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终总结
题图:Sunny / Dribbble
2018 ,即将结束。
基于时间的总结文章通常会赋予时间以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那么,先来弄清楚一个问题:时间是什么?
长久以来,时间一直是宗教、哲学及科学领域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学者们尚且无法为时间找到一个可以适用于各领域、具有一致性且又不循环的定义。然而在商业、工业、体育、科学及表演艺术等领域都有一些各自来标示及度量时间的方法。一些简单,争议较小的定义包括“时间是时钟量测的物理量和时间使得所有事情不会同时发生。哲学家对于时间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时间是宇宙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会依序列方式出现的维度,像艾萨克·牛顿就对时间有这样的观点。包括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及伊曼努尔·康德在内的另一派认为时间不是任何一种已经存在的维度,也不是任何会“流动”的实存物,时间只是一种心智的概念,配合空间和数可以让人类对事件进行排序和比较。换句话说,时间不过是人为便于思考宇宙,而对物质运动划分,是一种人定规则。
既然避免不了唯心,那就选择我认可并且喜欢的定义:时间只是一种心智的概念。
基于这一点,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人们不思考来强化时间的概念,那我们基于「时间」的记忆便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想法?
所以,我们一定得记录,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让时间在某种介质中定格。往大的说,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与衰老和遗忘抗争,在与这基于心智的概念周旋。
这就是我为了定格 2018 做出的努力。
写作
未曾想,2018 年我竟然写了 268 篇文章,公众号也基本做到了每日更新,文章涉及读书、编程、设计、思考、教程等内容,通过这种输出强迫自己去输入新的知识和信息,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很多拥有相同兴趣的博主。总体来说,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如下:
感悟类
教程类
读书
在微信社群和 Telegram 群建立了「每周一书」的栏目,结合 Twitter 和 Google + 上的受众,目前已聚集了超过 10000 名读书爱好者,该栏目持续更新 73 周,不敢说其中的书籍自己都仔细看过,但也大部分在一周的时间里面用心翻过。
书籍清单如下:
生活
25 岁的时候拥有一样东西和 60 岁拥有同样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体验。生活我一直持有的观点就是:我们这一代如此明显地爱钱,以此不拖累自己在乎的人,关键时刻还可以站出来帮助他们。
所以,除却家庭背景、出生地点等不能改变的东西外,我尽可能去提高自己。
2018 年初,我还是一个体重不过 115 斤的瘦子,虽然很灵活,但是很多男人基本的负重工作也不能做的很好,经常会脖颈酸痛,现在我已经完成了增肌长壮的目标,从 7 月份开始,我针对性地加大了吃饭的量和频次,加上一定强度的力量练习,体重一路增长至 140 斤,然后开始有计划的有氧运动,体重目前已经稳定在 135 斤,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提升。我得感谢那个风雨无阻跑去健身房的自己。
工作上,我也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从 2017 年对区块链的痴迷,到如今可以对区块链技术以及应用如数家珍,离不开自己埋头查阅资料、敢于实践的好奇心。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技术是中性的,当它用于割韭菜那就是传销和诈骗,用于革新现有业务场景,它带来的想象空间将是无比巨大的。我会抓住这个机会的!同时,我很渴望成为自由职业者,今年我踏上了坚实的一步。
情感上,我不想讲太多。我几乎坠入到虚无之中去,还好自己及时管住了自己,没有打破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如果从传统的道德层面上去评判我遇到的和我做的事情,我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是,我也明白了,再次确认了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伴侣。嗯,我成了对感情理智的人,看起来有些冷血,因为我也怕了。
对各种好玩物件仍旧保持着足够的好奇心。买了第四代的 Apple Watch 和 Kindle Oasis 2 ;开始为各种服务(软件/教程/游戏)付费;为了看一眼英伟达的办公地点特地跑了一趟上海;开始喜欢电子音乐。
另外,零零散散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带着父母还有姐姐姐夫在杭州吃了一顿海底捞,我们这一家人相聚太不容易了;像小孩子一样每个月都要给快 90 岁的奶奶打电话,希望她健健康康,笑声如故;和陈伟达在一起吃火锅点了猪脑,真酸爽,希望他前程似锦;人生第一次去了 High 吧,居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认识十多年的人一起逛街,这种高级的快乐可比廉价的新鲜感来的舒坦的多,我确信。
最后
那 2018 年我有遗憾吗?有,可是我从来不会走回头路的呀。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长大了,谁也不能再说我是一个孩子了,不接受任何批评。🤣
说点 2019 的期望吧,我还会继续爱着这个扯淡的世界,活在热爱里,绝不堕入虚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