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儒做人---国学六法(1)

2016-07-15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本书由王蒙、刘再复两大学术泰斗联袂推荐,作者为最敢言、最个性的学院派愤老、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士林,同名讲座山东教育卫视轮番热播。在红尘十丈、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物质上迷失,精神上陷入危机,艰难时世,唯有求助于古圣先贤。读了《国学六法》,不禁感慨,“国学从未落伍,它讲述的是中国式的逻辑与世道人心,教给我们的是丛林时代如何求存,图强的智慧与技能”。

传统国学主要有六大家,就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禅家、兵家。

这六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赵士林教授将其总结为国学六法,即“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将原本面对政企高层的国学课讲义奉献给读者,讲授国学最为精要的营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07jx6lu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一法:“以儒做人”

儒家的学问不是空头理论,不是玩儿概念,也不是煽情,它从头到尾都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北宋有位大儒叫程颐,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们读《论语》,如果读之前是一种人,读了之后还是这种人,这《论语》就白读了。这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论语》要落实到做人上。

南宋有位大儒叫陆九渊,他更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识一个字,也要还我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那么怎样以儒做人?这要从孔子谈起。


(一)爱满天下——孔子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第一把手,也是中华文化的首席代表。古代社会,历朝皇帝都加封孔子,其中元代皇帝元成宗给了孔子最高的政治荣誉,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位蒙古族皇帝在圣旨中引用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意思是说,孔子以前的圣人,如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等,如果没有孔子,他们的真精神就流传不下来;孔子以后的圣人,如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如果没有孔子,就没有了效法的榜样。因此有人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都收在孔子手中;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都是从孔子手中放出来的”。数千年来,孔子作为不朽的文化人被传诵,被崇拜,地位基本上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即便在“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嘲弄孔子为“孔老二”,也还不能不承认孔子是个大教育家。那么,孔子的魅力何在?孔子为什么拥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我的体会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原则。


 孔子从小的遭遇,对我们做人就很有启发。孔子的出身很低贱,血统却很高贵,为什么这么说?原来,孔子的先祖本是商朝的王族,商朝的王族姓子,孔子的先祖自然也姓子。孔子自己填履历时就说:“丘,殷人也。”(《礼记·檀弓上》)意思是,我孔丘的祖宗是商朝贵族。如果验一下孔子的DNA,和商纣王是类似的。但是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朝。商朝的王族,包括孔子的先祖都被移民,被安排到宋国定居。这个宋国就在今天河南的商丘附近。今天的人说起孔子,都知道他是姓孔的山东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不姓子,为什么是山东人而不是河南人呢?这涉及到孔家的一次惨痛遭遇。孔子往上数六辈的祖宗名字叫孔父嘉。大家要注意,孔父嘉并不是姓孔名叫父嘉。孔父是字,嘉是名。今天名字是一个词,例如:“你叫什么名字?”古代名字是两个词,名和字。古代的人在名之外,通常还要有个字。为什么名之外还要有个字?从功能的角度讲,依照古代礼仪,一般情况下,对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要称呼对方的字。

这位孔父嘉担任宋国的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他的夫人是个大美女,回头率非常高。有一次在路上撞见了太宰华父督,太宰相当于今天的总理、首相。华父督这个首相是个大色狼,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立刻就垂涎三尺,动了邪念。《左传》描绘华父督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孔父嘉夫人的背影看,嘴里连声赞叹:“真是个靓女啊!”为了霸占孔父嘉的夫人,华父督竟然设计害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后代害怕华父督的迫害,全家逃到了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并取孔父嘉的第一个字“孔”字做姓。孔子姓孔,是山东人,就是这样来的。孔父嘉死后,家道逐渐没落,贵族等级从王族一直降到了最末一级,也就是士。到了孔子老爸这一代,混得就更惨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一个乡镇级的小官。叔梁纥尽管官不大,但是很有本事。他身高十尺,如果用汉代的尺来算,那时候一尺相当于今天的23.1厘米,换算一下,孔子老爸身高就是2.31米,比姚明还高了5厘米,姚明的身高是2.26米。叔梁纥不光个子高,还是个大力士,一次战斗中居然用双手就托起了城门。身高力大的叔梁纥生育能力很强,但是生育品种有点儿问题。第一房太太姓施,给他生了九个孩子,都是女孩,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女孩都不能列入排行,更不能传宗接代。叔梁纥不死心,非要有个男孩,于是娶了第二房太太。这位太太倒是给他生了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儿叫孟皮,孟皮生下来就是瘸子,今天分析大概是小儿麻痹症之类。《论语》里还说到孔子曾经为孟皮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选对象,选的是学生南宫适,理由是这位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意思是南宫适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总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了,也能逃避迫害。这样的人很稳妥,把侄女交给他很踏实,很放心。看孔子这位道德先生,考虑儿女大事还是很实际。话说回来,叔梁纥很上火,好容易盼来个男孩儿,还是个残废。他还不死心,心想我一定再要一个健康的男孩。于是又娶了第三房太太,就是孔子的亲生母亲颜征在。第一房太太是正室,第二房和第三房就都是妾,也就是姨太太的级别了。叔梁纥娶颜征在的时候,已经七八十岁了,也有说法是六十六岁,而颜征在才十七八岁。我由此想到,几年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八十二岁娶了位二十八岁的年轻太太。有人说三道四,其实那完全是人家的私事,羡慕可以,嫉妒不好,说些难听的就更不应该。孔子的老爸可比杨振宁厉害多了,人家是七八十岁取了个十八的。叔梁纥娶了颜征在,自然很高兴。但是颜征在却有点不高兴。她不是不满意自己嫁了个老头子,而是担心叔梁纥那么大岁数了,两个更年期都快过去了,还有没有生育能力。古代社会女性出嫁的最高追求就是生儿育女,所谓“母以子贵”,生了孩子,特别是生了男孩子,在夫家才算有了稳固的地位。

于是颜征在就天天到家乡附近的尼丘山的山洞里祈祷,希望神灵保佑自己尽快怀孕,生下个一男半女。这就引出了关于孔子出生的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叫做“龙生虎养鹰打扇”。说是孔子的母亲祈祷神灵保佑真的很灵,一天祈祷回来,夜间梦见了两条龙,醒来就怀了孔子。因此叫“龙生”。一朝怀胎,十月分娩,谁知孔子生了下来,老爸老妈非但不高兴,反而吓坏了。原来孔子生下来十分丑陋:眼睛突出,像得了甲状腺肥大。鼻孔朝天,嘴巴阔大,两个招风耳,头形象月亮上的环形山,周围隆起,中间凹下,今天分析大概是软骨症,缺钙。老爸看到孔子这样一副尊容,以为他是怪物,居然把他扔到了野地里。但是孔子被扔到野地里,立刻就有老虎跑过来保护他,谁也不敢伤害他,这就叫“虎养”。天热了,孔子身上冒汗,老鹰在天上看见了,就飞下来用自己的翅膀当扇子,给孔子搧风乘凉,这就是所谓的“鹰打扇”。这个故事是真的的吗?当然是胡扯,是荒诞的神话。我们的老祖宗经常为圣人的出生编造这类神话,好增加圣人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圣人嘛,一出生就得和一般人不一样。例如孟子出生,就有五色祥云降临到他家的胡同里,说是邻居都看见了。老子的诞生更离奇了,据说他在娘肚子里足足待了八十一年才生出来,并且是从母亲的肋骨下面生出来的,八十一年了,生下来头发就白了,还有长长的胡子,因此才叫老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