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击关注 ▷ 2018-05-25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语音领读

 文 | 博叔   主播 | 晶晶


各位书友好,柴静《看》共读第九天。建议阅读进度:第十七章 《无能的力量》;第十八章 《采访是病友间的互相探问》。

不是每一件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机,道法自然,用我们既有的经验去算计,已经超出了预期的认知范围。


1

在《无能的力量》一文中,柴静写了一位叫卢安克的德国志愿者。一个异乡人在广西和那群留守的孩子在一起,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理念。也许因为成长的环境和受到教育的差异,导致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经验不同,但是对人的认识却是出奇地一致。

一个德国人,在异国他乡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仅仅是陪伴着那些留守儿童,教他们说英语和普通话,同他们一起爬山、画画、拍电影。他并不是一位教师,也不是联合国际的志愿排遣,他偶尔来到这个地方,就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按照世俗的经验,这个人则必有所图。有人怀疑他是国际间谍,有人怀疑他是恋童癖。卢安克教英语,让孩子们造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但是中国流行的是应试教育,这样教下去考试不及格,家长们一致请愿,砸了他的饭碗。

其实他没有饭碗,教育部并不给他发工资。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卢安克说:“以前我不想见记者,不想给别人看到我做的事情。后来我看到曼德拉说的一句话,他说,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2


新闻报道出去,有三所大学和几十个志愿者去卢安克支教的板烈小学给学生补课。来来去去,但是没有人能够像卢安克那样,把自己放低到和那些留守儿童一样的位置。

老范评价:有很多其他的人被学生吸引到这里来,但是他们都没有留下来。他们不可能留下来,因为他们与当地之间没有了命运关系。

卢安克,这位异国他乡的志愿者一下成为微博热搜人物,甚至还有很多陌生女性给他写信,想要嫁给他,或者在他身边生活,研究他这个人。

他们并不关注卢安克对于中国教育的反思,还有他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他们关注的只是他这个人。这个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之后一下蹿红的德国志愿者。

很多人试图帮助他,试图改善他的生活。卢安克对此的解释是:城市人好像不太愿意承受各种事实,就想出各种改变事实的手段。但我都不愿意走那种非常规渠道,因为这样的渠道和手段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不公平。

在无数的媒体和围观群众不胜其烦的骚扰下,卢安克无奈地离开了他支教的板烈小学,离开了他热爱的孩子们,暂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人们的经验里,这个人一定别有所图。卢安克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对谁都没有威胁,无用的人。在确认了他的确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们付出,以致于在当地不能获得一个可供认可的身份,很多人又试图去补偿他。

3

卢安克并不需要安慰,他只希望理解。最理解的人是他的学生,所以一个孩子能够写出那样美丽的诗句——我们都不完美,但是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他的学生说: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卢安克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不再是那个快乐的单身汉。他有了妻子,他需要承担起一位丈夫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

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用直线把成语连起来”这样的练习只是在把一个人有创造能力的思维变得标准化。卢安克对中国教育做了很多反思,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他最终都失败了。他选择了坦然接受,接受了这个西南一隅的小村庄无法改变的存在。

在《告别卢安克》的节目结尾,柴静说: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4

这位异国他乡的外国人做的事情是一种启蒙。人与人之间需要这样的理解,无论父子、夫妻、朋友、陌生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将自己摆放到对方的位置,这个世界一定会美好得多。

如果有理解和宽容,《采访是病友间的互相探问》一文中所述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是病人。我希望你变得更好,那样世界就不会更糟。

—The end—


往期回顾


『博书』七月共读推荐书单

读书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读书 | 你不知道,是因为你一直活得很好

读书 | 当你不断抱怨生活的时候,总有人比你更惨更糟

读书 | 为众人抱火者,不可使之毙于风雪

读书 | 我们轻易感动自己,却也对淋雨的人无能为力

读书 | 不了解真相的人没有发言权

读书 | 任何问题都能上升到政治高度的人,只能用无耻来形容

读书 | 也许你早晨走出家门,傍晚回来就将无家可归



本书介绍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

柴静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声明:本文为『博书』原创首发,转载授权请联系。

编辑/小北

↓ ↓ ↓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共读好书。点击「写留言」完成今日读书签到,读都读完了,你不转一下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