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来自“核污染区”的海鲜都不能吃了吗?
热度堪比春晚的3.15晚会之后,被各种假的吃的假的用的刷屏,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想我们应该是住在了一个假的地球......
央视爸爸说,有大量来自日本“核污染区”的食品流入中国,刚买的奶粉、麦片、大米、酒类都中枪,虽然现在事情已经有了一些反转,但还是在怀疑自己快要基因变异中对世界无爱了吧......
说好周末要去吃的那家刺身店,天啦噜他家海鲜不会是福岛来的吧?!
于是,同样堪忧着自己渺小的生命,又不愿相信自己就该这样离最爱的海鲜而去的本宝宝小智,号召来自智渔世界各地的实习生们搜罗来了一些资料,有日本周边海域的洋流扩散图,中国在那片海域进口较多的海产品的洄游路线,以及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核辐射监测数据.......
这就拿着它们来和海鲜吃货们一起来讨论讨论——福岛核辐射,咱们家门口的海鲜还能愉快享用吗?
为了吃,小智也是蛮执着的。(微笑脸.jpg)
我是“太长不看版”
但通过分析洋流走向,大部分辐射物已远离中国海域。至于大家关心的市售海鲜,根据洄游路线,明太鱼、秋刀鱼、银鳕鱼、鱿鱼等有被污染的风险,但经过查证各国对相关海域所做的放射性检测,这些海产品在检测指标层面上看大部分还是安全的。
虽然核污染食品敲可怕!但是!!我们要看它们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引入的放射性物质总量。(记住!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下面进入正文——
这张地图是前阵子红透大多数微信群的一张图:
这张图给人的直观印象大概有三点:
第一,日本核辐射遗祸海洋,罪不可赦!
第二,不好了核辐射到我们家门口了!!
第三,我不吃海鲜了还不行么!!!
先不下定论这是不是一张“造谣图”, 毕竟它到处可阅却始终无人认领。它在二月份红遍中国,却打着3月22日的日期,难不成是地震当年的3月22日?右下角似乎是发布机构,但是我们只找到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没有找到这个“国家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中心”。
同时,这张图的核污染散布方式比较符合中心抛散的模式,但是基于初高中水平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回忆回忆东北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好像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散布轨迹呀。
拿历史上的几次核泄漏事故作参照,辐射物质的扩散,主要途径有气流、地面径流、洋流、地下水和生物链。日本福岛核污染物最典型的扩散方式是在周边海洋、地下水污染扩散,继而传播到当地生物链中。首先,这次与切尔诺贝利事故不同,当年是大爆炸在短时间内向高空抛射了大量的辐射物质,然后凭借凑巧出现的东北风,对欧洲进行了大面积的扩散,日本福岛目前没看到这种情况。至于对日本地下水和陆地生物链的影响,在这里不讨论。此处我们关心的就是通过洋流扩散的这部分核辐射,及其对相关海域的鱼类的影响。
那我们就在这里提出三个问题:
1.核辐射污染物按照洋流扩散的话,会是大致怎样的方向呢?
2.通过洋流的传播,相关海域的鱼类受污染了吗?
3.中国的海域和其他沿岸国有没有相关的监测措施?
