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 !不是保护落后,是保存火种!

点击关注→ 医学推广中心 2020-02-19

关注我们,每日学点中医养生知识。

虽然做不了大夫,但是让你学会不生病的智慧。

医道分享中医医者医学之道分享。关注


浙江温州民间著名中医潘德孚日前去世。虽然他医术高超,但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他的诊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缔。


潘德孚的经历,在民间中医里颇有代表性。自古以来,中医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民间中医能够生存下来,大多是因为有一技之长。随着《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当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民间中医虽然看得了病,却未必能考得上证,一纸执业证书挡住了他们的行医路。于是,有的被迫放弃行医,有的无奈流落海外,有的任由中医技法年久失传。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痛心地说:“中医几千年来的宝贝丢失的太多了。”
 
中医是经验医学,大量的经典验方和独特技法至今仍藏在民间。民间中医的“草根”属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说:“脏腑如能语,医者面如土。”目前,许多疑难杂症无法治愈,事实上,既生斯疾,必有斯药。
不少有特效的治病方法,深埋民间千百年,一旦整理发掘,往往会成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例,陈竺等科学家通过对中医宝库的发掘,开发全新疗法,其思路的源头恰恰来自民间。
 

今天,中医教育以院校教育为主体,靠书本知识来传承,注重教材的现代化、语言的标准化,口传身授的中医师承体系日渐衰落。尽管有李可这样源自民间的中医从草根变成名家,但毕竟凤毛麟角。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如同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种子,用统一的应试标准来衡量其成败,不利于优秀中医人才脱颖而出。
先说院校教育的缺点:1.学生年龄偏大,理解能力虽强,但中医药基础薄弱,如歌诀,歌赋等等需要熟背的,他们已经没有这个精力和记忆力去背,打基础嫌晚。2.文理科学得好不等于说中医就学得好,学习中医是要有悟性的。
3.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有好多在我眼里自己还没有入门,纯属照本宣科,怎么能培养得出合格的中医,只能培养些中医不通,西医不精的半成品被戏称为中医“掘墓人”。实践证明:批量化教育培养不出好中医。院校派中医群众不认可。
再说师承教育的缺点:记得09年第一次评出国医大师之后,上海同济大学就举办过“中医大师班”,所收学员起步就是博士生。还是那句话:有学历不一定有悟性。我本来也想去拜师,可是我不够格呀!就连见一面的机会也没有。再者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现有体制下的有多少师承流于形式,官办的师承是拉郎配,民间的师承没资格考。不过能够在法律上认可师承也是一大进步。
现在许多医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被安排到老中医跟前抄方,看似院校与师承相结合,完美对接,但在我眼里这完全属于指腹为婚,拉郎配,两方面都很机械,都缺乏主动性。在我设想中,师承应当是师傅要收自己喜欢的徒弟,要挑有悟性人品好的;徒弟要拜自己佩服的师傅,要找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这样才能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才能互动。我假如拜师,师傅把过的脉我也要把一下,师傅看过的舌苔我也要看一下,敢于提出异议:我假如收徒,要挑有悟性的,注重人品,不重学历,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照我的方法培养,没进大学门就能够开方子。
提到继续教育,让我想起了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药师继续教育等等,纯属交钱了事,人浮于事。我倡导的继续教育是给那些师承,家传,自学成才者提供深造的机会。
至于职业教育,我们的大学也就只能培养些技术工人而已,想往年那些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要么改行学西药,要么沦为医药代表推销药品,甚至不沾边。
针对以上所述,整部法案忽略三种培养中医的途径:
第一,没有把中医药后备人才的培养放到中小学去,像重视英语一样重视。从小学一年级就让他们接触中医,了解中医,不指望他们有多理解,关键看中他们记忆力好,容易打基础。为不增加学习压力,不要跟升学考试挂钩,只培养学习兴趣,目的是从中发现中医苗子,一百个里面若能培养出一两个也是成功的。虽然普及中医不跟升学考试挂钩,但是每个省,市,县区都要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知识比赛,竞赛。让他们的努力付出得到展示的机会,社会的认可,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免得消磨意志。我们也能从中发现更多有悟性的孩子,医学院校要招生或老中医要收徒也有了选择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中医人才,才能挽救中医,才是《中医药法》的重中之重。没有看到这一点的人是不懂中医自身规律的,是没有中医理念的。

      长按扫描关注中医交流平台

第二,既要重师承更要重家传。古话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可见历来重视家传,老百姓也认可家传。也只有家传才会倾囊而赠,厚积薄发。李时珍就是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这也暗合了培养中医要从娃娃抓起也说明了为什么院校教育这么久,怎么就培养不出好中医,死一个少一个呢。
第三,认可自学成才。久病成良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历史上(包括近现代)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不乏其人,相对于院校生,他们对中医悟性极高。一个教也教不会,一个能偷师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三点,从小学,祖传和自学再加上师承是中医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再说说选才,考核方面。
现在要么是全日制本科,要么是拜主任级且要从医20年的中医师学满三年才可以报考,这个门槛太高,太窄了。于是乎有人拜个挂名师傅,做个挂名徒弟。我是彻底没有希望了。新法的出台可能有所放宽,肯定达不到我想象的地步。学应该有教无类,考应该不问出处。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也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才对。我国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理应有五分之一的人才才相称。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伯乐,中医更是如此。问题出在选才,考核机制方面。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在中医界最恰当,中医历来不乏自学成才者,现代的如:中医界泰山北斗丁甘仁的老师汪莲石有‘国医革命先导’之美誉的恽铁樵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的岳美中曾任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的金寿山在狱中自学成才的扶阳派李可等等。近代的如:著有《四圣心源》的黄元御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张锡纯曹颖圃等等。至于古代更是难以计数。这说明中医是完全可以自学成才的,而且能够直通圣意学得更好。而我们的中医药法对此熟视无睹,却没有为自学成才者开方便之门。法案中虽提到对传统中医师和有特长的中医师的认可。但是自学者即便会中医,在领到证之前纯属无证行医,像季德胜这样的叫花子出生,连名字都不会写,只能够被驱赶了。
建议给自学成才者开一扇窗,就等于给中医留一口气。

(放到您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文完-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热门文章推荐


※【1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民族如此使劲消灭自己的民族医学

【2】每天一万步能养生?全世界的人都被日本商家骗惨了

※【3】懂点中药就是好!

【4】秋天不吃这个水果太亏了,一个等于五味药,功效惊人!

【5】八把半锁回阳术!新添丹道回春术、舌诊、面诊喜迎2020!

※【6】玄针疗法- 手心八卦针法

※【7】三大垃圾中医!

※【8】中医鬼才倪海厦36条真言!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医针灸学

伤寒论

黄帝内经

穴位查询

方剂学

中医基础理论

董氏奇穴

临床视频
神农本草经
温病学
解剖学
易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