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二次元

日本动漫之创意与艺术


谈到日本的影视作品,除了在电影界获得极高艺术评价的早期电影(如《晚春》、《广岛》等)以外,更受关注的重心似乎是日本的众多动漫作品。


就我个人来说,在任何影视作品当中,最注重的是其创意与艺术性。而日本动漫作品中的佼佼者,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让人无法挑剔。其中最为闪亮的创作人则是闻名全球的大漫画家----宫崎骏先生。在《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代表作品中,宫崎骏精益求精、专注细节,每一帧画面单拿出来都是一副艺术作品。在画面衔接剪辑上严格按照电影剪辑的规则制作,宫崎骏和他的团队制作出了一部部可说是毫无瑕疵、无懈可击的精细作品。虽然严守规则,但宫崎骏特有的个人风格依旧十分鲜明。适当的剧情节奏和巧妙的空镜掌握让动漫作品中唯美而孤寂的情感不断地涌入观众的心中。让观众不仅仅被精彩的剧情吸引,身心也同时沉浸在作品的意境当中。


艺术没有高低,在我看来,宫崎骏能明确地表达、渲染其动漫作品中的意境与情感,这就是影视作品艺术性的最高成就。


当然,更能直接吸引眼球的还是他众多作品中天马行空的创意与光怪陆离的世界观。宫崎骏每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其中魔幻与科幻交织,展现的仿佛是三千世界无奇不有。他不仅创造了这些世界的基本框架,还为其赋予了历史、文化以及芸芸众生。他笔下的故事,则是从这些世界的某个角落的叙述开始。虽然故事背景多半奇异多变,但三千大道皆归天道,皆入人道,故事中的人物与剧情无不紧贴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命运。虽然并没有明确说明,宫崎骏在他的作品中仍执着地展现了他这一生对生死、社会、感情等等问题的体会和感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种种感悟与经验中的正面和阳光,很值得广大观众学习和领悟。在创意界,这种层次的塑造是所有人都一直在追求的至高点。


除了众所周知的宫崎骏先生以外,日本动漫界的众多其他作品也十分值得称赞。如早期作品《幽游白书》、《猎人》或流行作品《海贼王》、《火影忍者》、《银魂》等,都已传遍全球,受亿万人喜爱。每部作品都画风迥异、故事背景全然不同,但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编排上,都能做到让人爱不释手。然而这赤裸裸的吸引力还并不是它们最珍贵的地方。日本动漫的基数极大,每年都有成百上千部全新作品登场,其中不乏剧情精彩的佳作。但能让以上提到的那些作品脱颖而出的则是它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度阐释。虽然作品中的世界观是虚构的,但其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却与现实无异,是非对错的判断与选择,支撑乃至创造人生的精神等等无不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纠结的问题。如此呕心沥血之作,再加上凸显个人风格的画风与个性,这些作品也同样做到了对于创意与艺术的高度追求。


日本的文化精神对于责任与职务要求极高甚至苛刻,不由得给人一种刻板的感觉。然而就在这看似刻板的背后隐藏着的精益求精、对作品负责的认真态度却正是他们在动漫产业如此成功的关键所在,值得学习。


韩国三行泪

(一)电视剧哭泪


韩剧发展至今,在国际上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观众群,尤其在中国,更是热衷者甚多。许多知名韩剧演员都成了中国观众的男神女神,飞速超越了中国本地明星的人气。韩剧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重点在于它对人物感情的夸张渲染。人有七情六欲,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限制,不是很多人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然而在韩剧中,创作者把这些感情放大,夸张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日常生活中难免拘束的观众可以在韩剧中得到感情的释放。举一个小例子为证,一道简单至极的小菜----炸鸡配啤酒,在通过背景故事的渲染和演员们夸张地演绎后,变成了人们争先恐后要去品尝的美食。要知道,中国作为三大美食国家之一(个人认为是之首),在小吃领域上无人能敌,但却被一道炸鸡配啤酒渗透得如此厉害,可见韩剧对观众感情和欲望的调动能力有多么强。