先上一张来自《高中地理参考图册》的洋流图:
图1 世界大洋环流图
来源:《高中地理参考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通过图1,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东部海域的洋流,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由西向东流动。福岛在日本东侧,这样看来,核辐射物质应该是先随着着洋流由西向东。回到渔业和水产品的范畴,大尺度来看,日本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相接的地方(图1),寒流和暖流的相遇产生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之后海流向远离日本的东太平洋流去。
不过,坚信“魔鬼藏在细节里”的小智,还是让“勇敢”生活在日本的小伙伴们,找了日本周边的洋流图来鉴别一下。
图2 日本近海的海流
来源:浅井建尔 「大人のための日本地理」(意译:《成人的日本地理》)
如图2所示,日本东侧主要为东北流向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 暖流)和西南流向的亲潮(Oyashio Current, 寒流)。黑潮对于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暖流,由于气候变动等方面原因的影响,黑潮每年在日本东海岸的接岸情况也略有不同,被细分为了A B C D 4种类型(图2)。黑潮和新潮汇合后,远离日本向东流走。
日本西侧的主要海流为对马暖流(Tsushima Warm Current),它是黑潮的分支。也是由西南向东北在经过韩国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Korea Strait)后分支为三个,覆盖了大部分的日本海和日本的西海岸地区。
图3 东日本主要鱼种的洄游情况与海流情况图
来源:日本水产厅
サケ: Salmon,这里是太平洋鲑,就是咱们说的大马哈鱼;
サンマ:Pacific Saury,是咱们说的秋刀鱼;
サバ:Mackerel,太平洋鲭鱼;
カツオ:Skipjack Tuna,鲣鱼,是类金枪鱼的一种。
图3中,日本东侧的两个黑色星号代表福岛核电站所在处,而中国和朝鲜半岛在日本西侧,而通过洋流走势我们知道,无论亲潮还是黑潮,向海洋扩散的辐射物质都应该是被裹挟着向远离中国海域滚滚东去了。
所以通过分析洋流,在核辐射泄露没有加重的情况下,吃货们可以先吃口卡比乐麦片压压惊了。
既然是北太平洋环流体系有可能率先受到“污染”,那就先来看看这大片海域的鱼类的情况吧。我们选择了这片洋区里中国进口较多的海产品种,来看看他们的洄游情况,以及是否有相关的核辐射监测信息与数据。
鱼儿们,出来见客啦!
鱿鱼
首先是烧烤摊明星铁板鱿鱼!
这是一种产于北太平洋的鱿鱼,也叫北太平洋柔鱼。我国于1993年开始对北太平洋柔鱼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目前捕捞柔鱼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年产量基本上在8-10 万吨。
鱿鱼的洄游路线:
图4 北太平洋秋季和冬、春生太平洋柔鱼的洄游路线
来源:The red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i):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the fishery in Japan
鱿鱼洄游路径在日本东侧黑潮逆流海区,以及黑潮和亲潮交汇区,达到性成熟高峰, 并随着亲潮冷水域的扩展, 开始向南洄游(马&陈&刘等,2011)。如此可见,鱿鱼也在可能被核辐射污染的水域内,值得关注。
再是“猫和你都想了解的“秋刀鱼。
秋刀鱼的洄游路线
来源:日本水产厅
秋刀鱼洄游路线如图5所示。蓝色部分为日本渔船作业的主渔区,其中中国台湾也在日本附近公海海域进行捕捞。秋刀鱼夏天在鄂霍次克海附近洄游,秋天沿寒流方向进行产卵洄游。此间沿太平洋沿岸南下,经过日本东北、关东地区,到九州附近。途中会经过福岛污染海域,因此在太平洋沿岸捕获的秋刀鱼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较高。
鳕鱼
这个大名鼎鼎的鳕鱼指的是太平洋真鳕,和中国人最熟悉“银鳕鱼”不是一回事哦。
图6 太平洋真鳕分布图
来源:日本水産資源保護協会資料
http://www.maruha-shinko.co.jp/uodas/syun/81-madara.html
