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访 | 赵士林:国学热中的冷思考 中国文化呼唤新突破

2017-02-17 加拿大头条 赵士林文集

点击上方即可关注 加拿大头条


加拿大头条(微信ID: canadanews)编辑

赵士林教授享誉于世的是思辨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省悟!
【加拿大头条(canadanews)萧元恺撰写】曾在央视“百家讲堂”谈古论今的赵士林教授,目前是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这是赵士林的职业“官衔”,而他享誉于世的是思辨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省悟。谈起中国人的文化性格,讲座上他总结了三点,都是正能量的面向。在随后的专访中,他也谈到中国人文化性格的负面缺失,如鲁迅批判的“国民性”和柏杨所撰《丑陋的中国人》,打分的话总体上五五开。他格外强调信仰可以统一,但思想不能统一,思想要允许讨论。公德可以统一,但私德应该多元。这是整个访谈的核心要旨,也是赵士林治学生涯的精华所在。


| 剖析中国人文化性格

在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1029咖啡馆,当赵士林最后收尾的话一出口,听众席上就响起热烈掌声。随后坐在前排的一位听众充满激情地说,当初刚听到赵教授要开讲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心里还真捏了一把汗,因为这题目不好讲,很容易讲得大而无当,怕讲砸了。没想到赵教授讲得这么好,十分精彩。

这位听众确实说到点子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浓缩在一两个小时,聚焦在国人文化性格,时空跨度大,的确不好把握。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赵士林就是这样取了儒家一瓢,从为人处世谈起,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不玩概念。在事例中不乏经典,程颐的《论语》心得,陆九渊的为人之道,都援引无痕。

一幅吴道子的孔子像,形象地刻画了殷人后裔孔子“血统高贵出身低贱”的经历。及笄之年有志于学,赵士林就这样谈到如何克服先天不足,成就一番事业。延及有教无类,众生平等,形成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主体操守,也是五千年文明不绝如缕的精神基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为人处世的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赵士林特别提到千禧年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将此作为总部原则。

对传统赵士林并非照单全收,认为应一分为二,农耕社会有好有坏,不能等而论之。儒家讲入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只羡鸳鸯不羡仙。但如果把持不住,就很容易沦为消极,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此赵士林说,下学而上达,大丈夫做不了,可以做君子,有可为也有可不为。

总体而言,赵士林归纳中国文化有三个优点:第一是乐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第二是多情,本体存在,名利都是工具,有情感的满足感,如李白所言,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三是缘分,百年修得同舟渡,体现人际温暖。

| 孝文化碰撞思想火花

在有关中国人文化性格的讲座上,中途还出现一个插曲,引起争议正是赵士林演讲获得反响的效果。

当时赵士林提到孝文化,认为立爱自亲始,儒家讲孝是爱之始,父母与子女亲情天经地义。推己及人,正如孟子所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说到佛教六亲不认,对此赵士林并不认同。他说《孝经》是十三经之一,讲究堂中二老便是佛。


讲座其间有一女士提问,认为中国家庭举世独特,讲孝道就是“道德绑架”。对此赵士林认为需要从经验归纳与逻辑分析的角度考虑,人有文化,有自觉的精神反思能力,应该对给予生命者感恩,此乃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对孝道的非议,如被曹操所杀的孔融,如“五四”对礼教束缚的批判,吴虞就是通过批判孝来打到孔家店。不过赵士林认为,都不能从根本上颠倒孝,如果把孝当成政治手段,是要批判的。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上是相对主义的各司其职,不是后来被固化的教条。

| 中国首个美学博士

出生成长在吉林长春的赵士林,打小嗜书如命,却是寒门子弟,父亲是老工人,母亲目不识丁。爱学是他的天性,邻居家有书就借来看,这样培养了鉴赏能力和笔头功夫,小学三年级就帮人写信。

“文革”爆发那年赵士林上初一,在家门口插队两年后,进长春水泵厂一干8年。那时要坐一趟火车上班,翻砂练体力活,跟一千度铁水摽劲儿,身上现在还落着烫伤疤痕。本来是蓝色工作服,都变成了黑色。赵士林戏称,干这种活都找不着对象。

无论在农村还是工厂,赵士林都不废学业,克服困难读了不少大部头的书,包括郑振铎的插图版中国文学史等。

恢复高考后,赵士林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研究生考入北京大学,导师是朱光潜。博士生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导师是李泽厚,成为中国第一位美学博士,开启美学高端教育先河。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名额,最后只录取赵士林一人,主攻西方美学。

虽然主业是研究西方美学,不过赵士林对东方美学也造诣颇深,如道教提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讲“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他讲起都娓娓道来。对中国美学赵士林有自己的解释,通过古典诗词和文献的概括描述,得出中国文化是实用型的艺术文化,而非科学文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例如周敦颐“可远观而勿近玩”,苏东坡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再如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描绘的都是这种意境。大地山川,日月星辰,距离产生美。

| 从思想史到宗教哲学

上大学时,赵士林偏重文艺理论。读博后受到李泽厚影响,在思想史领域进行探讨。哲学美学是李泽厚先生研究范畴的一个面向,而他的《近代思想史论》和与刘再复有关“告别革命”的讨论,社会影响更大一些。赵士林也先后写过这方面的论文,如《中国社会为什么出现全方位底线危机》和《中华民族尚未完成的精神突破》等。