在人类众多感情当中,不能说哪种感情比其他感情的力量大,但是直接冲击力最强的绝对是"悲伤"与"快乐"。而韩剧,与其他国家的作品相比,则是牢牢地把握住了"悲伤"这一题材。传统韩剧引领着世界潮流发明了多方面"虐主"的剧情风格。故事走向会从各个方面为主角添加磨难,各种生理、心理疾病像蹦豆一样出现在主角或主角在乎的人物身上,完全不考虑发病几率。各种天灾人祸更是层出不穷。不知道是不是印证了国际上对亚洲人车技的偏见,韩剧最惯用的意外手法就是车祸。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主角身心俱疲、悲伤至极,然而却无力回天。和韩剧比起来,《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也就是个旅游项目。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在一生中品味如此多的痛苦,但是谁也避免不了一些挫折困难。韩剧所渲染的悲伤感情可以成功引领和疏导观众心中隐藏的压力,让观众可以通过韩剧把自己的悲伤发泄出来。在与观众达到了这样的一种互动之后,观众对韩剧的依赖和共鸣自然会超越同期的其他作品。


韩剧在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同时,对"悲伤"这一感情的展现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韩剧通过在剧情中添加科幻、魔幻的元素将故事架空,从而产生出了更多的戏剧冲突和矛盾效果。顺便指出,在中国,同样的创造手法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炉火纯青,《聊斋志异》中展现的种种悲欢离合和人性本质比《来自星星的你》、《鬼怪》等等要有深度得多。可惜,由于种种限制,中国这一潜力无限的创意大作并没有发展空间。


虽然故事剧情在改变,但韩剧的灵魂宗旨并没有变。它通过亲情、爱情等人物关系中夸张的困难和夸张的情感不断勾起观众的悲伤,激发观众的共鸣。简而言之就是"大家一起哭,哭完关系就近了"。


(二)综艺界笑泪


  韩国的综艺节目和韩剧的走向大方向相同,同样是对观众情绪的掌控,但韩综的关注点不是"悲伤",而是"快乐"。无论是真人秀、选秀还是音乐类等等,它的宗旨实际上都是为了带动观众心中喜悦的情绪。以现在最火的真人秀类综艺为例,真人秀将多名人气很高的明星集中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各种游戏以及生活体验。真人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给观众带来快乐。首先,每名有人气的明星各自都吸引着大量的观众群,这些观众喜爱着明星,也同时对明星充满着好奇。通过各种各样的场景,明星各方面的能力和性格在真人秀中相对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这种满足感是观众快乐的源泉之一。其次,则是纯粹的搞笑桥段。节目的目的并不是教导观众如何进行游戏或者学习生活技巧,恰恰相反,大多数明星在真人秀中的表现其实是低于平均水平的。无论是真实还是作秀,明星在真人秀中的种种搞笑与搞怪片段直接刺激着观众的笑点,引人快乐。这也是为什么真人秀类综艺节目聘请的明星绝大多数都是喜剧演员或者是以幽默著称的艺人的原因。


与电视剧通过让观众发泄悲伤相同,综艺节目给观众带来快乐的目的也是为了与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的生活在与它接触之后变得更丰富更充实甚至有所升华,至少也能获得情感的快慰和心理的平衡。韩综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观众无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为了开怀一笑,韩综都已成了他们在影视作品中最好的选择。


(三)娱乐圈苦泪


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必然存在着备尝艰辛的努力。韩国影视能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歌舞团体等等领域做到全球皆知,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韩国艺人特别能吃苦的最佳典范和最极端的例子出现在韩国娱乐圈中的歌舞团体之中。韩国歌舞娱乐圈主要是由一个个男团、女团组成的,韩国娱乐圈的构成与运行方式导致他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大量的竞争与挑战,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男女团体中的艺人的培训是以专业培训学校的方式进行的,大量的生源与大量的艺校每年都向娱乐圈输入成百上千的预备艺人,这些艺人通过各种筛选与选秀被娱乐公司挑选,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签约组成组合成功出道。被淘汰的人要不然彻底放弃,寻找其他职业道路,要不然继续在娱乐圈一年年地混迹,希望有一天能够咸鱼翻身。但是,每年都有那么多新人毕业入圈,娱乐圈又是个很看重年龄的领域,能够从低迷走出来的艺人少之又少。