http://jsnfri.fra.affrc.go.jp/zukan/madara/
如图6所示,太平洋真鳕鱼分布于北纬34度以北的太平洋海域,阿拉斯加暖流会流经在北太分布的太平洋真鳕种群;日本近海的真鳕鱼在太平洋一侧的茨城县以北,以及日本海一侧的山口县以北有所分布。产卵期间向浅海区域移动,目前对其洄游路线的了解较少。仅仅看分布位置而言,也属于能受到所谓的“污染洋流”影响的物种。
明太鱼
据说是“啤酒的最佳伴侣”的明太鱼干。它的学名阿拉斯加狭鳕。
图7 阿拉斯加狭鳕分布模式图
来源:
http://jsnfri.fra.affrc.go.jp/shigen/echocata/TopContents/Hokkaido%20Walleyepollock.pdf
北海道周边的狭鳕,分为太平洋系群、日本海北部系群、鄂霍次克海南部以及根室海峡4个系群,其中太平洋群体资源量最大。该系群主要分布于北方四岛太平洋沿岸一侧,12月至3月期间向喷火湾周围海域产卵洄游,其后大部分稚鱼向道东海域移动进行索饵洄游并在此性成熟,此后,在喷火湾周边海域产卵洄游和道东海域索饵洄游之间往复。 阿拉斯加狭鳕受到潜在核污染洋流影响的风险也值得关注。
图8 阿拉斯加狭鳕分布广泛(如图中斜线区域),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资源。
图9 图为阿拉斯加狭鳕在日本周围分布区域,按区域分为3个系群。红色区域为产卵场。
图8、9来源:
http://www.hro.or.jp/list/fisheries/research/kushiro/section/zoushoku/aqed1r000000099d.html
银鳕鱼
学名裸盖鱼。不过它在中国有了根据英文俗名来的新名字“黑鳕鱼”。正宗的日本料理店里,你点的“银鳕鱼”都会给你上裸盖鱼,对,银鳕鱼这三个字,也是日本人发明的。当然了,无论是日本人发明的“银鳕鱼”(裸盖鱼),还是中国人发明的“银鳕鱼”(犬牙鱼),它们真的都不是鳕鱼,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图10 阿拉斯加湾
来源: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http://www.adfg.alaska.gov/)
大部分裸盖鱼在幼鱼时期从阿拉斯加湾东部向西洄游,到达阿留申群岛、白令海等海域,并在性成熟后沿大陆坡回到东部海域。裸盖鱼的生活也会与阿拉斯加暖流有交集。
在北太平洋绕了一圈,我们又回到了日本,鱼儿们的最后一张照片是是日本周边渔场及鱼类的小全家福。
图11 日本周边的海流和渔场
左上角图标依次为:金枪鱼 秋刀鱼 沙丁鱼 竹筴鱼太平洋鲑鱼 比目鱼 虾 鲭鱼 鲣鱼 鳕鱼 鱿鱼 蟹
来源:
纵然有嫌疑的洋流(北太平洋暖流包括后续的阿拉斯加暖流)经过了这些海产品的渔场和产地,那么它们受污染了吗,受污染的情况有监测吗?
首先,可以看看国家海洋局做的监测和评估报告。
中国国家海洋局于2013年10月报告我国管辖海域未受福岛核泄漏影响。目前的核物质检测主要以134Cs+和137Cs+为主,其半衰期为30年(全文内容请参考: )
依然是刚才介绍的这些鱼类,我们来看看日本对相关海域及鱼类品种的放射性检测,均来自官方资料,以供参考。
日本的监测设置了一个基准值,100Bq/kg,这是日本水产厅规定的水产品放射性铯的基准值,因为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放射性物质中铯是影响力最大的。日本人对这个数字的解释是,假定食物的一半含有100Bq/kg的放射性物质,这样连续吃一年,所受核辐射为0.9mSv以下。医疗中,一次胸片检查的辐射量大概为0.4mSv~0.9mSv。也就是说吃了一年“受污染”食物,受辐射量达到或超过了做一次胸透的最上限,那么这个食物中放射性铯的检出值,是100Bq/kg或以上。(水产厅)
先看看秋刀鱼和太平洋秋鲑的检查结果,都没有超过100Bq/kg的基准值。
图中蓝色菱形 是秋刀鱼的检测结果
图中橙色正方形 是太平洋秋鲑检测结果
平成28年为2016年,以此前推。
来源:日本水产厅2016年12月
p.17
再看看鱿鱼类,这里包括了中国北方常吃的太平洋褶柔鱼,检测结果显示也没有超过基准值。
蓝色菱形是太平洋褶柔鱼的检测结果
红色正方形是长枪乌贼的检测结果
来源:
p.25
然后看看大名鼎鼎的太平洋真鳕,也是远低于基准值的。
来源:
p.28
再看阿拉斯加狭鳕,随着时间推移,放射性物质数值呈下降趋势。近两年的抽样检测数值都很低,如根据2015年4月17日检查,结果为:铯134为0.062Bg/kg,铯137为0.29Bg/kg
来源:
p.24
那有没有检出超标的鱼类呢?有的!
