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击关注 ▷ 2018-05-25


文 | 一刀   编辑 | 一刀



这是一本翻开了第一页你就放不下的书,那些感同身受的故事,就像在说自己。

很久之前,朋友满心激动地向我推荐蔡崇达的《皮囊》。时隔两年之后,我才慢慢地翻开这本书。

韩寒在“编者按”中写道: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

热爱读书的人,一定有着类似的阅读体验。大学时候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及后来读余华和王小波,生怕两三个小时,几杯茶的功夫就翻完了。翻完了的时光,就掩卷而叹,就虚无缥缈。

文字与我们,在掩卷时难免有一种疏离感,但是沉浸在文字之中,就感同身受一般。

蔡崇达的这本《皮囊》,书卷之间,不唯记录了闽南小镇上那个踽踽独行的少年关于故乡、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缅怀,同时它也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每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年关于故乡、父辈、亲友的复杂情感。

我们怀念那些纯粹的乡土人情,又在大城市里忍受世间的冷暖。当我们逢年过节终于可以放下满身的疲惫回到故乡,回到生长于斯的那片土地,却失望地发现那片曾经无比宁静美好的故土再也无法医治我们的孤独和失落。

刘德华为《皮囊》写序言,评价蔡崇达文如其人,坦荡荡的自然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很,所以很真。

蔡崇达放下了,作为普通的人,就会有凡常的经历和感悟,人生无常亦有常,正是这种凡常的世情顿悟,才如此地深入人心。

那个走出小镇的少年,在多年之后回看自己从小镇出发所走出的那条歪歪斜斜的路,如何不唏嘘感慨?

当我们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中,回望家乡故地的灯火朦胧,念及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一人一事。只能轻轻地叹一口气,回不去了,因之愈加决绝地别过头去,尽管卑微地迎合城市迷离的高楼大厦和灯火迷离。

一生都在两种双重大和小之间苦苦挣扎,要么回归小,要么趋向大。小地方走出来的大学生,大城市里苟活的小人物。就像《阿小和阿小》中那个香港阿小和渔村阿小,如同我们单一运命之下的双重身份。

佛语:皮囊者,皮之为质,囊之为形,藏污纳垢,谓之臭皮囊也。《皮囊》一文,写的是外婆的母亲,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

阿太是个神婆,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讲话偶尔文绉绉的。在杀一只鸡的时候,阿太说,“别让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阿太曾经把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学游泳,在邻居骂她冰冷无情的时候,阿太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天道自然,阿太就像一个固执的先觉,自有一套自我与自然的规则。

蔡崇达笔下的阿太让我想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位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太太乌尔苏拉。后辈与先祖之间,既在血缘上保持了延续,又在认知上完成了变异。在血缘和认知的深处,总有一组基因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多的路才幡然醒悟的道理,在农村那些一辈子没有走出老人那里,竟然是殊途同归。

当我们放下偏见冷静客观去思考他们的话,发现其中蕴藏着简单而又隽永的人生智慧,那是他们一辈子的生存经验的总结。那些不被我们理解甚至无比排斥的旧观念,不知是否在我们的老年生活里同样闪现?

李敬泽评价说,皮囊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何以认心?何以认人?因为皮囊之下有一颗心,皮囊之下包裹着人的灵魂。皮囊可以不相信心,但是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对于故乡,对于父辈,对于亲友,以及在逃离小地方之后来到大城市所遭受的冲撞,以及由此衍生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毫无二致。


—The end—

推荐书籍:《皮囊》 蔡崇达 著

共读安排:10月6日——10月15日

领 读 人:一刀 / 小北


书籍介绍: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籍获取:

方式一  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oYXsYF 密码: hxpt

方式二  加入『博书』中级读书群直接获取所有书籍

点击 一起来中级读书群搞事情吧!

方式三 识别二维码到微信读书购买




声明:本文为『博书』原创首发,转载授权请联系一刀(微信:czx1984096596)。


读书打卡:转发朋友圈配上读书感悟,每天打卡,与『博书』一起成长。做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 ↓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好玩又爱读书的『博书』中级读书群,你可以简单粗暴付费,也可以委婉含蓄推广,总而言之,欢迎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