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传统村落】建筑,和顺的另一种魅力
著名侨乡和顺,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古名“阳温暾”,清康熙年间称“河顺”,后易为“和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自然风光秀丽的村落。2005年10月,和顺荣居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这块藏在深山的翡翠一举成名。村落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
和顺四周被大大小小的火山锥包围,西北有老龟坡,西南是马鞍山,东北挺立着来凤山。一眼望去,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连续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房舍、祠堂、林园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村落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爱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有“南州冠冕古名乡”“绝胜小苏杭”之说。
和顺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历史以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和顺文化的摇篮。左右楼阁下碑上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的名字。文昌宫还是和顺洞经会桂香会的活动基地。洞经音乐清代乾隆年间传人和顺,是和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民俗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能陶冶情操,纯化民风。
月台
和顺是个依山面水建立的村寨,明代寸、刘、李、尹、贾五姓的祖先到这里屯田戍边,安营扎寨,以后又有张、杨、赵、许、钏等姓进人。各姓分族而居,相融相存,就形成了依山势自下而上建造的许多巷道。每个巷道都设有一个总大门,就是古代所称的闾门,闾门之上题有道德教化、尊重知识等内容的题词,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每条巷道都是用火山石铺筑,中间有一股比较平整的石板路,乡人称之为“灯芯石”,是专门为老年人、妇女修的。不论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只要遇到老年人、妇女,就得让出“灯芯石”,它是和顺尊老爱幼的一种美德。闾门对面建月台,种植椿树、香樟之类的长青树,树下设石桌、石凳供人乘凉休息。月台外沿还筑有照壁,为挡住巷道的风水,免得财气被绕村而流的河水带走。月台是乡人传播信息的中心,民俗活动的场所。
洗衣亭
在环乡的小河岸边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临水而建的小亭,这里的人叫它洗衣亭,又称之为风雨亭,是华侨为在家的女人洗衣服遮风挡雨而建的。亭顶四角微翘,水面上立有井字形石条,旁边有木条凳,柱子上扎着许多铁钉,是专门用来挂搓衣板、捣棒的。河水从石板下淌过,白鹅、青鱼在亭柱下悠悠游荡,不论天气好坏,人们都可以到此汲水、洗衣服。
洗衣亭是和顺的一道特有风景,凝聚着和顺人祖祖辈辈以来对妇女的关爱和尊重。
刘家大院
和顺民居大都是清代建筑风格,同时融有西洋格调,这与和顺历史上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分不开。建筑格局有“三房一照壁”、“四合院”、“多进院”、“四合五天井”,亦有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这些民居不仅设计新颖,雕绘精美,用料考究,布局紧凑,而且自成一体,各具特色。
刘家大院是刘金忠、刘金良兄弟所建,分为老宅和新宅,占地』300平方米。老宅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三房一照壁,新宅是后辈于民国初年用腾冲上等木材楸木建盖的,高大宽敞,气势恢宏,由大门,花园,过厅、正屋等部分组成。院子中的照壁石脚,笔直坚固,细锤细錾,俗称清水石脚,不用水泥而百年不变形。一块石与一块石的衔接处,连绣花针都难于插进。正屋中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祖宗”“灶君”的牌位,这是和顺民居的一大特点。
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建于1856年,几经沧桑仍保持着完整的结构。宗祠正前方是和顺人工湖,前面是半月形荷塘,塘上筑双孔石桥通达月台,月台上建精美的牌楼式大门。进人祠堂后,依次建有厅房、厢房和正殿,正殿是供奉鲸腾始祖之所,极其庄严肃穆。每年的清明节,族人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热闹非凡。刘氏宗祠现已成为展示和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
李氏宗祠
李氏始祖在明代洪武年间由重庆巴县随军到腾冲戍边,后居阳温暾。宗祠依山而建,因地势陡斜,劈山填土,施工极为困难,自1920年破土动工,到1925年竣工,历吋六年。李氏宗祠以布局宏伟、地势高峻,视野开阔、风景优美而著称。进入二门,庭院宽敞,园林清幽,花木扶疏,每当春来之时,桃花、梅花、樱花盛开,姹紫媽红。大殿巍峨辉煌,中堂正面神龛中,立有到腾始祖牌位。两边厢楼,卧檐飞角,展翅临空,宏伟壮观,厅堂内为族人会聚议事、招待宾客之处。
元龙阁
元龙阁始建于明代,现在的建筑是1762年重修的,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走进“隔凡”山门,便步人了一个清凉的世界。元龙阁前面这潭湖水,还有个来历。很久以前,这里原来并没有现在的这一切。一天,山麓突然涌出一股泉水,汹汹水流顿时淹没了和顺坝子。当地人以为是“龙神”显现,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接龙”活动,并修筑大堤,蓄水为潭,取名为龙潭,随后又在这龙潭边建起了元龙阁。元龙阁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
