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能不能结束疫情?张文宏、李兰娟等全球专家“云端”头脑风暴
更
多
知
识
关注我们,每日学点中医养生知识。
虽然做不了大夫,但是让你学会不生病的智慧。
截至北京时间4月2日12时,除中国外,19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851378例,今日,医道、华山感染、医界、腾讯医典联合举办“全球抗疫 四海同心”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担任主持,汇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就全球新冠疫情会如何发展、各国抗疫策略有何不同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献计未来。
复工复产了还安全吗?
今年夏天能不能结束疫情?
作为第二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的主持人,新冠肺炎医疗救助上海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抛出这个问题后,引起了多位专家的热议。
针对“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的问题,他表示,新冠肺炎在未来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疫情的结束时间目前还不能预测,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民:“今年最美好的季节可能会出现在金秋,10月份疫情可能会出现低峰,然后继续绵延不断。”
疫情下,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压力很大,复工复产了安全吗?
张文宏认为,除了中国疫情控制比较好以外,整体疫情没有有效控制,尤其是欧洲是疫情爆发的震中。美国疫情还在上升,到现在很难知道疫情何时结束。目前中国疫情控制,本地病例在个位数,复工复产的安全性在国际上是安全的地方。大家不要担心,虽然复工复产了,对疾病控制重点转向防输入,对复工复产能够提供很好保障。
张文宏称没标准答案
在今天的论坛上,各国专家就口罩问题展开讨论,张文宏称“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没有标准答案,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对于德国群众尚未大规模戴口罩的现状,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表示,由于德国的公共空间非常大,保持1.5米到2米的安全距离是很容易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的作用没有在中国大,同时如果人人都要戴口罩就会造成一定浪费,这是和中国情况有所不同之处。
最近大家担心留学生状况,国内疫情会否出现二次爆发?
张文宏坦言:“我发现最近大家比较忧虑的是,在国内会担心疫情输入。最关键一点,欧洲美国在疫情防控初期准备不充分,但是目前也能看到不同的国家采取策略不同。中国策略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欧美可能会考虑到长期控制疫情减少对经济损失。但是随着疫情发展,欧美很多国家采取策略的和中国策略已经很接近。国外留学生、同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
关于国外留学生回国会不会带来比较大的输入风险,张文宏认为,目前对于境外输入,海关筛查、隔离,社区防控,医院发热门诊和哨点门诊建立,全流程都进行了很好的控制:“这一波控制比第一波控制好的多,是有把握的。”
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关键因素
张文宏透露,疫情向全球蔓延,我们也觉得非常迷惑。迷惑之一是,大家都认为欧洲和美国临床水平最高,哪怕是亚洲,日本韩国等都是学的欧美的。但是现在亚洲几个国家都控制得比较好,但是欧美疫情还在发展中。迷惑之二是,现在欧洲情况为何那么复杂,各个国家还互不相同。
张文宏特别提到的是目前新冠肺炎病死率不同,比较高的已经超过10%,比较低的是1%不到。在中国,除了武汉其他省份病死率都比较低,特别是浙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至今还在武汉抗疫,李兰娟强调,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关键因素。
李兰娟分析,对于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治疗中,要明确观察早期重症化倾向,观察细胞因子风暴早期到来的表现。细胞因子风暴是怎么回事呢?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免疫产生,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微生态紊乱、重症到危重症变化,细胞因子风暴起了关键作用。药物治疗上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有难度,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目前已经写入国家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
需要严防输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则把中国的抗疫过程比喻为遭遇战、阻击战和歼灭战。葛均波认为,新冠肺炎刚开始在中国蔓延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有点混乱的,就像是一场遭遇战。后来演变成了阻击战,政府建立了方舱医院,应收就收应治就治,最后就是歼灭战,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断了,国内本地新增的病例多低都清零了。可是随着欧洲和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葛均波表示原本计划的歼灭战又变成了持久战,由于境外输入案例的存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可能处在一个焦灼的持久状态。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也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金冬雁表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是有一定的季节性的,但是新冠病毒是否具备季节性,目前局势尚不明朗。现在疫情大爆发的国家大多寒冷并且干燥,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温度高而且潮湿的地方暂时还未出现社区性的大爆发。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规律?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去分析。”
