


图片由施定柔老本人提供

施定柔,湖北武汉人,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博士研究生,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有《迷侠记》《沥川往事》《结爱》系列和《彩虹的重力》《你给我的喜欢》等,其中《结爱》获得了2009年 “彩虹杯”十万大奖女性文学原创征文大赛系列冠军,2017年第二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
与谈人简介


图片由白若云老本人提供

白若云 (Ruoyun Bai),北外英语系学士和文学硕士,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多伦多大学文化和媒体研究系以及比较文学中心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性别、大众文化和比较媒体研究。学术著作包括专著Staging Corruption: Chinese Television and Politics”(UBC Press, 2015)等。最新研究为丑闻(scandals)事件中所反映的新媒体、流行文化与政经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云里峰主编按:本公号属一群学者自发组织为促进学术和文化交流的公益项目。本公号文章目前由几位北大学生自愿者负责协助编发。给本号文章的打赏金额和文末广告所得,将优先用于支付编辑同学们象征性的劳务费。公号感谢ta们和读者的大力支持。
本号内容欢迎分享,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非经本号和作者专门授权, 请勿改动内容或将文字和授权图片挪用。手机读者点击文末“在看”即可按步骤进行留言。

责任编辑 | 王佳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