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bc360兰迪学科英语李晶:小班课与1对1不会互相取代,而是长期共存

爱分享的 青桐资本 2019-05-19


abc360兰迪学科英语,国内在线教育平台唯一同时获得阿里、腾讯投资的企业。




11月1日的“青桐大咖说”第7期,abc360兰迪学科英语创始人李晶分享了自己教育创业路上踩过的坑。在线教育普遍试水小班课,李晶又如何看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enjoy: 

1

abc360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赛道里,abc360算是进场比较早的选手,比51Talk也就晚了几个月。2012年年初,abc360正式起步,最初的切入点是菲律宾外教,专注做成人口语1对1教学。


当初想到做这个业务跟我在日本的工作经历有关。创业之前,我在日本写了6年多的程序。那段时期,我见证了日本语言在线培训的兴起过程。


曾经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我感受到对于成人来说,1对1短式高频的学习方式很有效。所以,我也想带着这个方式去解决成年人的英语口语问题。


abc360借助了互联网思维,刚开始的前两年我们想把它做成一个C2C的业务,所以就大胆的把互联网思维加入到运营过程中。


我们的策略是先不要从业务上赚钱,而是先把业务做起来。我们平台上线了大量的课程品类。2013年年底数据达到最高峰,仅仅是英语口语相关的大概有47门课,涉及教材200多套。当时老师的数量还没有教材的数量多,老师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加之我们也没有办法对老师做行之有效的管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2014年年初拿到一笔天使投资之后,我们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前进方向。


实际上在2014年上半年,我们并没有完全确定走最终的B2C网校这条路。当时,我们找到这样两个切入点:

1.网速的问题。当时的教师在菲律宾,学生在中国,决定相互之间通话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网络。

2.老师的管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两个业务痛点,我们决定在菲律宾建设教学中心。这件事情有点像电商去线下建仓。我们开始把这个业务往重的方向去做。2014年上半年花了几个月解决这个问题之后,用户的体验直线上升。


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契机,abc360开始逐渐往B2C网校方式去走。我们对后端老师的管理,对教学中心的建设做得越来越重。


同时,我们课程品类做得越来越少。2013-2015年,我们平台上的课程品类从47门砍到17门,又从17门收缩到4门。2016年,我们又把4门精简到2门。2016年10月,我们确定只做1门课,这应该算是abc360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我们一边做整体业务收缩,一边意识到这个行业有两个趋势:

1.在2015年下半年,少儿业务开始有非常明显的增长迹象。

2.成人一对一业务运营模型不是那么好。成人客户的完课率其实是有天花板的。

即使你的教学产品做得出类拔萃,但是其他影响因素太多导致完课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续费率也不高。在成人客户的生命周期里你能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同时,成人客户转介绍率低,所以大量的新客户获取必须靠市场新迁拉动。


在2015年年底,abc360正式调整业务:业务重心往少儿转移;探索小班项目的运营。2016年年初,我们推出了小班项目“兰迪学科英语”。 

2

新品牌“兰迪”的诞生


abc360经过四年多的市场运营,其实留下了过多的成人痕迹标签。“菲律宾外教”、“1对1”、“成人”这些标签都不利于我们转型做少儿。


我想,反正当时abc360在行业里积累的各方面资源还不雄厚,即使换一个新名字从头做起,也不会承受不了。


所以,我们就决定用一个全新品牌全新名字。“兰迪”来源于两个英文单词,Learn and Discover。兰迪正好是Learn的“L”,and的“an”,Discover的“di”,拼在一起。


Learn和Discover是当初我们给这个新品牌赋予的两个含义:课程能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够通过课程去探索认识外面的世界。


我们对教师、班型、单价都有一个在当初看来还是不错的规划。教师,我们一定要用的比1对1的好很多,所以我们给教师的薪资比较高;班型,既然要跟1对1拉开差距,那差距就要越明显越好;单价,市场既然已经被1对1教育开了,那我们定一万多的价格,应该问题也不大。


带着对兰迪项目这样的规划,我们开始研发课程,前前后后找了大概100名学生陪着一起打磨钻研。2016年6月产品上线。3个月之后,我们基本上完全推翻了当初我们对兰迪的关键设想,包括教师、班型、单价。


问题在哪儿呢?在于我们对产品初期的规划过于理想。


首先是单价,我们觉得1对1两万多,小班一万多应该也卖得掉。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家长觉得1对3,1对4的课程,价格就应该是1对1的1/3,1/4。


家长觉得30分钟的课如果3个孩子在上,一个孩子就学了10分钟,不能保证孩子之间正常的沟通和效果。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这种除法是不对的,学习不能这么算。


其次是教师,我们当初给教师的工资是非常高的,比1对1高很多。但是,我们发现比1对1老师高很多工资招来的那些老师,其实给到客户的感知体验并没有比1对1的好很多。


所以,我们就把对教师的要求,从光鲜亮丽的背景到更关注教学经验;

班型从当初的1对3,1对4降成1对2;把整体的客单价,从一万以上降到了一万以下。


经过这次调整之后,我们的业绩得到快速的增长,很快我们单月营收突破一百万。 

3

每个营收数据背后的问题


兰迪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营收突破一百万后,困扰我们的是排班问题。当初小班的排班我们是采取借鉴线下学习“三固定”方式(固定老师,固定同伴,固定时间),后来发现这个排班的效率非常低。把同样时间,同样级别的孩子凑到一块儿,中间的沟通撮合成本非常高。


后来,我们把“三固定”式排班,演化成一个“班级池”的概念,就是把几十个孩子凑到一起,然后根据这几十个孩子的课时量,匹配大概5、6个老师。相对来说,孩子是在非常自由的选班,跟固定排班的模式做了一个综合。


营收达到五六百万的时候,我们开始发现运营的问题。排班更多是在前端消耗,后面运营如何提供标准化服务,问题就凸显出来。


把运营方面的问题解决之后,营收突破了千万,又暴露后端教学的问题。早期的时候我们自己有一套标准化课件,老师数量一百以内的时候,我还可以通过人的干预来管理。当教师人数超过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时候,再依靠人的辅导跟进就很难解决整体教学标准化问题。所以,我们又开始改变教学流程,改进质检流程。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的营收又开始往上增长。今年9月,我们的营收也到了四千万。这个量级应该说是目前小班领域里面营收排在前列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最高的。 

4

小班课的老师更好更累?


