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子兼爱---国学六法(68)

2016-12-20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1311bfo6rq&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利在天下——“兼爱”

墨子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胸怀天下,兴利除害,这是墨子的伟大抱负,也是墨子的社会责任。为了尽这份责任,墨子真的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别的先不说,就看墨子那份献身精神,那种身体力行,不畏艰险的勇气,就远非一般人能够企及。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已经看到,墨子为了制止战争,风餐露宿,双脚磨烂,十天十夜赶到楚国,这该需要多么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古圣先贤,为了天下苍生,奔走呼号,最令人感动的莫过孔子和墨子。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栖栖遑遑走天下,也曾经有陈蔡之厄,桓尵之险,他老人家在陈国蔡国差点饿死,还差点被桓尵杀害。墨子呢,则像苦行僧一般走天下。他比苦行僧伟大的是,他不是纯粹的个人修行,而是为和平,为正义,为弱者主持公道。墨子是最古道热肠的思想家。

墨子又是最实在的思想家。

墨子实在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不讳言利。他甚至明确主张,他的一切思想,都围绕着一个“利”字。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墨子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讲爱,儒家也讲爱。墨子讲爱甚至比儒家讲的还厉害。因此孙中山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三民主义》)

但是儒家讲爱和墨子讲爱有一个重大区别。儒家讲的爱,就像我在“以儒做人”那一讲已经说过的那样,是“爱有差等”,也就是从爱亲人到爱大众,再到爱天地万物,一层层地爱出去,最后是爱满天下。“爱有差等”符合人们的自然亲情。人们通常都是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父母、孩子、七大姑八大姨,然后才能去爱同事、朋友等等,再然后才是爱陌生人,爱天下人。墨子讲的“兼相爱”就不一样了,“兼相爱”的意思是无差别的爱一切人。这个爱和儒家讲的爱有差等比起来,好像不自然,怎么能爱别人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呢?因此孟子就指责墨子讲“兼爱”是“无父”,意思是把自己的老爸和别人同等看待,于是他骂墨子是“禽兽”,孟子这老先生一着急就骂人。墨子的兼爱讲无差别的爱一切人,胸怀博大,初看起来好像和基督教讲的博爱类似。但是深入一看又不一样。基督教讲的博爱是无条件的,超功利的。《圣经》说“上帝就是爱”,人要响应上帝的号召,服从上帝的命令,无条件地去爱一切人,爱不能讲条件。但是墨子讲的“兼爱”却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利”。为什么要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呢?因为这样才对人人有利。因此“兼相爱”后面还要加上“交相利”。这就和儒家、基督教都不一样了。儒家讲的“仁爱”也好,基督教讲的“博爱”也好,都没有条件,超越功利,就是为爱去爱。墨家讲的爱却是为利去爱。

请看墨子自己的说明:“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

我们是先去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父母,别人也来爱护和有利于我的父母呢,还是我们先去憎恨和残害别人的父母,然后别人才来爱护和有利于我们的父母?不言而喻,只能是前者。就是我们必须先去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父母,别人也才能爱护和有利于我们的父母。这就是所谓的投桃报李。也就是说:爱人者必能得到爱,恨人者也必将得到恨。

因此“兼相爱”才能“交相利”,大家都赢。

墨子非攻---国学六法(67)

第四法以墨尽责---国学六法(66)

以禅清心全集---国学六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