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击关注 ▷ 2018-05-25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语音领读

 文 | 博叔   主播 | 晶晶


建议阅读进度: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下)

海瑞如此一意孤行,丝毫不懂得折中处理,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不知变通的海瑞自然升官发财无望。实际上这位仁兄也从未想过升官发财,无论是当教育局长还是当县长大人,在其位而谋其政,海瑞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造福一方百姓。

1562年,海瑞调任江西兴国知县,不升不降。以海瑞的性格和办事作风,顶头上司自然怀恨在心。

如果不是他本人言行如一,清廉正直,十个海瑞也早就罢官免职了。他的节俭闻名遐迩,不仅在后院里开辟土地亲自种菜,还动员自己的妻子织布纺纱,拿到市场上换钱贴补家用。


有一年海瑞的母亲做寿,家里竟然揭不开锅。海瑞的妻子把日常织的布匹拿出来,海瑞亲自到集市上卖布。

知县大人哪里知道如何做生意?布坊的老板告诉他,一匹布十文钱,海瑞心想妻子和母亲辛辛苦苦半个多月织下一匹布,竟然只值十文钱!好说歹说,布坊老板终于同意一匹布加五文钱。

海瑞揣着卖布换来的十五文钱,割了两斤猪肉,这件事情还被其他官员当着笑谈。一向清廉节俭的海大人居然破天荒地一次性割了两斤猪肉!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连总督胡宗宪也知道了。但是没有人因此而同情海瑞的处境,只有那些比他还要穷的老百姓打心里爱戴他,尊敬他。

在海瑞调任江西兴国知县的这一年,严嵩倒台,连带他的党羽,其中包括胡宗宪和鄢懋卿。他们被打到,确定为坏人,海瑞在他们当权的时候就敢于和他们作对,不畏权贵,远见卓识,于是他的声望大增。

时年49岁的海瑞,尽管还是一个七品小官,但是已经获得了在大众心目中成为英雄的可能性。

1565年,海瑞再次表现出了过人的胆略。其时海瑞已经升任户部主事,有了直接向皇帝进言的资格。

经过慎重考虑,海瑞向嘉靖皇帝递交了一封著名的奏疏。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不要命,海瑞在奏疏递上去之前,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遣散家中仆人,交代母亲和妻子回海南老家。海瑞在家中备好了一口剥皮棺材,因为太穷,他买不起一口好的棺材。

在这封史无前例的《治安疏》里,海瑞无情地批驳了嘉靖皇帝,说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愚蠢的君主,举凡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不堪繁重的赋役,而宫廷奢侈无度,各地盗贼风起,皇帝本人都应该对此负责。皇帝陛下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听信谗言,祈求长生不老,荒谬绝伦。

最厉害的是那句“盖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用今天的话讲,皇帝你天天打坐炼丹,任由臣下胡作非为,天下的老百姓早就不鸟你啦。

海瑞指斥了嘉靖皇帝的性格,否定了他所做的一切。等于说他这几十年的天子生涯完全是尸位素餐,而且连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也没有尽到,唐突之处,古今罕有。

嘉靖皇帝看罢奏疏,龙颜大怒。将奏疏摔倒地上,嘴里喊道:抓住这个人,别让他跑了。

海瑞能跑到哪里去呢?实际上他已经抱定必死之心。为人臣竟然如此猖獗,是可忍孰不可忍,海瑞很快就被锦衣卫抓进诏狱。三司会审,让海瑞改口,可是海瑞软硬不吃,丝毫不松口。

直到1567年,嘉靖皇帝死了,隆庆皇帝继承大统,海瑞才被放出来。

骂过皇帝,身价倍增。海瑞早已经不是福建南平的那个小小教谕。在不长的时间内,海先生官运亨通,连升两级,官居四品,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这是一个闲职,海瑞自然不能满意,于是以退为进,上疏声称自己才疏学浅,请求罢免。

很快,海瑞调任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苏州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海瑞则是全国最清廉的官员。势如水火,自难相容。

据说海瑞的任职通知一经发表,南直隶的很多官员预计自己一定不能和他和谐相处,于是纷纷请求调离。很多缙绅之家,纷纷把朱漆大门涂成黑色,以免耀人眼目。

新巡抚声势之迅猛,足以使人震慑。

海瑞一下车,就把他的“督抚条约”三十六款在各州各府公布。条约规定之琐碎,甚至包括地方官员的伙食标准,还有公文印刷的纸张不可留白,境内禁止若干奢侈品等等。

但是八个月之后,海瑞就因为被弹劾而被迫退休。

1585年,海瑞被起用为南京右佥都御史。这一年,海瑞七十二岁。

听说海先生要来了!南京城轰动了,官员们激动了,商人们激动了,农民们也激动了,在海瑞上任的那一天,大家纷纷放了假,不做生意不种地,跑到南京城就为了一睹海先生风采。

据说有一位铁杆粉丝,从福建赶到南京,走了上千里路,穿坏了十多双鞋,一个多月才赶到南京。听说此事,海瑞十分感动地接见了他,本以为他要伸冤,谁知他看了一眼海瑞,行了一个礼,转身就走了。

有人问:你来干嘛?来了又走?

他说:我只想看看海青天,看完了,就该走了。

这就是清廉与正直的力量!

为了表明自己老当益壮,海瑞上了一封奏疏给万历皇帝,鉴于贪腐严重,建议恢复太祖洪武皇帝时期严厉的刑法,打击土豪劣绅。贪污八十贯钱,剥皮处理,警示后人。

这就过分了。

一个人太正直,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很快,弹劾海瑞的奏疏堆满了万历皇帝的案头。纷纷批驳海瑞“志大才疏,以博直名”,一气之下,愤恨不平的海瑞被迫辞职回乡。

直到1587年11月13日,万历十五年的那个冬天,海瑞与世长辞。

海瑞没有儿子,仅有的妻子女儿已经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个老仆人陪着他。

海瑞死后,他的好朋友王用汲为他处理后事。翻遍海瑞的住处,只找到几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死后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不够殓葬之资。

听闻海瑞的死讯,南京城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是否见过海瑞,纷纷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那天,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天,没有人离开。

只有人民,能够公正地评价一个人。——这就是清廉与正直的力量!


—The end—


往期回顾


『博书』七月共读推荐书单

说事 | 不幸生在帝王家

说事 | 万历皇帝与首辅张居正

说事 | 申时行:其实,我是一个好人

说事 | 万历皇帝:不被理解的心始终是孤独的

说事 | 张居正:有资本的人,才能活得无敌

万历: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即使自己当皇帝

海瑞:一生清正廉明,活着的时候是所有贪官污吏的噩梦



本书介绍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此书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




声明:本文为『博书』原创首发,转载授权请联系。

编辑/小北

↓ ↓ ↓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共读好书。点击「写留言」完成今日读书签到,读都读完了,你不转一下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