李兰娟则表示目前正在寻求更多的方法救治重症患者,如今主要采取人工肝疗法,把患者血液引到体外后在体外进行加工——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清除各种有害物,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暂时替代肝脏功能,并抑制细胞因子风暴,阻止重症患者向危重症发展。
美国
集中医疗能力救治轻症患者
针对美国近日确诊病例激增,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教授分析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检测过于敏感。另外,美国没有进一步通过流行病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感染病例的背景和来源。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正处于第二波和第三波感染的早期,好在未出现群聚现象,但确诊病例仍会进一步增加。”
卢山教授认为,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值得美国学习和借鉴的:封城和建方舱医院。美国当务之急有两点:
第一是各个州之间必须加强联合,如果所有州能同步封锁严控14天,按照中国的抗疫经验,新冠肺炎80%就会被控制住,但如果各个州之间不同步,公众之间有来往,战线恐怕就要拖长。
第二,创造医疗条件救治大部分被感染的轻症病人,将80%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或者集中收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最终社会的转机是病例数和医疗体系之间的平衡。如果患者数压垮了医疗体系,就失控了,所以必须要集中力量收治轻症患者。
德国
保证社会和经济尽可能运作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认为,德国如今采取的抗“疫”策略是既要控制病毒的传播,又要尽可能的保证社会和经济正常运作,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陆蒙吉表示德国在十几年前就制定了“全球流行疫情防控计划”的预案,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拦截,二是保护,三是节省。从3月22日开始,德国就封锁了边境,禁止两人以上聚集行走,叫停了所有非生产性的娱乐活动,但是继续上班,遵从“企业不停工、社会不停摆”的防疫原则。
目前,德国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虽已超过5万,但总体病死率仅为0.6%,但之后的病死率不一定会比其他国家更低。陆蒙吉教授表示,德国的新冠肺炎病死率低与检测力度有关,目标检测率每周50万人次。但病例死亡数据是滞后的,可能还会增加。
学习中国抗疫经验至关重要
英国《柳叶刀》周刊网站3月28日刊登了题为《新冠肺炎:学习经验》的文章。文章认为,在许多国家经历疫情高峰或为疫情高峰做准备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集体行动和社区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的经验对于了解如何安全地取消管控措施至关重要。文章摘编如下: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新冠肺炎这种大流行病在无情地向西推进。3月13日,世卫组织说欧洲现在是该流行病的中心。几天后,意大利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人数超过了中国。在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遏制措施,反映了这种大流行病所构成的威胁的规模。武汉采取的“封城”措施,在仅仅两个月前,还被外界视为严厉的管制措施,现在这种做法已变得司空见惯。然而,许多国家仍然没有遵循世卫组织关于遏制病毒的明确建议(广泛检测、病例隔离、接触史追踪和保持社交距离),而是采取随意的措施,有些国家只是试图通过保护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来控制死亡率。
现在看来,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在疫情初期的滞后反应得到的评价越来越差。各国领导人争先恐后地为不堪重负的医院购买诊断检测试剂盒、个人防护设备和呼吸机,人们的愤怒感与日俱增。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最初否认现实、抱持错误的乐观态度,致使后来只能被动接受大规模死亡,他们这些有害的行为只能用史无前例这个词来评论。这种态度忽略了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2009年H1N1流感造成的破坏,也无视了科学家普遍认为有朝一日将会暴发一场大流行病的观点。韩国以前经受过感染病例的考验,所以它们能够更好地加强检测并追踪密切接触者。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人感到害怕、愤怒、不确定,但在这些灰暗情绪涌现的时候,人们表现出了团结。这一大流行病展现了国际团结的例证,大家分享资源、信息,与应对疫情有经验的国家交流,共同研究如何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中国的经验对于了解如何安全地取消管控措施至关重要。
在许多国家经历疫情高峰或为疫情高峰做准备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集体行动和社区的重要性。欧洲和美国的情况表明,拖延备战,寄希望于其他地方得到遏制,或者是抱着束手待毙的心理,都是不可取的。国际社会必须利用合作的精神,避免更脆弱的国家重蹈覆辙。世界并不缺乏有效的全球领导。世卫组织在协调全球应对行动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必须继续,各国和捐助方在这些努力中需要支持世卫组织。
■ 若打心底里喜欢,不妨把我分享给更多人!
中医治百病,但不治百人
中医治百病,但不治百人
学医论坛
▲长按二维码免费“识别”关注
荐语:掌握学医知识,轻松解决生活小毛病。
学医论坛
▲长按二维码免费“识别”关注
荐语:掌握学医知识,轻松解决生活小毛病。
点击查看: 前线,有点良心的西医都起义了,被中医药实际效果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