辐射数值较高的为福岛县的底层鱼类和天然淡水鱼
来源:
p.18
前两张图为底层鱼类,
第一张图中蓝色菱形为钝吻黄盖鲽,橙色正方形为石鲽;
第二张图为比目鱼;
第三张图为天然淡水鱼。
一直到2014年-2015年,这些福岛水域的底层鱼类,超过检出基准值的情况依然存在。而天然淡水鱼的检出情况也高于海水鱼,但是相比起来,养殖淡水鱼的辐射数值大大降低,远低于100Bg/kg的基准值。因为淡水鱼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养殖淡水鱼的图没有放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来源链接查看日文原文件。
再看看贝类的情况:
2011年~2016年贝类日本监测放射性铯数值
蓝色菱形:玄蛤,蛤蜊
黄色正方形:姥蛤(北寄贝)
绿色三角形:牡蛎类
来源:
p.18
在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前几天看到的另一个有关日本牡蛎的假消息“受到核污染,长到手掌大的牡蛎”。其实那就是太平洋牡蛎的一种,是一条Twitter上发布的宣传照片,然后上了国内部分新闻就成了人工黑的高级素材。不过这里的监测数据说明牡蛎的监测结果在2012年之后,也是远远低于基准值的。
2016年日本贝类放射性铯检测数值
左自上而下:玄蛤;蛤蜊;姥蛤;白线卷贝(日文汉字直译,拉丁学名为Buccinum isaotakii)
右自上而下:牡蛎类;鲍鱼类
来源:日本水产厅
p.27
同时,美国也做了相应的工作和核辐射物质散布模型。
NOAA(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曾于2012年进行过针对137Cs+的粒子追踪实验(E Behrens et al,2012),得出了如下结论:
首先,海洋中物质的被动输送主要取决于洋流流向和随之产生的旋涡(eddy)等的输送作用。在NOAA的研究中,137Cs+被视为可被海水输送的质点并忽略掉生物过程(如生物的富集作用等),模拟了在洋流的输送下的137Cs+传播过程。
图中分别展示了核物质进入海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5年,5年和10年后的情况。图中所展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经过2.5年后,放射性物质才开始渐渐进入中国海域。
除了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一直有监测相邻海区的洋流和海洋生物中的辐射物质含量,仅从我们搜集的资料来看没有找到能让我们担心的证据。如您感兴趣了解细节,请留言给小智。
因此,从检测指标层面上看是没什么太过惊悚的数据。并且各国药监局也多次修改进口预警,所以吃货们也暂且不用太惊慌失措。但关于核污染物延生物链进行富集和传播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与研究方向,小智也特别有兴趣和专家们进一步讨论研究。
终于到了你们要的结尾! 核辐射污染是个悲伤的故事,但也不是“辐射范围内的所有海产品”都不能吃了。还是要看具体产品的放射物质总量。作为千万吃货大军中的一员,小智也是很无奈啊......
另外,网传的一些变异鱼照片实际上是谣传。辟谣文链接在此
(英文):。
大意即这些照片的原出处都是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前,因此这些变异鱼并不能作为核辐射的影响的证据。
文中若有不当之处,欢迎专家们批评指正!也欢迎感兴趣的读者与小智进一步探讨!
在这里,再次高调鸣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的二师兄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智渔实习生们:
东京大学俞双颖、尹盛乐、庞雨萌,东京海洋大学房璐,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婷,中国海洋大学陈泽霖
他们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搜集整理了文章中引述的资料与监测数据,以及受核辐射影响的周边各个国家的诸多监测、研究和管控措施。你们是最棒哒!
— END —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作者 | 小智
跨界 | 多元 | 创新
www.chinabluesustainability.org
联系我们:info@chinabluesustainability.org
扫描二维码 关注智渔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