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葛大庆谈InSAR(七)】目前,国内InSAR技术形变监测应用领域有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

2016-07-30 葛大庆 GeoTalks

 




葛大庆,雷达遥感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从单纯的应用领域而言,InSAR形变监测主要分为突发地灾的应急与日常监测应用两大类。一类是地震、重大滑坡等灾后调查应用;另一类主要是面向活动断裂、区域性地面沉降、滑坡监测、矿山塌陷、重大工程与城市开发建设等目标。


比较而言,前者多是应急性调查,比如最近发生的尼泊尔大地震,Sentinel-1RD-2以及ALOS-2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局部或完整的地表变形场,有助于地震学研究而后者多表现为缓慢变化,且多数情况下不会引发人员伤亡,虽然社会关注度不高,但却是日常InSAR需求最大最广的领域。从应用的层次上,大致可以分为应用监测型、试验探索型和科研型三类。应用型多表现在产业部门,科研型则多表现在高校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


存在的技术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型SAR传感器条件下新的InSAR技术发展进步,另一类就是InSAR形变监测应用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层次。


具体一点,面向技术研究的需要关注Sentinel-1 TOPS技术、TerraSAR-X 高分辨率等SAR技术进步而进行InSAR形变测量技术的研究,关注复杂条件下多分辨率InSAR技术的融合以及Tomography技术等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强化InSAR监测结果的对于地学问题的解释和分析能力,提升研究水平。


这一点做起来难度比较大,主要取决于从业者对InSAR和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一批从业者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而这也是根本性推动InSAR技术发挥更大效能的关键所在。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仍需要通过卫星设计、参数优化、InSAR技术方法改进等多领域,改变部分形变“片段”监测的现状,逐步发展为“全过程”测量。


下一代TerraSAR-NG卫星



TerraSAR-NG卫星0.25m分辨率SAR数据



从另一层面上,尽管许多行业已经认识到InSAR的工作能力,但也有不少观点认为InSAR并不能解决形变机理问题!单纯从这个观点而言,它无疑是正确而且有理的,但从测量的角度而言,任何监测手段都难以解决机理的问题。


测量、观测或者监测(Measurement,Observation or Monitoring),仅是工作的一部分,它更多的回答了看到了什么,但为什么会这样却并不是监测能回答的了的。客观的讲,也不应该期望一种手段或者一种数据解决原因与机理问题。这一点引申一下,科学、客观、理性的去认识一门技术(或者一件事情)是许多工作成败的关键!


温馨提示:关注GeoTalks后, 点击“精彩文章”→“测绘”→“测量”菜单,即可阅读葛大庆老师关于InSAR的其他论述。



感谢葛大庆老师对GeoTalks的大力支持。



GeoTalks

微信号:geotalks

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

聚焦测绘地信话题,传播创新理念

欢迎社会各界投稿荐稿

投稿邮箱: geotalks@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