在每年的毕业生中,能够签约组团的已经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痛苦的演艺生涯才刚刚开始。每天针对声乐、舞蹈和美型的训练只会比上学期间更加艰难,而且有着合约的限制,艺人们连很多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被剥夺(比如外形、生活习惯和感情自由等等)。在这些团体之中,能够成功挑战已经受很多人喜爱的资深团体、挤进娱乐圈高层的更加凤毛麟角。艺人们进入艺校之后,与同团体的其他成员竞争、与同公司的其他团体竞争、与其他公司的团体竞争,对于资源和人气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一旦不进行竞争,立刻就会被淘汰,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残酷至极。就算万中无一地走上了大红大紫的娱乐圈高峰,还是没有放松的机会,下面还有上百个团体在不懈地努力。再火的团体失去了观众的关注之后都只有解散这一条路可走,从此一落千丈,没多久就会被观众遗忘。虽然如此,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高压之下,韩国艺人的基本素质还是被培养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韩国娱乐圈运行到如今这个地步,已经没办法把温度再降下来了。众多团体不断地刺激着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也不断地督促着团体的发展,双方像滚雪球一样惯性越来越大,完全无法减速。在这充满着刺激性的产业中,人类的劣根性也毫无顾忌地释放出来。各种恶性竞争在韩国娱乐圈屡见不鲜,统称为娱乐圈潜规则。无论艺人们是否同意,各类整形、塑形手术都是以团购的形式大批量被娱乐公司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相对比较有良心的娱乐公司会对旗下的艺人进行保护,雇佣专业的整形人员与技术,如果手术失败后,也有保险补偿。而黑心的娱乐公司则会不惜一切代价节省成本,不仅手术成功率不高,在失败后艺人们也只能打碎的牙齿吞进肚里,默默地接受可悲的现实。同样,无论艺人们是否同意,卖艺又卖身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为了融资、为了上位、为了不被打压、甚至纯粹只是因为竞争对象在做,艺人们不断地付出着自己能付出的一切,只为争取那一丝希望。这种苦,不只是为了梦想努力的身体上的辛苦,还有被人性折磨的灵魂上的痛苦。在台上闪亮的背后,常常伴随着深不见底的漆黑。


中国四神兽


  中国的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频频失利,绝大多数观众都选择好莱坞等进口电影。于是,为了维护中国影视的自尊,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开始剑走偏锋,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如此绝望的竞争意识中,产生了中国影视界的"四神兽":"抗战无敌兽"、"跨界百变兽"、"宫斗克隆兽"和"小鲜肉魅惑兽"。


(一)抗战无敌兽


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不是影视创意中的主流,但一直没有从影视历史中淡出过。抗战作品在影视作品类别中属于动作片里的战争片。为了视觉和感情冲击的效果,战争题材一般作为电影作品出现。中国影视界为了躲避进口电影的冲击,保证国产抗战题材的生机,更倾向于以电视剧的形式呈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死伤众多,是不可遗忘的历史教训。以此为题材创造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普及历史知识,一方面可以展现战争的惨酷与恐怖,还可以伸张正义与阳光等正面的人类精神。如果作品是"成功"的,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但是,如果作品是"失败"的,它对观众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极其严重。


近期的抗战影视作品已经陷入了"失败"的深渊。首要原因就是它已经脱离了历史真实,甚至已经脱离了人性真实。说得严重一点,简直是三观崩坏。在故事发展中,国产抗战剧会出现"手撕鬼子"、"飞行自行车"、"跑酷式越狱"、"可食性炸药"等等匪夷所思的神秘创意。完全不考虑历史真实走向、不考虑基本物理原理,活生生地把一个原本应该强调历史和人性的动作片拍成了科幻片。甚至说它是科幻片都不妥当。科幻片虽然创意天马行空、脱离真实,但其世界观非常健全、稳固。而且绝大多数科幻片都是建立在真实世界的原理与法则之上的。而以上抗战影视作品的种种"创意"已经架空到外星人都要仰视的高度了。被这些乌七八糟的创意一搞,观众完全无法深入真实历史、体验人性的光与暗。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把美国DC和漫威公司中所有超级英雄全部扔在国产抗战剧中,都不一定打得过这些"身怀绝技"的神奇抗战战士。诚然,以中国创作方的身份制作抗战剧情,当然要突出体现中国军方的实力和精神,让观众更有民族凝聚力,但是在这样毫不用心的瞎搞下,只会产生反效果。盲目地相信无敌,只会导致最凄惨的失败。