“翡翠大王”寸尊福故居
和顺历史上出了许多”翡翠大王”,其中以寸尊福、张宝廷、张兰亭著称。
寸尊福,和顺黄果树人,少年家贫,十三、四岁就跟随马帮到了缅甸。初到缅甸,先学习做玉石生意,由于他能吃苦耐劳,善察玉石行情,深得老板信任。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与同乡张宝廷等合作经营玉石生意,后来在曼德勒自己开办商号,以玉石业为主,数年后资金累累。这栋两幢四合院房屋,是他致富后回乡建盖的。一幢是厨房和生活用品堆放间,称旧宅;一幢是家人住宅,称新宅。
旧宅粉墙黛瓦,古朴庄重。新宅高大宽敞,飞檐斗拱,清一色的腾冲上等木材楸木,厢楼上的铁花窗是英国铸造的,历经百年沧桑。厅房内挂養寸尊福的照片,木框是缅甸的柚木,玻璃是英国造的,是当年从上海经海路运到仰光,由仰光至缅北,又由马帮驮回来。
寸氏宗祠
寸氏于明代洪武年间随军由重庆巴县到腾冲戍边,后居阳温登繁衍生息,已宥二十四代。寸氏宗祠建于18㈨年,是和顺八大宗祠中历史最久远的一家。大门造型中西合璧,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有一个三角顶,十分新意。临门月台上左右两边竖宥石标杆,每棵杆上宥两个石斗。一个斗表示有族人中了举人,两个斗是中了进士。寸氏在和顺可谓人才辈出。里面的匾额都是社会名流为寸氏宗祠所题写的。寸氏宗祠一直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多少和顺的雄商巨贾、文人墨客都从这里走出。
大石巷贞节牌坊
和顺有许多贞节牌坊,是为男人早亡,终身守节的女人立的。大石巷贞节牌坊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姑娘17岁嫁人“弯楼子”李家,19岁丈夫亡故,她就终身吃斋,死后家人给她立了这座牌坊。这样的故事在和顺很多,寡妇多,贞节牌坊也特别多。巷头还有一座牌坊,不过它是一个贫民为自己的母亲修造的。这人叫寸品第,他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为感报母恩,他起早贪黑,靠做银匠的手艺挣微薄的钱,一分一文地积攒起来为母亲立了一道牌坊。
弯楼子民居
“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的‘‘雅号”,也是1840年创办的跨国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列为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永茂和”商号是和顺乃至腾冲经商致富的代表,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称誉。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经营历史。
“弯楼子”共有三个庭院,大门为传统式大门。一院、二院展览着李氏家族史及和顺民居文化,正房上高悬着匾额,两边挂撰联。左边厢房为李氏家人议事厅,板壁上挂着三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像,他们是“永茂和”商号的创业人。
前院为厨房,有美国的面包炉,德国的洗衣盆、压面机等。后院为居室。两边是西式晒台,钢窗是英国制造的,上面还刻有铸工的名字,这些泊来品和传统木门窗交相辉映。整个院落是一幢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室内有古董,床、桌椅、用具器皿都是名贵之物。
尹氏祠堂
尹氏明代洪武年间由重庆巴县奉调来腾冲戍边,后屯居阳温暾。尹氏祠堂始建于1830年,后经不断增建,日臻完善。
“翡翠大王”张宝廷故居
张宝廷,生于1859年,少年时喜爱习武,善骑马射箭,参加武生考试,获得第一名。张宝廷无心仕途,而到缅甸从商,因经营玉石生意成为巨富。英国驻缅大使对张宝廷十分敬重,聘他为总代办,享有同英国贵族一样的待遇,坐富丽的马车,乘“白车厢”包厢火车。英国驻印缅总督特请英国女皇授张宝廷金质奖章一枚。二十世纪20年代,英国皇太子爱德华到缅甸巡视,特别会见了张宝廷、寸尊福等侨商巨贾。张宝廷成为了享誉海外的“翡翠大王”,但他没有忘记家乡。家乡至县城的道路年久失修,他捐巨资修成宽坦的大路;对贫困的侨民资助本钱,使其能发展;乡人到玉石厂做生意,他乐心帮助。1928年5月8日,张宝廷病逝于缅甸八募。
贾氏宗祠
贾氏始祖于明代洪武年间由四川戍边而来。其宗祠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宗祠大门是一座四角飞檐的建筑,正殿上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灵位,年年都举行祭祀活动。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建于1882年,是和顺八大宗祠中文化氛围最浓的宗祠之一,许多名人题的匾仍然高悬于屋内。张氏人才济济,出了两个举人,张成濂和张砺,大门外还有标杆的遗迹。这里曾办过滇西最早的新学一一清河学堂。
魁阁
和顺乡四南的行头山,林木怱郁,怪石鳞峋,隐觑肴一座Ⅲ名遐迩的道观一一魁阁,是乡人供奉魁星、设帐育人的地方,同时也是乡人避暑消闲的去处。顺着环村路,跨过捷报桥,即步人上魁阁的山道。
观里有两株古杉,20世纪30年代,乡绅欲将魁阁旁边的两株古杉砍伐变卖,受到乡人的强烈反对。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日垓为保护古杉,与乡人约法三章,并题书双杉行》诗一首:“有敢伐者头可斫”,指出砍树者可以杀头罪论。魁星阁为主建筑物,建于高台基之上,雕刻细腻,彩绘精美,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是1893年重建的。登阁远望,远山莽莽苍苍,高黎贡山在云海中如翻腾的一条巨龙;近看火山环绕成群,和顺坝一马平川、景色秀美,大盈腕蜒穿流,银光闪烁。
文:《特刊——腾冲传统村落》
图:百度图片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