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分类方法(一)
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分类方法(一)
中卫护研院护理资讯小组
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病人分类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的病人分类、评分式的病人分类、以时间为导向的病人分类三种方法。本节主要讲描述性病人分类方法,及评分式分类方法的部分内容。
1.1 描述性的病人分类方法
我国的分级护理就属于描述性的病人分类方法,是以描述性的病人特征作为病人分类标准。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 年,由张开秀和黎秀芳两位护理前辈所倡导,并作为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沿用至今。护理级别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 个级别。2009 年卫生部发布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将生活自理能力引入到分级的标准中。
1.2 评分式的病人分类方法
1.2.1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
评定康复医学中有关ADL 的评定量表有多种,目前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是Barthel指数量表。依据评分结果可将病人分为4 级,Ⅰ级:60 ~100 分,生活基本自理;Ⅱ级:40 ~ 60 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Ⅲ级:20 ~ 40 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Ⅳ级:20 分以下,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2.2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是根据病人的一些主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加权或赋值,从而量化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由Knaus 等于1981 年提出并在1985 年进一步改进形成APACHEⅡ [6]。APACHE Ⅱ由A、B、C 三项组成,A 项为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包括13项指标;B 项为年龄评分,共分5 个年龄段;C 项为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HS),包括三方面内容。A、B、C 三项之和为总分,理论最高分为71 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目前这一评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各个方面,同时也逐渐被护理同仁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1.2.3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
TISS(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coring System)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一个总体评分系统,是根据病人所采取的监测、治疗、护理和诊断性措施进行评分的方法。TISS 是由美国学者Cullen 于1974 年创立,1983 年Keene对TISS 进行了修订,将治疗干预评估的项目由57 项增加到了76 项, 形成TISS76。每项根据复杂性和劳动负荷大小赋予1 ~ 4 分,所有项目得分之和为TISS 总分值。但TISS76 项目太多,而且一些治疗措施已经比较陈旧,1996年荷兰学者Miranda 在TISS76 的基础上发展了TISS28,TISS28 由7 个项目28 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的评分为1 ~ 8 分。TISS28 中一位护士每个班次所能处理的点数为46.35,每个点数代表10.6min 的护理时间。TISS28 因计算简单、直观被广大护理管理者所接受,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