其次,过分丑化敌对势力也并不是战争片应该走的路线。把惨酷和痛苦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不是要促进民族仇恨、鼓励打击报复。而是让人们意识到战争与暴力永远只会导致人性泯灭,从而向往和平。以我所见,战争题材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设计上应该更加细致、真实地展现出角色人性中的美好与丑恶。每个人心中都有真善美,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假恶丑,这是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能力必然会产生的结果。重要的不是我们是什么样的存在,而是我们依靠自身的存在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二)跨界百变兽


中国影视界另一个奇异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跨界"。演艺圈、娱乐圈包含了很多专业:表演、歌唱、舞蹈等等。在好莱坞中拼搏的绝大多数演员们都会从起步时就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很多平时完全不会参与专业歌唱或者舞蹈表演的演员在遇到需要展现才华的机会时也会一鸣惊人,、水准直逼专业。他们从事业早期就做足了准备,在剧情角色需要时,可以充分表现出自己在表演上的多样性。在国内,对于艺人的培训并没有如此多管齐下,只有在机会出现之后才会进行短期特训。除了少数自我要求比较高的艺人外,很少有人能真正在多个演艺领域有所成就。然而,虽然好莱坞的很多艺人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他们依旧只坚守在自己的专业、职业岗位上,轻易不会进行跨界表演。以演员为例,有些演员在歌唱方面的能力已经可以进行歌剧方面的尝试,但他们只会在电影需要时在故事中演唱,不会参与歌友会、演唱会、出单曲等公开演唱事宜。著名演员休·杰克曼、强尼·戴普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反观中国的一些演员,明明只在上节目前突击了几个小时的声乐课或舞蹈课,就各种场合频频亮相,如果只是为了噱头、作为亮点吸引一下观众的注意力也就罢了,但往往都是以歌手、舞者的名头大张旗鼓地疯狂敛财。其实歌手、舞者这种名头,还是应该由更专业的人士担当。


如果说,演员靠着"才艺"争名夺利还只是跨界现象中的小打小闹的话,那另一种跨界更是严重地损害着中国影视界的尊严和质量。这种跨界行为最常出现在中国电影界的导演行列中。一部电影拍下来,上上下下成百上千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责任。但最近的中国电影界却频频出现乱挑担、乱负责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出现在电影制作中编剧、导演等重要组成部分时,危害尤其严重。一部电影,演员的演技是它光鲜亮丽的外表,完整成熟的剧情是它的骨骼,导演对它的塑造则是它的灵魂。而现在流行的现象就是谁都想尝尝当灵魂的滋味。


比如,一名小说家如果有当电影导演的愿望,他就应该通过让自己优秀的作品成为电影原本而进入电影界。他应以原作作者的身份与编剧讨论、修改剧本,观察导演在现场的指导,熟悉整部电影的制作过程,积攒电影制作的经验。然后带着这些经验进行专业的电影教育,学习电影哲学与美学理念。毕业后才能够有资格成为一名实至名归的电影导演。而不是靠着小说带来的人气、选择一群同样不专业的跨界模特当演员去拍电影。没有专业的灵魂,没有专业的演绎,就连原作也只经过了非专业性的编剧,骨骼无法成型,结果产生的作品只会是一团烂肉,还不如充气娃娃。


一名演员,如果经验丰富,对电影制作非常了解,那起点自然会比较高,如果想成为一名导演,只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和训练即可。但是如今一些想跨界成为导演的演员往往急功近利,靠着自己人气火爆的势头直接上位,当导演拍电影。结果往往只能给自己明明广受好评的演员生涯抹黑,挥霍了多年积攒的电影经验。


