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nar精选 | 来听海南环保圈达人聊湿地保护与社区发展!
提问!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是——?
森林、海洋和....和啥来着......
不会的罚站墙角了啊!
初中地理老师可没少敲过黑板告诉我们
“湿地是地球之肾”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全景图(摄影:陈松)
作为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
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时
也面临着退化乃至消失的危险
这些风险也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渔业社区
带来不可持续的挑战
......
今天智渔Webinar又请来了——
周志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以下简称GEF海南湿地项目)经理。当年学英语专业的周老师,02年意外“入坑”环境保护领域,从中德热带雨林项目,到欧盟农业项目,再到如今的GEF湿地项目,不知不觉已经跨界到环保领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15年,妥妥的海南环保圈达人没错了!
周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湿地保护和社区生计”——GEF海南湿地项目如何在本地开展湿地保护实践;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其中包括与智渔合作),在湿地典型区域(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探索湿地保护与渔业社区生计两者的平衡。
智渔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很高兴能给大家做分享!
我所在的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核心目标是“加强湿地管理效能、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保护”。这个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海南省林业厅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执行。
为什么要保护湿地?我们又为什么要探讨“湿地保护与社区生计”的平衡呢?
其实,相比起海洋、森林等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人类文明多发源于河流流域,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印度恒河等;进入工业时代后,城市和工厂也多沿河或依入海口而建。人们的水稻种植、渔业捕捞、养殖、观光旅游等直接生计来源,也都依赖着湿地。
而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加速攫取,湿地正面临着被过度利用的挑战。湿地周边的人类活动如围垦、高密度养殖、过度捕捞、旅游地产开发等,侵占了大量湿地面积,严重影响了以湿地为栖息地的候鸟及滩涂物种的生存,湿地周边的社区发展也变得不可持续。
今年海口市通过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及《海口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海口从2017年起重点规划建设4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和1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因此,在红树林湿地面积大、且计划创建成为世界湿地城市的海口,开展湿地保护工作非常迫切。
2013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围绕“增强湿地保护体系管理效能”这一大目标,从政府、保护单位以及协调跨部门合作三个层面,在海南各个湿地保护区开展工作。
在我们的各个项目点中,就“社区”层面,也就是在湿地周边的可持续生计探索实践上,我们主要集中在东寨港和新盈两个区域,刚好这两个区域的工作都有智渔的参与,就拿它们作为案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依傍着茂密的红树林,渔业成为保护区周边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但是,不可持续的捕捞和养殖也给这片红树林湿地带来了巨大威胁。而随着保护区规划扩展、“退塘还林”政策的推行,原本就在城镇化改造中处于劣势的居民们,也同样需要面对失海弃船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巨变的考验。
为了探索湿地保护和渔业社区的平衡发展模式,项目与智渔合作开展了东寨港周边社区调研,希望给湿地周边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规划和操作建议。
调研后我们了解到,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在于密集养殖塘和村庄的污水排放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大规模的鱼塘养殖造成海岸线硬化,使得原本动态、有活力、适应性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时难以恢复。
基于我们对社区养殖和捕捞状况的调查,我们编制了一份《东寨港周边社区可持续渔业操作指南》,对这片区域的捕捞时间、作业区域、养殖方式进行可持续性引导,希望在社区推广,以缓解渔业和湿地保护的矛盾。
但前期工作表明,当地渔民养殖户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驱动力弱。即便环保部门已经颁布了许多管理法规、条例,也依然面临难以管理、监督的问题。
在和智渔重新讨论后,我们打算从市场的角度入手,尝试从引导市场终端的可持续性消费,来倒推渔民养殖户做出捕捞方式、养殖方式的改进。我们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东寨港周边常见水产品可持续消费指南” 及“违规渔网渔具图例”,并在保护区周边的餐馆、农家乐推广,希望从引导消费者上做尝试性的努力。
而在我们另一个项目点——海南西海岸的新盈,则面临着湿地公园经营主体和当地社区的矛盾。
尽管新盈红树林湿地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持“保护优先”为原则,但社区居民对公园建设仍然持戒备态度,害怕被剥夺居住权和生计来源。所以项目的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帮助居民转变思路,尝试依托湿地公园的保护,为居民引入更多的生计来源;二是帮助经营主体在公园建设过程中考虑社区生计,避免出现在其他开发项目中常见的当地居民无法分享开发收益的问题。
考虑到当地社区生计来源有限、收入水平较低的因素,我们在以下几个层面探索保护和发展的平衡:
1. 开展生计调研、编制生计规划(借鉴自四川生态旅游研究所沈尤老师的“永续社区”案例)
通过实地调查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了解当地的政策、法律环境,提出能够平衡湿地保护和社区发展的替代生计,让当地社区“增值”发展。
2. 浅尝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模式
项目希望湿地公园开发能真正孕育社区内部的活力,因此尝试在当地的东场村开展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假期。于去年10月组织了约4-5个家庭(20余人)的生态旅游团队到东场村体验6天5晚,团队进行了挖螺比赛、自然观察、割胶、自然创作、观鸟等活动。项目希望通过生态假期,让当地村民体会到开展生态旅游能获得的最直接的收益,在原有生计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业态。
3. 编制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商业计划书
我们正为公园开发提出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产品类型、资金投入和有效管理的建议;制定湿地公园开发利用的商业路径、模式与方法,让湿地公园的发展与社区发展相互衔接。
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常遇到许多组织也会遇到的类似问题,比如发展和保护在很多人认为一定是对立的;比如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社区建立联系,建立联系后可能因为项目周期短难以持续地“陪伴”,以及由于资金、人力、时间各方面的原因带来的一些限制......
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我们仍然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未来可能持续或者被推广的样本,在摸索中推动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社区与湿地的和谐发展。
本文整理自智渔第32期Webinar(2017年8月10日),在嘉宾周志琴老师的演示文档及录音的基础上整理成文。
您可能还想读——
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可持续渔业在东寨港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探索
【什么是智渔Webinar】
智渔Webinar,是智渔打造的(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就是挺高大上的)线上分享平台!我们依托视频会议工具,邀请各领域专业人士,面向广大志愿者在内的智渔全球团队,每两周发起一次线上分享。
Webinar以“跨界多元、开放共享”为理念,搭建了智渔全球团队与国内外优秀人士对话的桥梁,同时在传播共享中,逐渐发展成“学习型智渔”独特的知识传播品牌。
【怎么参加?】
目前,智渔Webinar听众只面向志愿者在内的智渔Big Family成员,如果您想参与Webinar,欢迎戳链接:加入我们,报名成为智渔Big Family的一员。
如果您想作为讲者,与更多年轻人分享您的思考,欢迎评论区留言或邮件联系lu.shuyi@chinabluesustainability.org
我们的分享主题涵盖渔业(捕捞、养殖、饲料、种苗、病害...)、环境污染、物种保护、海洋生态、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CSR、数据跨界应用、可追溯技术、自然教育、艺术与慈善等诸多方面,欢迎您带来更多跨界思考!
—— END ——
本文为智渔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整理 | 秦圆圆
编辑 | 卢书怡
排版 | 卢书怡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