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EE创绿家-韩寒:探索中国可持续渔业之路

阿拉善SEE 智渔 2022-11-27

人物名片

 韩寒: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阿拉善SEE2016年度创绿家



韩寒笑言:“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听话的乖孩子,但我又是


屡屡在人生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熟悉我的人都惊叹意外我的选择,不过,后来又觉得一切合情合理,这或许是最符合我个性的结果。”


学霸的环保情结


韩寒1980年出身在湖南省长沙市,1988年海南建省时随家人迁往海口。


虽然生活在浩瀚的海洋旁,但她从小向往着广袤的西北大沙漠,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沙漠变绿洲。怀揣这个志向,作为一名“学霸”,高考前虽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读国际会计专业,但她不假思索地回绝了,高考后立刻填了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和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作为第一和第二志愿。1997年夏天,她被南京大学录取,成为一名环境化学方向的本科生。


大学期间,除了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学习,韩寒还阅读了大量与环保有关的书籍,一些国外书籍对她影响甚大,比如利奥·波德和约翰·缪尔的著作,以及提出“小的是美好的”舒马赫,这些都让当时还读大一的她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把环保作为奋斗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北方沙尘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洪水肆虐等消息,让我开始关注环保,但由于大西北情结,我当时还是对治理沙漠情有独钟。”大学期间,韩寒还和好友去内蒙古恩格贝沙漠当志愿者,参与当地沙漠环境改造,在改良过的沙地上种西瓜蔬菜。在太阳暴晒的两个星期里没有水洗澡,也让她初次体验了环保理想与骨感现实的距离。 


2001年,韩寒赴美留学,继续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学习,2007年秋携一家四口回国定居海口。2008年至2015年,她先是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两年,期间给奥地利驻华使馆做过环境保护领域的商务咨询。由于具有国外留学背景,在环科院时曾偶遇国际NGO组织——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FP)在海口调研,为他们做翻译的机会中,韩寒嗅到了渔业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当时立刻说服所在单位和SFP开始了合作。这是她第一次深入接触国际NGO,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不同于当时工作的领域——渔业可持续发展。


2012年,韩寒参加亚洲水产圆桌论坛


初涉水产渔业保护


SFP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帮助水产养殖和捕捞业改进生产和管理模式,维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增加捕捞和养殖的水产品供应,指导人们进行负责任的水产品选购,确保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从事水产渔业保护,韩寒认为是顺应命运和自己本心的安排。“我在南京读书时做的是环境化学机理研究,在美国读书时做的土壤物理和化学研究,在海南省环境科学院工作时也是热带雨林保护政策研究,都和渔业或海洋没有任何关系啊,更何况我一直迷恋的是西北沙漠那个最缺水的地方,谁会想到后来会从事水产渔业呢?或许命运总是有最好的安排吧。五年的时间把我洗脑成了一个追求海洋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所谓的蓝色可持续发展力的忠实粉丝,让我看到了在这个领域的机遇,同时也是责任。”


韩寒在SFP期间的主要工作包括与水产品零售商沟通呼吁其采购获得绿色认证的水产品,从而在水产品供应链上,通过零售商倒逼生产者采用更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养殖或者捕捞,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获取水产养殖的改进技术,以帮助养殖户改进生产方式。 


2014年,韩寒和东南亚同事一起


韩寒和SFP团队在苏格兰考察


SFP在全球拥有60多个员工,分布于全球十几个国家。2014年年会上,全球员工不记名投票,韩寒被票选为“最佳员工”,这说明大家对她的工作非常认可。但是,因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理念和SFP存在一定差别,他们是站在西方的文化和价值立场上,而韩寒想创造真正适合中国的模式,她选择了离开。


2015年,韩寒辞职创办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渔”),这也算是圆了她大学以来创立本土环保NGO的梦想。


对此,韩寒笑言:“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听话的乖孩子,但我又是屡屡在人生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熟悉我的人都惊叹意外我的选择,不过,后来又觉得一切合情合理,这或许是最符合我个性的结果。”


智渔:一个非典型环保组织


海南是韩寒的第二故乡,其熟悉和亲切感已经超出了出生地能带给他的感觉。远渡重洋之后,她似乎才更发现它的美好和单纯。“海南的自然环境资源、热带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等都不逊色于中国其它地方,甚至更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是,不得不说,令人遗憾的简单粗暴的开发、不争气的当地执政能力的低下、以及过去薄弱的文化和教育底子,都让这里的环境宝藏接二连三地消失在我们的叹息中。”这些都促使韩寒对智渔进行思考。


智渔是中国本土第一家致力于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NGO。通过跨学科、多视角、贴近行业的综合研究与实践,在协调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政府、养殖户以及渔民合作,从而实现水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减少捕捞和养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智渔看上去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非典型性环保组织,虽然低调,但它已携手其它机构创建全国性的“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心怀整个公益行业。一些水产渔业领域的企业、学者、媒体把智渔视为SFP的后继者。 其实,智渔借鉴了SFP的工作模式和手段,但是更注重本土化的创新。 


