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秋后,不排湿毒就进补,越补越毒!

点击关注→ 医学推广中心 2020-02-19


关注我们,每日学点中医养生知识。

虽然做不了大夫,但是让你学会不生病的智慧。


虽然天还那么热,但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人体气血亦同,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身体内积聚了很多湿气、热毒,有些会变作湿疹、口疮、痘痘发出来,这些都是体内湿热重的表现。


在这一年一度的进补之前,需要先清除暑热在体内留下的湿气、火毒,不然硬补是补不进去的,只能越补火越大。所以立秋头一件事情就是排毒!


秋后排毒:鱼腥草炖秋梨


材料:鱼腥草(干品约15克左右,鲜品),梨一个、冰糖适量


做法:梨切大块,去核,锅中先放水炖梨。梨炖软之后把冰糖、鱼腥草放进去,大火煮开以后,等两分钟,马上关火,把汤、梨盛出来就可以吃了。


煮过的鱼腥草不要倒掉,下次煮梨还可以用,一共可以煮三次。鱼腥草加梨、冰糖一起炖,既能清热,又能滋阴,最适合立秋时节喝。而且没有了鱼腥草的怪味道,当小甜品吃都不错呢。



【小知识】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鱼腥草是天然的消炎药。有些人感冒往往也拖上好长一段时间不能断根,咳嗽不止。这是身体内的湿热余毒没有清除的关系,也就是炎症未消。这时候可以买些鱼腥草煮水当茶喝,连续喝上两周,彻底清除体内湿热。


注意: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吃鱼腥草。用于保健来说,一周饮用2-3次即可,不可久服。


立秋刮痧膀胱经


让身体变干净


秋后,可刮痧后背,防热闭气郁。刮痧能快速把沉积在血管壁的垃圾排出体外,净化血液。膀胱经掌管着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经通畅之后,淤积的毒素会有个出口排泄,体内会干净很多。


背部膀胱经位置:脊柱两侧1.5寸的位置,这里也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


膀胱经一般是从上往下刮。刮的时候,可以把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再刮中段、下段。




刮痧法


先在背上抹一层橄榄油,然后沿膀胱经,用陶瓷勺子、刮痧板反复刮就可以了,每个区域刮15-20遍。



出痧越多,颜色越深说明血液里沉积的毒素越多,立秋后可每周刮痧一次,定期打扫一下。你会发现精气神、皮肤状况、睡眠、心情都会随之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重刮为泄、轻刮为补”,火气大的人要用力刮出痧来以泄毒;身体虚弱的人力道要轻一些,刮到发红即可,一样可以排毒。


秋后不吃瓜


“秋瓜坏肚”,立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秋季是腹泻高发季节,如果大量食用西瓜等寒性水果就很容易拉肚子。可吃苹果、梨、葡萄等滋阴水果。


秋后进补,要吃嫩玉米


暑热未消、降雨频繁最应当补脾。此时田里的嫩玉米经过一夏的生长,又甜又香,我们也吃一吃最好年华的玉米,收获些天地的精气吧。



玉米可调中健脾、利尿消肿,是立秋上佳补品。煮熟或蒸熟的嫩玉米更易吸收,吃玉米时要把玉米胚芽尖一起吃掉哦。

秋后吃蜜不吃辣


秋天要多吃酸的东西。望梅止渴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一说到酸的东西,咱们嘴里的津液就开始分泌了,这个就能除燥,另外就是,蜂蜜有滋阴、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


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当然,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也要依据自身体质来选择,不可人云亦云~


-完-

(放到您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版权声明:

○ 本文部分摘自《网络》,中医论坛小编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1立秋后!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相互提醒!

※【2】到底几点睡算熬夜?白天补觉能弥补吗?赶紧看!

※【3】洪昭光:做好这一件事,疾病减少一半,自然健康长寿

※【4】脉诊速成班-六四脉诀 摸脉 诊脉 -化繁为简-方药即出!

【5】膏药制作、穴位贴敷、药物铺灸疗法—简、便、廉、验- 为你打开膏药市场

※【6】皮肤病顽疾的克星(白癜风 牛皮癣 荨麻疹)--黄氏特效中药疗法

※【7】刘吉领新一针疗法 — 一针一穴治多病治疗失眠

※【8】刘来发分筋易骨术治疗腹乳沟疼痛及收胯手法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针灸学

伤寒论

黄帝内经

穴位查询

方剂学

基础理论

董氏奇穴

临床视频
神农本草经
温病学
解剖学
易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