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兵家之道----国学六法(79)

2017-01-14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12jq2tz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孙子从道和术两个层面提出了精辟的看法。我们先来看他的道。

大军事家都是大政治家,孙子谈兵,首先从政治高度为军事定位,他的道首先是政治之道。

那么,什么是孙子所说的政治之道呢?:“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孙子兵法·计》)

所谓道,就是能够使民众和君王同心同德的政治道义。体现这个政治道义,才能号令人民出生入死,而民众又心甘情愿,不生二心。

关于孙子的政治观,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次吴王和他谈话,吴王问晋国分守六处的六个大夫哪一个先垮台。孙子为这六个大夫排了个次序,依据是收税轻重,谁收税最重,谁最先完蛋,整个晋国最后都要归于收税最轻的。吴王明白了,于是谈体会说:“王者之道很明白,就是厚爱自己的老百姓。”

孙子的政治思想已经直通儒家,从这种政治思想出发,孙子尽管是兵家的代表,却绝不是一个好战分子。因为他知道,战争带来的必然是生灵涂炭,人民遭殃。我们就在专门谈论兵法的孙子这里,也能发现中华民族的仁厚之心和好生之德。你看他说: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

即便百战百胜,也不是最高明的战法;不必开战就能降伏敌军,才是最高明的战法。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

上策是用智谋击败敌国,其次是通过外交击败敌国,再其次才是消灭敌军,实在不行了,才使用最下策,也就是攻占城池。

孙子是兵家,但就是在谈兵时也明确地主张尽量用政治或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仗能不打就不打,不得不打时,能不攻城就不攻城,用意之一显然是尽量避免伤亡。

孙子真的是用心良苦。他的内心世界,肯定是十分厌恶战争。真正有良知的军人都最厌恶战争,因为只有他们才最直接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血腥和毁灭。一句西方谚语说的千真万确:战争是死亡的筵席。

因此弗兰克斯说“没有人比士兵更憎恨战争。”

学孙子兵法,首先要立足这个道。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老子补充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话的意思是说,打仗,首先要有一个政治基础,一个政治正确性。有一个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所谓师出有名。这都是立足于道的意思。今天的企业家想从孙子兵法中琢磨企业发展的道理,首先也应该立足于道,而不是挖空心思地琢磨怎样算计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