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福大众---国学六法(8)

2016-07-26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072bw44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孔子对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评价。

管仲这个人很复杂。他原来是齐国贵族公子纠的师傅。公子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齐桓公害死了,管仲非但没有按照义的要求为主人殉难,反而为杀害自己主人的仇人服务,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他很贪财,国君给了超规格的高薪,却从来也不做一点慈善。特别是违反礼,总喜欢超越自己的级别享受待遇,明明是部长级干部,却滥用职权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规格给自己盖房子,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因此孔子曾经骂管仲:“管仲知礼,孰不知礼?”

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

这个管仲发展齐国经济甚至不择手段,为了吸引外资,竟然以国家的名义组织了七八百位美女招待外商,这个巨大的诱惑也确实吸引了很多外资。我们知道,各行各业都敬自己的祖师爷或者保护神,例如木匠敬鲁班,酒店敬财神,过去的妓院就敬管仲,妓院里摆个牌位,上面写着管仲的名字,把管仲当祖师爷。因为管仲以政府的名义组织美女招待外商,实际上就是官办的妓院。由于管仲这个人看起来很不仗义,于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子贡谈起管仲时都认为他不“仁”。孔子却和自己的学生意见不一样。尽管他也曾谴责过管仲有许多违反礼的地方,但他还是明确地认为管仲符合“仁”的要求。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管仲的政绩使齐国的老百姓得到了安宁和幸福。孔子肯定管仲的话,最著名的有两段。一段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和匡正了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还享受着管仲的政策带来的好处。另一段是: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齐桓公多次统一诸侯,靠的不是暴利,而是管仲的政治智慧。

最后孔子由衷地感叹说:这就是仁哪!这就是仁哪!

孔子树立的“仁”的标准本来非常严格,他绝不轻易地肯定哪个人达到了“仁”的标准,对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他也不过是评价他“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也只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遵循仁的标准做事。但是他却那样毫不含糊地称赞管仲够得上仁,特别是这个管仲还有违反礼的严重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了,孔子认为为大众造福,是最高的政治道德,这种政治道德甚至超越了仁的标准。例如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意思是说,假若有这样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吗?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尤病诸!”意思是说,这哪里仅仅是仁!应该说是圣了!尧舜都难以做到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