在小班课这个细分领域,我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第一个认识,小班课的老师更好?


很多人觉得比起1对1,小班课的老师更好,这是片面的。少儿口语的业务跟K12领域线下的理科培优是有非常大差异的。


什么是更好的老师,什么是更差的老师?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传递效率高是不是就意味着好?


实际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少儿口语领域,所谓的好老师要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要么是特别爱学生的。这两点都能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我们评价小班课老师,不能简单从教育维度,还要考虑服务维度。教育的属性和服务的属性同样重要。


第二个认识,花更高的工资就可以招来更好的外教?


做小班课的同行机构觉得做小班课老师一定要比1对1的老师要好,开的工资也一定要高。本身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用更高的工资能够招来更好的老师,在师资上跟1对1拉开差距。


实际上以我们做下来的经验,发现这里面有很大的误区。比如说我们给老师的工资达到每小时25、30美金,甚至更高的时候,在某些地方都可以招到大学教授了。


但是,这些所谓的大学教授到底适不适合教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到底是大学教授教得更好,还是又蹦又跳又可爱又懂得互动的高中毕业生教得更好?其实答案未必是大学教授。


所以,与其说给老师更高的工资,不如结合小朋友的教学特点来筛选更多更合适的老师。


第三个认识,老师上小班课更累,1对1更轻松?


这是很多人对小班课的固有偏见,觉得上小班课的老师会更累,因为班里面的孩子更多,1对1的老师相对轻松一点。


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小班课需要一个课程体系,一种课堂组织。兰迪提出“同伴学习”的概念,在课堂上发挥同伴之间互动交流的活动和形式。这种情况下,其实老师上小班课会更轻松,因为他更多是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不单单是做知识的传输者。而1对1的老师,要不断跟学生互动,老师一停,马上就会进入冷场。

5

小班课如何排班?


关于小班课的一些核心运营指标,我们从以下几点一一解释。


第一,满班率意味着什么?


1对1不存在满班率概念,要么就是百分之百满班,要么就是班里没有人也不需要给老师付费。小班课就不一样,最简单的1对4班,班里进了3个人、2个人、1个人,意义都不一样。进了3个人基本上就没得赚,进了2个人还要亏,进了1个人就要亏不少。所以,满班率是小班课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我觉得小班课未来的竞争,满班率是一个决定利润率的核心关键。这点跟线下的小班是一样的。


第二,线上小班如何排班?


家长对于线上学习,对于排班的需求分两大类:

1.我给你固定时间,你给我稳定的同伴和老师。这部分人占到一半以上

2.线下的学习不太灵活,所以需要有一个灵活的线上方式来平衡,期待能够自由选择。


如何照顾到上述两类家长的需求,是个比较难的问题,也是我们创立“班级池”排班概念的关键。


“班级池”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几十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班级池去排班。比如每周都是周一至周六7pm上课,可以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一旦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之后,就发现老师不会变,同伴基本上也不会变。那么在我们设计的班级池里,我们就有70%多的家长实际上在上课过程中是师生固定的。 

6

线上小班课的未来展望

第一,产品改进的空间巨大。对小班课的设计、运营、班级管理,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线下课程线上化”,就是把线下很多学习场景在线上实现,不管是学习排班,授课形式,还是授课平台工具。现在的小班课其实是一个非常初级的形态。未来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改进,增加线上独有的特点。


第二,线上小班的线下渗透。与之对应的,还有线下小班的线上渗透。我觉得这两个事情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我觉得很快就会开始有一些交融。


线上1对1这个领域,市场和销售是大成本。这就导致大家增长速度还不错,但是都不赚钱。其实小班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小班课的获客成本也非常高,只不过因为少儿教育的转介绍还不错,拉低了平均的获客成本。 


但是从长期上看,“密度”是个非常关键的运营指标。密度对于小班来说非常重要。做线下小班基本上还都赚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密度。在同样方圆公里学生多,转介绍就有天然优势。如果小班要招一万名学生,这一万名学生是分布在全国好,还是只放在北京海淀区好,肯定是后者更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线上小班的线下渗透,线下小班的线上渗透是一定会交融发生的,本质上是大家对密度的追求和需要。


第三点,小班课和1对1的业务是长期并存的关系。我们在运营小班的时候发现,孩子平均年龄其实比1对1要大。因为小班课讲究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协作,能够竞争,能够讨论,这种方式其实对孩子的英语基础,对孩子的年龄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一个孩子ABC都不会说,很难参与别人的互动,很难做一些主动性的沟通和交流。但是,1对1就不一样,一个零基础的孩子完全可以上1对1的课程,因为老师可以对这个零基础的孩子做针对性的指导。


小班课不是万能的,尤其不太适合零基础的孩子。当然话又说回来,有一定基础的孩子,不适合一直采用1对1教学方式。所以小班课跟和1对1没有谁会取代谁,而是在不同年龄层孩子中,大家所处的位置角色不一样,未来两种模式一定是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活动预告:

2017年11月6日(周一),兰迪学科英语将在北京召开“新品类定义暨产品升级”战略发布会。

欢迎各位教育领域伙伴前往现场与李晶面对面交流。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进行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