专业源自于教育和经验,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两者皆具,那么跨界就会自然而然,为自己的事业拓宽道路,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享受。如果能力不足,还非要霸王硬上弓,那只会丑态百出,连自己本身的专业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且,电影界并非无边无垠,它每一个阶段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种种忘乎所以的跨界行为只会白白占据、浪费资源,让有才之士得不到发展的机会。这种跨界现象不仅仅自不量力,而且自私自利。


(三)宫斗克隆兽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作为创意进行创作的作品不胜枚举。总体来说,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基础创作的方向有三个:史实事件、文化思想和野史小传。在史实事件的人物和故事的再创作上,中国已经有过许多尝试,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中国古代的政治、战争和知名人物都通过细心的刻画,鲜明地展现了出来。对于古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的刻画还缺乏像样的代表作,但这也实属正常。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历史需要非常专业的学者提供学术支持才可以准确的表现出来,而对于国学的研究至今才刚刚开始渐入高潮,以往没有能力尝试。针对思想的剧情对于绝大多数编剧来说也是非常艰难的任务,保证思想的严谨和深度之上还要确保故事的精彩度,对于任何创作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针对野史小传的创作就简单得多。首先,由于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并不处于历史长河的中心,对于他们的刻画也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其次,由于对于他们人生过往的记载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在故事的创作中也可以添加更多吸引眼球的戏剧效果。


正因为创作方面的难度较小,随意针对观众喜好的戏剧效果创作地更加自由,所以针对野史小传的作品如今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主题便是"宫斗"系列。


宫斗系列创作主要基于中国古代皇帝后宫中种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故事。虽然这种争斗是对人类智慧的浪费和亵渎,但故事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冲突紧张剧烈,受观众喜爱是必然的结果。如《甄嬛传》等优秀作品在中国影视界的确是闪亮的一笔。然而如今宫斗系列却逐渐产生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盲目扩张。许多制作方在发现宫斗系列的吸引力后开始大批量地快速生产,无数宫斗剧如雨后春笋般被制作出来,争先恐后地抢夺着市场。然而影视作品最忌讳的就是大批量快速生产。大量类似的剧情冲击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将本身有潜力的创作题材埋没。在制作上则是粗制滥造,用心程度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剧情、拍摄还是人物演绎上都打不到优秀作品的标准,只能沦为烂货,污染市场。由于宫斗系列对于演员外观有所要求,许多作品甚至完全抛弃演绎水准,只考虑演员的外形,结果在表演方面连还在表演系学习的在校生都不如。在这种畸形的制作下,种种不良上位事件也成了必然的衍生物。


在历史剧中,类似宫斗系列的创作毕竟只是配角,中国历史中还有着太多值得挖掘的创作宝藏。紧抓着一处资源不放手,而且还过度开采,结果只会让质量日渐下降。中国影视界应该杜绝这种粗制滥造的盲目扩张。


(四)小鲜肉魅惑兽


影视产业和任何产业一样,投入与产出都是重要的考虑元素。所有生意人都想要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加利润。而所有产业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历史表明,一切成功的产业都不能放弃对高质量的追求,否则就算短期获得利益,也必然不会长久。然而,历史同样表明,希望偷鸡摸狗赚快钱的人向来大有人在。中国影视产业现在也存在着向这个危险方向发展的迹象。而且大多都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一迹象主要表现在对"小鲜肉"的重用上。影视的主要消费群是社会上相对年轻的群众,所以影视的吸引力也主要针对他们设计。大量年轻人在欣赏影视时会带有许多不理性的选择,比如为了追星、为了颜值、为了噱头等等。这一弱点被大幅度地利用,影视制作方会为此抛开一切考量,纯粹为了取悦大众而选择演员和剧本。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影视也伴随着这个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餐化。演员演技的培养和剧本的成熟度都不再是制作方的重要指标。利用年轻、便宜的美型演员和没深度的轻浮剧本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得到观众的追捧,影视公司何乐而不为?


