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击关注 ▷ 2018-05-25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语音领读

 文 | 小北   主播 | 晶晶


各位书友好,柴静《看见》共读第三天。建议阅读进度:第五章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在广州这样的城市,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当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确切地发生了,人们本能的反应便是如此。


1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卑鄙与龌蹉一点一点地在侵蚀着我们的城市。从未有人表示过关心,面对阴暗角落里的暴力和威胁,我们只是投过去好奇的一瞥,然后行色匆匆地走开了。

很多人一生都在接受着“少管闲事”的教育。根深蒂固,似乎打出娘胎一开始就学会了漠不关心。

物伤其类,有时候一个人的冷漠,超出了动物。

她是一个吸毒的女人,被捕后送去强制戒毒所。戒毒所把她卖了,卖去卖淫。她逃出后向记者举报,记者向警察举报,之后戒毒所换成了精神病院继续开,领导都没换。

你相信吗?可是这样恶劣的社会现象确有其事。社会的道义,仅仅靠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记者去维持。

我们相信国家,拥护政府,爱戴人民警察。

可是阳光底下总是会有阴影。没人会在意一个吸毒的人的生死。大多数人会认为,自作孽,不可活。那些自己作的人,不需要浪费同情心。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一个吸毒的人随意被强权剥夺生命,那么有一天一定会有人因为没有带身份证而被关进监狱。

二十一世纪的文明国家,依然有水房,有严刑逼供,有非法拷打。大冬天里,脱光衣服跪在水龙头下,开细细的水流,从头顶淋下来。

如果一定要问《看见》让我看见了什么?看见了这个国家的荒谬之处,看见了很多在阴影里从未曝光的不堪。

2

为什么会有弱势群体,那么谁又是强权阶级呢?

很沉重,更多时候我们不愿去看见,不愿去思考。我们宁愿相信这个世界,依然如每天早上睁开眼一样美好。

柴静第一次做记者,写了一篇《生命本身并无羞耻》的社论,二十二岁的她,采访一位做三陪女的母亲。被采访的母亲拒绝了她——我不想跟别人谈论我的生活。

同事告诉柴静:你想采访弱者,就要让弱者同情你。

生命本身并无高贵与卑贱,又何来的强与弱呢?因为不理解,因为误会,人与人之间总是竖起高墙。只有同等境遇的人,在大风雪天里衣不蔽体,才可能抱团取暖。

那位母亲本能地保护自己,一切来自外界的试探和好奇,都将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柴静他们做吸毒、卖淫、同性恋、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的专题,被批驳为吸引人眼球,哗众取宠,堂堂中央台,竟然堕落到去做三流的街拍网站的新闻。

我们这个国家,整体上一直摆脱不了宏大叙事的情怀。

相对于身边一个卑微的人的死活是否归咎于某种不公平的制度,我们更关心国家大事。

3

当宏大叙事成为主流媒体的一致腔调,我们反而学会了冷嘲热讽,不再相信喉舌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说明我们在觉醒和进步。

对于新闻事实,只有两个判断标准:信,或者是不信。新闻报道的意义仅限于此,是否将其全部的事实告知民众。

早年的中央台,有人情味。因为有柴静他们那一群有良知的新闻记者,他们关心的是人本身,而不是选题是否恢弘,能否上台面。

同性恋的报道第一次见诸中央台,不否认事实本身的存在,也是一种进步。

竭力否认,封锁消息。真相岂能如此轻易缴械投降!

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

大多数人不会关心吸毒、卖淫、同性恋、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的专题,大多数人生活在刻意营造的温室里,大多数人看不见阳光背后的阴影,大多数人漠视,鄙视,轻视那些社会底层。

至少有人关心着,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有希望。《看见》这本书在2013年1月1日出版,四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读这本书,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依然存在。

4

《沉默在尖叫》一文,讲述的是家庭暴力。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一个男人打女人是犯法的,可耻的;但是一个丈夫打自己的老婆,父母打自己的子女,似乎就天经地义。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一个社会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人们在家庭能够获得多少温暖和安慰。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亲密的一部分,为什么会给彼此带来残酷的伤害?

那些从小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么幸福?当父母吵架或者打架的时候,瑟缩在角落里的小孩,会选择站在父亲还是母亲的那一方呢?

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

在对家庭暴力的预防或惩戒更为成熟的国家,经验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发生时干预得当,之后都不再发生。警方可以对施暴者强制逮捕,紧急情况下法官可以依据单方申请发出紧急性保护令,禁止施暴者实施暴力或威胁实施暴力,禁止他们联络、跟踪、骚扰对方,不得接近对方或指定家族成员的住所、工作地点以及一切常去的地方,这些政策向施暴者传达的信号是:你的行为是社会不能容忍的。

但是在中国,并不存在这样的制度。警方不会主动介入或干预任何一出家庭暴力,当男人打女人的时候,很多人会出手相助。但是当丈夫打妻子,涉及到任何家庭事件,所有人都会敬而远之。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意味着背后隐藏的麻烦。

赚不到钱,或者受了别人的气,回家关上门来打老婆孩子。

一个失败的中国男人的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维持了一千多年。

2010年,中国法学会再次公布了《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至今未能预备立法。

可喜的是,很多社会的力量已经意识到,并且开始行动起来,呼吁关注家庭暴力。

5

如果这个世界能够因为一篇报道而变好一点儿,那么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你也没有选择漠视弱势群体,那么社会一定能变好一点儿。


—The end—


往期回顾


『博书』七月共读推荐书单

书评 | 万历十五年:真实的过去总是有点儿让人泄气

读书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读书 | 你不知道,是因为你一直活得很好



本书介绍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

柴静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声明:本文为『博书』原创首发,转载授权请联系。


编辑/小北

↓ ↓ ↓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共读好书。点击「写留言」完成今日读书签到,读都读完了,你不转一下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