1988年博士毕业后,赵士林曾在文化部工作,日本访学回来,从国家图书馆转到中央民族大学至今。在该校哲学与宗教研究学院执教,从文化和哲学角度研究宗教。

正是在中央民族大学期间,作为“九八五计划”重点项目,赵士林主编过《基督教在中国》,这是一部总览中国基督教变迁历程的力作。

中国的宗教与世界宗教有共性,也有特性。赵士林认为,中国的宗教往往与民族问题连在一起,与民族学是一体两面。中国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多少与中国人的功利习性有关,信仰上非常实际和宽泛,不认死理,讲究投入产出,灵则信,不灵就不信了。


熟悉宗教理论的赵士林对宗教事务也不陌生,去过不少地区,体验调查当地宗教状况,对中国宗教某些现状颇有微词。他批评宗教也有行政级别的做法,认为出家人共姓释,应该六根清净,以禅清心,佛家五层教法,五心成佛。

| 中国文化深度开掘

经济发展后,软实力跟上才能延续经济发展,否则前功尽弃。对此赵士林有深刻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做了很多事情。既做到点的深入,也顾及面的普及,参加教育部网络化教学视频课程,推出《中国文化20讲》和《美学10讲》,在此系统中只有他开两门,且在哲学历史类排名第一。

要有“大文化”观念,这是赵士林刻意强调的。他说自古中国文化有兼容并蓄特点,使数千年中国社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这种缓冲作用避免过于刚性。比如“三纲五常”,以往视为儒家内容,实际上是法家韩非子原话,所以儒家经典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合成。在中国历史上更是儒法互用,而法家提倡的法制精神,暗含了人人平等理念。刘邦开国后出现的“文景之治”,以道教为主,取消农业税以利稼穑。汉武帝拓边扩疆,但晚年检视黩武下“罪己诏”。以上是赵士林阅史心得,从中也看出他褒贬取舍的思路。

自由是个人说了算,法制是大家说了算。中国以前本来存在一套价值体系,赵士林称为“民间价值观”,像公权与私权、公德与私德,分得较清楚。但后来都遭到冲击,尤其“文革”时代登峰造极,公德私德与公权私权混淆不清了。赵士林认为,应给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名,明确这些观念与普世价值对应之处,莫把两者对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过思想开放的讨论,赵士林认为现在面临第二次精神突破。他特别提出不能有三个后退,第一不能从孔子后退,正惟如此,才使《易经》从与鬼打交道,转为与人打交道;而中华民族则实现了从神到人的突破。第二不能从“五四”后退,偏激可以矫正,其实胡适、李大钊和陈独秀等都没有完全否定孔子,保持传统与现代双向运作。第三不能从改革后退,不能回到毛时代,那样做没有出路。

| 国学热中的冷思考

近些年来,在相当范围内掀起“国学热”,至今仍在升温。作为文化学者与国学专家,赵士林保持冷静态度,从宏观和历史角度审视,带有他一贯秉持的批判精神。

对“国学热”有不同看法,并不意味轻忽国学本身,反而是出于维护国学正统地位和基本价值,避免被商业消费或过度庸俗化。如一度有人打出“新儒学”旗号,标榜“亚洲四小龙”是“新儒学”在东亚经济圈的体现。对此赵士林表示是对儒学的曲解,是生搬硬套。李光耀本人都不承认这种说法,而认为是通过制度层面的现代契约和法制。于此赵士林还援引了韦伯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针对性地注解“亚洲四小龙”模式。

由“国学热”的浮躁,谈到当今中国现状,赵士林展现思辨锋芒。他指出现在中国改革是“瘸腿改革”,或称“大劈叉改革”。国家权力还是太大,放不下权力利益。言外之意,只有实现真正的公民社会,打破既得利益阶层坐大的固有局面,才能达到改革的本质目的。

中国大楼林立,却大师不在。把教育当衙门来办,有局级校长,甚至有副部级校长,赵士林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一种病态。钱学森临终前也有过这种质疑,被称为“钱问”。


至于今后一段时间的治学目标与关注对象,赵士林透露会把重点集中在中国意识形态问题上,追溯到夏商周和先秦时代。那时期如同欧洲的文艺复兴,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像周礼就主张只要好就认同。在赵士林的思维中,

此“复古”非彼“复古”,目的在于为有源头活水来,着眼点还在当代。

最后值得提及的是,学识广博的赵士林还兼通诗歌创作,融合古典风韵,最近就会有诗歌集面世。这部集子一些诗作,会由作曲家谱曲,今年年底在北京或厦门演出。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Canadanews



 欢迎来稿  

editor@canadaheadline.ca

 广告合作  

ads@canadaheadline.c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