于是,剧本变得越来越简单,故事没深意、没内容不说,就连最基本的剧情连贯性都已经抛弃了。演员也不选择演技深厚的专业人士,只选择好看的。影视剧拍得就像模特走台一般,观众们看看帅哥美女互动一下就满足了。这类影视我之前称之为"模特影视",但如果继续这么堕落下去的话,也是在侮辱模特这个行业,只能称之为"垃圾影视"。


在这种病态的演员选取原则下,产生了大量的"小鲜肉"演员。这类演员缺乏经验,演技不成熟,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最可怕的是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极为渎职,连背台词、按时到场等等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都不能保证。更有甚者,稍有些许名气后就耍大牌、无视社会规则、不讲职业操守的厚黑一套倒是掌握得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他们已经不仅是放弃了身为演员的素养,连做人的起码底线都敢于践踏了身为人类的素养都视为无物了。这类缺乏起码素养和人格的演员不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表演不过关,连参加一些真人秀节目都表现平平,除了颜值毫无看点。


最荒唐的是,"小鲜肉"演员一旦出名,他们的酬劳也随着水涨船高,比一些演技精堪的老戏骨都要高,甚至高得离谱。影视公司也弄巧成拙,拍出了很多既不挣钱质量又差的作品。如前所述,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骨骼和肉体缺一不可,没有演技只有美型的演员根本不能称之为影视作品美丽的肉体,只是闪闪发光的腐肉而已。这类腐肉败坏了作品质量,从而最后也不能不成为收视毒药


当然,并不是说"小鲜肉"就不应该存在于影视行业,如果能沉下心来,专心修行演戏一行,"小鲜肉"也是可以成为值得称赞的专业演员的。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早日醒悟,不要等到年龄增长,美型不再,被人抛弃的时候才幡然悔悟。


东亚影视大一统之展望

取长补短


中国影视的"四神兽"归根结底的源头是影视产业中越来越浮夸的从业态度。影视产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由三大部分组成:影视制作方、影视人才(其中包括从导演到演员等所有创作人才)和观众。这四神兽的产生来源于这三大部分之间产生的一种恶性循环。影视制作方为了扩大利益、吸引眼球,去制作质量极低的作品。影视人才身为制作方的员工,为了迎合老板的口味,也出于自己的懒惰,不去修炼自身的专业素养,自己变成了质量极低的影视组成部分。观众的品味也变得越来越快餐化,毫无底线地追捧着质量极低的作品,为之撒钱。这样一来,制作方为了敛财,继续迎合着观众质量极低的品味拍出种种"垃圾影视"。最令人惋惜的是,无论是创意资源还是人才资源,中国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而这些极具潜力的创意和人才,在无比强大的恶性循环面前,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


如今,恶性循环已然产生,三大部分互相迁就、互相惯着,只会让中国影视变得越来越差,成为国际的笑话、时代的笑话。而打破这一循环的办法只有一个,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绝不简单。只要这三大部分中任何一部分的职业态度有积极的改变,能够带动着另外两部分发生积极的改变,那么影视产业整体就会有所改善。当然,最好是三大部分同时发力,都本着崇高的职业感和责任心正视问题的存在,不再粗制滥造,炮制浅显、低俗的作品。


整体来看,中国影视界存在的危害最为严重。而日本、韩国也各有各的问题。韩国影视界的黑幕已经严重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日本对于影视的投入过于苛刻、资金缺乏,风格也越来越低俗。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东亚这三个国家的影视产业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如果日本对创作的要求和严谨、韩国对影视娱乐的投入热情和中国影视的海量资源有效整合的话,一个繁荣健康、无与伦比的最新影视时代必将到来。


近几年,国际影视的领衔产业好莱坞已经走进了它自己的怪圈,为了商业化和简单化放弃了很多优秀元素,这正是它被取代的绝佳时机。无论是取长补短,还是自我提高,我都真心希望中国影视界不要再浪费自己宝贵的资源,糟蹋自己优秀的潜质,以真善美的艺术追求为国人乃至世界创造影视史的新高峰。




【作者简介】赵君阳,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影学专业毕业。


(博雅书院群友原创,转载务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人文科学文史荟萃

诗歌散文小说传奇

寓言故事段子小品

绘画摄影自然风光

 风物工艺艺术欣赏

中国学子博雅书院集群人文艺术交流展示平台;

本刊编委会和主要编审人员,由中国高校名校学子学人自由组合而成 。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