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环境整治细“梳妆” 村容焕新增“颜值” ——田家庵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

2017-06-15 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发布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以订阅哦!


       王二柱老了,但心不老。

  他说他有三个爱好,一是打牌,二是聊天,三是锻炼。

  现在好了,他的这三个爱好,在家门口都得到了满足。前不久,村里把污水沟清了,断墙推了,垃圾运走了,还建了个文化广场。每天吃过晚饭,王二柱和他的老伙伴们就来到文化广场,在树荫下打牌、聊天,时不时还到旁边的健身器上去扭扭腰肢,甩甩胳膊。“哎,这日子可真舒坦,出气也痛快着哩。”王二柱笑呵呵地说。

  王二柱是田家庵区曹庵镇宋王村的村民,对市里搞的整治农村环境,打心眼里拥护。“好啊好啊,政府搞这个活动,真是好哩。”

  王二柱说的“这个活动”,是我市开展的“向垃圾宣战、建美丽家园”农村环境集中整治。


  目标:两整治一提升

  ——革陋除弊作优环境扮美生活记住乡愁

  建美丽家园,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是“村容整洁”。

  田家庵区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在田家庵区下发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中,我们得到了答案。

  “整治环境”就是要农村变美,生活更好,乡愁愈浓。

  农村环境整治,顾名思义,一是清洁的,二是生态的。在田家庵区具体来说,有两条标准,一叫“两整治”,二叫“一提升”。

  “两整治”——“治脏”和“治乱”。治脏,把陈年垃圾、积存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清除,让它干净起来。治乱,清理乱堆杂物、乱搭乱建、乱排污水等,让它整洁起来。

  “一提升”——提升以“清洁水体、增加绿量、维修道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标是:清清溪水、绵绵绿色、畅洁大道。

  总之,是要让过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之地,改善环境,改变陋习,“文明”起来,“生态”起来。

  抓好顶层设计,为整治行动“掌好舵”的同时,田家庵区强化资金保障——财政列支5800万元专项用于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市场联合询价、审计部门审核把关,制定出台了《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取费标准》,明确垃圾清运、道路维修、墙体粉刷、苗木种植等9大类项目控制价格,确保资金使用快捷规范。


  成效:村庄清洁村民自觉

  ——洁净向我走来我为洁净添彩

  一块抹布、一把扫帚、一部手机。早晨7点,史院乡村民王萍如往常一样,准时带上自己的三件“法宝”志愿上岗——在新建的红池广场巡检,擦去广场文化石上的尘土,发现垃圾就清扫进垃圾桶。随后,拍照片上传到乡里的整治垃圾微信群。

  “建广场前,这里是块空地,挤满乱搭建的房屋,有的人就把垃圾往里倒。俺也倒过,现在想想挺后悔的,就出来尽份力。”王萍说。

  “广场修好了,俺家是广场前的第一户,现在可以说是门面啦,房子周边漂亮了,里面也该弄漂亮些,俺家趁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屋内都铺上了地砖,进门要换鞋喽。”村民杨业奎也告诉记者。

  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今天的新广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带来的村貌之变,也刷新着人们对过去村内环境脏乱差的概念和村民落后保守的生活习惯。

  “农民既是环境整治受益方也是责任主体。能否把农民真正组织发动起来,也是活动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在整治过程中注重对群众的宣传发动,设置宣传点和宣传栏400余处、悬挂宣传横幅千余条,发放《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余份、宣传手提袋1.5万余个。”区文明办有关同志介绍说。

  当人们意识到清洁、健康的意义和好处时,真正的“文明”、“生态”也就一步步向他们靠近了。目前,由村居出物出资、居民自愿出力,已完成村边、路边、水边植树1.5万株,播撒各类花草种籽1000余亩。

  据统计,目前,全区整治自然村庄160余个,清除各类陈年垃圾、渣土、农业生产废弃物3.6万车18.2万吨;共清理各类杂物堆2.3万处,拆除乱搭乱建881处1.6万平方米、破房烂屋388处3.2万平方米、残垣断壁492处、破旧牛栏鸡圈1768处;清淤疏浚、综合治理河塘沟渠等黑臭水体430处7.8万立方米;修缮生产生活道路68条近10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74盏。


  经验:城乡环卫一体化

  ——长效机制为成果“保鲜”常态管理让“颜值”永驻

  在安成镇下陈社区采访,听到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日子过得安腾哟!和城里一样!”

  “和城里一样!”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叹,他们用这样一句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内心的幸福感。也描绘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

  6月9日,全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现场会在田区召开,站在下陈社区,许多观摩干部感概:这里就是城市!同时,他们在沟通交谈时,生动比喻城乡一体化:“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打开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水闸,消除城乡之间原有的堤坝,让城乡统筹之水顺势而流,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

  农村环境整治任务重,绝不是通过搞一、两次会战,就能全面清理垃圾。需下深功夫,做细活。如何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对此,田家庵区的回答是——长效管理机制,为整治成果“保鲜”。

  宋王村村民徐家让开了一个小卖部,如今他进货又多了两个品种——点断式垃圾袋和垃圾桶。“这个月,我进的50多卷垃圾袋和10多个垃圾桶全部都卖掉了。”徐家让告诉记者。

  “区里投入近30万元,在宋王村建设了地埋式垃圾中转站。以往垃圾中转站都是搭建房屋,垃圾的异味无法控制。现在改为地下收纳,在地下埋入了三个带有密封盖的专用垃圾大桶,地下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细菌产生的异味。所以,我们也引导村民们源头治脏,垃圾袋和垃圾桶也就畅销了。”一位镇干部道明原由。

  如今,每天早晨7点,村民们只需将垃圾袋或者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前,环卫车就会“雷打不动”地逐巷逐户去收,然后统一送到垃圾点处理。

  宋王村的现象是推进农村环卫市场化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目前田家庵区在安成镇、曹庵镇和史院乡引入了市场化环卫管理,舜耕镇纳入城区环卫系统,实现了农村环卫专业保洁全覆盖。目前,3个农村乡镇共招标引入环卫公司2家,拥有专业保洁人员266名、垃圾收集车辆106台,日清理垃圾能力75吨。

  同时,为保证保洁质量,田家庵区建立了区文明办、环卫处和所在乡镇多重监督考核机制,专业检查与村居评价相结合,进行日检查、周巡查、周考核、月排名。对招标引入的环卫公司承包经费根据日查基础台账扣分情况,分季度予以兑现,对年度综合考评低于85分的不再续签合同,对一年中3个月综合评分低于85分的立即解除合同。仅2016年,就根据考核结果罚扣37.7万元。

  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田家庵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积极破解整治反弹问题。

  漫步乡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思想观念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超越和升华,“美丽家园”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幸福轻轻柔柔地叩响了农民群众的家门。(来源:淮南日报  记者 张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