2015年末,韩寒组织首届海洋公益论坛


“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可能比国际机构更懂得如何凭借对中国市场和社会的文化感知力,建立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信任,从而逐步影响他们的观念、协助他们更新技术手段和优化系统制度。”


虽然智渔面对的工作对象很复杂,但他们的目标并不复杂。据韩寒介绍,智渔希望扮演一个催化剂的角色,来催化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这类变革包括政策管理、经济发展模式、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让资源更优化配置,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人有安心可口且营养的水产品吃,同时渔业赖以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得到保障。


结缘创绿家


因为一直关注国内的环保组织发展,韩寒很早就知道创绿家了。 但是真正结缘是2015年12月初,他们创办首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时,邀请了SEE的张卫来海口做演讲嘉宾,经他“鼓动”,韩寒决定申报创绿家。


“智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从机构的模式、发展阶段来看,可能都不太符合创绿家对申请者的定义,我也一直清楚我们来创绿家并不是冲着钱来的,而是希望能跟国内同行建立更多联系,也引起国内社会投资者的关注。”在答辩过程中,韩寒最担心的事情也就是如何让大家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申请创绿家。“其实,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说出我的真实想法就好了。事实证明,创绿家评审团队是非常包容、非常强大的。”

让韩寒印象最深刻的,是终选答辩时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尤其有几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觉得有一种默契,就是心有灵犀、志同道合的人,虽然我们各自从事的不同领域的环保工作,但是我觉得非常容易理解各自处境。”这次评审经历也让她认识到智渔的幸运,“创绿家队伍中,还有那么多创始人和机构在艰难的寻找生存空间,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比我要大得多,但依然这么乐观努力,我更没有理由懈怠或放弃。跟这么多创绿家伙伴一起同行,让我有了更多元的视角、更包容的心态,更成熟的看待这个世界,看待环保和发展。”


探索中国可持续渔业之路


“创业者应该经历的一切困难我都在经历着,或即将经历。”虽然过去五年里,韩寒也是一个人代表SFP在中国开展工作,但那样的挑战远远比不上自己创立智渔以后的压力之大。


韩寒参加2016中美海洋公益活动


在她看来,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的获取和培养。“环保NGO似乎不可能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有多大的吸引力,真正合适这类组织的人才有点可遇不可求。海口偏居一隅,小地方更是难吸引高水平的人才放弃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诱惑。年轻人如今都怀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躁动,很少人可以沉下来在一个地方坚持做一件事。这是社会和时代的自然变化,我必须接受和适应。”


但她积极地寻求人才解决之道。韩寒介绍,当年在SFP工作时,他们的员工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也没有等级森严的内部管理,这需要工作人员非常自律自觉地开展工作,每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全能手,沟通、研究和差旅会务都得自己亲自安排。“我想沿着SFP当年灵活的在家办公模式,借助当今互联网通讯的便捷,探索如何在中国搭建一个更加多元、开放、高效的网络式合作团队,让所有能够和愿意参与我们事业的朋友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作用,同时也收获自己的成长。”


韩寒认为,智渔带给社会的影响可能不那么容易在短时间里看得到,也不是那么显性和可量化的,但她坚信智渔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在温和地推动人们用跟传统观念、行事方式不一样的方法去管理和利用渔业资源。


“我期待智渔是一个小而专的机构,专注于自己的模式,不断创新、深耕这块领域。更希望智渔能启发公益圈之外的个人和机构,能带动更多的力量去思考我们跟自然的相处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我希望能探索一种新的公益组织模式,能把各种利益相关方群体中的那些有可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连接起来,让每个人手里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对于未来,韩寒认为在多方努力下,中国渔业保护必将越来越理性化、科学化,那时,我们将看到市场上消费的水产品更多来自少排污、少用药的鱼塘,来自不会伤害海豚或海龟的捕捞船,来自不会导致赤潮爆发的海湾养殖基地……


快问快答:

“公益事业需要高质量人才”



SEE:公益人是否意味着低薪?无前途?

 韩寒:当然不是,薪酬和能力匹配,要想发展公益事业,就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一定需要相匹配的薪酬。


SEE:所理解的“创绿家”含义是什么?

 韩寒:创是创新,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突破社会传统路径;绿是可持续发展;家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力量。 


SEE:关于公益环保,最想对阿拉善SEE说什么?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韩寒:希望SEE能引领中国民间社会资本,用专业的态度和水准来培养专业的中国民间环保NGO力量。


SEE:砥砺你前行的一句话是什么?

韩寒: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SEE:对自己当下的状态是否满意?为什么?

韩寒:还可以,觉得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SEE:关于公益环保,最想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最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什么?

韩寒:脚踏实地,继续前行。


   —— END ——   


本文转载自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联系原创作者获得授权


 编辑 | 卢书怡 

排版 | 马婷婷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