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赖骏楠:《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前言与目录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4-01-09




中西之间

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

前言与目录

文|赖骏楠



云里编者按

本期我们获授权分享复旦法学院赖骏楠教授新书的序言和目录。这也是赖教授多年来在法律社会史研究方面进行长期探索和思考的成果。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在各大电商书店搜索。

“云里阅天下”致力于促进中外人文社科学术交流和分享精挑的最新优质学术成果和活动信息。欢迎关注,转发和投稿。



作品信息

赖骏楠:《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作者简介

赖骏楠,男,1985年生,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律史和法律史学方法论。出版专著《国际法与晚清中国:文本、事件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2020])、译著《战争之谕:胜利之法与现代战争形态的形成》(詹姆斯·Q. 惠特曼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白德瑞著,与尤陈俊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在《法学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清史研究》和Modern China等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前言

本书的形成是一个稍显拖沓但或许不失意义的过程。在完成与韦伯有关的博士论文(2014年夏)后,我逐渐转向了对清代和民初法律史的经验研究。做此转变的原因,首先是想弥补我自认为的自己研究经历上的某些缺憾。我自本科论文以来,就长期从事带有后殖民主义色彩的话语分析研究,以及中西近代的法律思想史研究。这方面的部分成果,曾以《国际法与晚清中国:文本、事件与政治》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问世,并获得学界的肯定和鼓励。可惜在从事这些研究后,自己内心却多少有些“发虚”:作为一名身处中国的法律史学者,如果对中国古代或近代现实中的法律制度及其实践缺少深入、扎实的研究,那么这样的研究经历可能是不完整的,而且可能会使思想史或理论研究本身的品质受到局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结合档案材料,并借鉴社会经济史学的一些洞见,开始了对清代以来私法史、财税法史乃至宪法史的研究,并涉及地权、地方精英、国家建设等拓展维度。


从事法律史经验研究的另一个原因,与我在博士求学期间对韦伯的研究经历直接相关。在梳理韦伯作品时,我极其强烈地感受到这名伟大的欧洲学者身上必然带有的、极其明显的欧洲/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他的选题设定、研究过程和理论命题,均受到这种倾向的支配。在中国法律史领域,韦伯的这种倾向集中体现在他有关中国古代法乃是“非理性”的“卡迪司法”这一论断上,并由此引起激烈的争议乃至批判。然而,我自己也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将“欧洲中心主义”或“东方主义”这类标签贴给韦伯,然后就置之不理的做法(“因为他政治不正确,所以他的书不用读了”),更像是一种学术上的偷懒。韦伯所设定的问题域,如“中国古代司法是否依法审判”,“中国古代司法是否具有合理性或可预见性”之类问题,依然需要更丰富、更全面又更专业化的档案研究(尤其是对民商事审断的研究)来予以解答。除了在事实层面回答韦伯设定的那些具体问题,这些经验研究还能够与韦伯理论本身展开更为有效的理论-经验对话,并有望生成更具包容性的法律与社会理论。最后,当扎实的经验研究、深刻的理论思辨,以及这两者的交融和对话均完成后,我们或许可以重新拾起那些不再是那么欧洲中心主义的新的理论视野、思路和概念,来启发未来的中国法律史研究。因此,在近年来的经验研究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这些半理论、半经验的问题,并始终与韦伯理论本身反复纠缠,乃至搏斗。


在从事了对清代法律史更为经验性的研究后,我终于感觉自己能够以更足的底气和韦伯展开对话,也逐渐能够更心平气和地对待他的理论。我发现我一方面能够从思想史的内在脉络出发,去分析韦伯作品中种种欧洲中心主义问题的具体发生机制,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自己的经验研究(包括档案研究)以及学界同仁相关的丰硕成果,与韦伯理论展开更有意义的对话,并对这一理论做出修正,以期形成对中西历史经验都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和概念。本书就是这些思考的较为成熟的结晶。从博士论文答辩到本书最终出版,经历了九年的时间,也经历了研究取向上的一个大弯。但我相信,所有这些沉淀和投入都是值得的。


本书有部分内容曾经发表,但也有相当部分是首次与读者相见。某些章的主体内容曾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开放时代》(第三章)、《中外法学》(第四章)、《清华法治论衡》(第六章)和《清华法学》(第七章)。不过在收入本书时,为着将问题意识、语言文字和体例结构予以统一,我也对相应内容做了一定修改。本书的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八章结论,均为首次出版。无论新旧,我相信这些章节目前已构成一个整体,符合专著的要求。


由于需要感谢的对象属实太多,在此只能以不具名方式表达我的真诚想法。我一如既往地感谢我在学术成长过程中有幸结识的、来自各个领域的全部师友和同事。没有学术共同体的帮助,本书这种跨学科性质的研究几乎不可能完成。感谢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居然愿意选修我那些奇奇怪怪的法律史和比较法课程,并坚持到期末。这也让我坚信,在任何时代和环境下,都会有些人愿意静下来读几本有趣而无用的书。还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团队的辛勤工作,本书那些复杂繁琐的中外文注释想必让你们头疼不已。最后要感谢我的全部家人,没有你们的宽容,我不可能坚持如此奢侈的人文社科基础研究。


赖骏楠

2023年5月

附全书目录

云里详情


“云里阅天下”公号是2020年夏季开办的旨在促进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新媒体平台。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从申请出国留学到读博士和写论文,再到求职和学术界工作生活的原创内容,以及精挑转发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类文章。欢迎各位读者多参与互动,留言、点击在看或转发。













延伸阅读



云里公告栏


云里公号几年来组织的一系列精彩多学科国际学者访谈已经集结成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23年9月出版(详情见文末推荐文章第一篇)。欢迎对学术和学术生活感兴趣的朋友们从各大书店/电商平台购读,并参加我们计划在9月30日晚8:30开始的云端新书发布/讨论会,活动详情请见明后天的云里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