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观察 | 为富有韧性的未来而设计:解读5个关于“宜居”的城市梦

SuDW 苏州国际设计周 2022-07-18



自2018年以来,"主宾城市"版块就一直作为苏州国际设计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动着苏州与世界其他创意城市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2020年苏州与墨尔本签订的《苏州—墨尔本2020—2022三年文创领域合作协议》框架下,墨尔本也受邀成为继威尼斯、伦敦、巴黎之后苏州国际设计周的第四个主宾城市。


以苏州国际周的各项活动为合作契机,两市将持续在时尚设计、科技工业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文化艺术等领域开展国际间对话、交流与合作。 




优美的自然环境,便捷易达的出行方式,便利且物美价廉的生活服务,丰富多元的娱乐休闲场景,友善互助的社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宜居"不过是许多平凡而美好事物的叠加,但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城市也在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挑战。


在2021苏州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墨尔本版块的"双城对话:维州宜居城市交流会"上,来自墨尔本的五组嘉宾就分享了他们所参与的一系列推动宜居城市建设的最新理念和实践。


▲ 

"双城对话:维州宜居城市交流会"分享现场


在“平凡的美好”也显得弥足珍贵的防疫常态化的当下,五组来自墨尔本的案例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建设“韧性城市”。


如何让城市丰富美好的生活更可持续的传承下去,居住在一座充满“韧性”,能够从容面对风雨险阻的城市,将是这个问题的必要前提。


▲ 

墨尔本城市景观




 01 

 新常态 

 New Normal 

Ross Harding

Finding Infinity


  关键词:

  城市碳中和战略、可持续设计、科技融合生活


墨尔本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吗?


来自致力于城市低碳转型的咨询机构Finding Infinity的Ross Harding不仅对这个疑问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他还为此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通过一系列可持续战略和措施,在2030年之前有望将墨尔本从一个能源消费者转变为一个能源生产者。


“New Normal(新常态)”——这便是Ross Harding为他这一充满野心的项目所起的名称。


▲ 

由Finding Infinity撰写的可行性报告。Finding Infinity 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创意和咨询,加速世界向自给自足城市过渡的组织。Finding Infinity与个人、企业和政府合作,找到财务上可行和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使用创意和工程专业知识的定制组合来帮助创造未来。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普遍共识的重要发展议题,而汇聚了稠密人口和密集的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城市区域则不可避免成为探讨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阵地。


随着可持续理念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可持续并非单纯的环保,而是如何有策略地平衡人类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让有限的资源能够尽可能长久地福泽我们更多的后代。


从这一角度出发,Ross Harding希望城市不仅需要减少能源浪费,更应该成为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生产系统中的一员,从而更高效地助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Finding Infinity团队调研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城市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为了验证这一做法的可行性,Finding Infinity团队调研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城市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并以“将全世界的优秀举措都应用于墨尔本”为前提对提案进行深化,并最终梳理出了10项为墨尔本量身订制的战略举措。


基于可持续原则,在New Normal所包含的10项举措中,有9项是针对现有城市的优化与改造,仅有1项涉及新建满足自给自足需求的建筑。经过研究团队的计算,项目预计花费100亿澳元,但可为墨尔本创造超80,000个工作岗位,并可在10年内通过项目本身创造的价值抵消这笔投资,甚至还有盈利的空间。



对于Ross Harding而言,证明项目的可行性固然重要,但项目的顺利推进更离不开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大部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科技与文化融合”,让这些可持续举措能够切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非传统做法那样寄希望于对社会环保意识的呼吁。



▲ 

New Normal战略的首批15个概念项目,每一个都至少体现战略10项举措中的其中一项,且每个项目都基于科技应用与文化生活的高度结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项目图片)


为了实现项目从无到有的过渡,Ross Harding召集了15组墨尔本优秀的在地建筑设计团队,为New Normal打造第一批15个原型设计,并要求每个项目至少应用到10项可持续举措中的一项。


这首批15个项目不仅将成为New Normal战略理念在墨尔本的首次实践,能够为后续更多的项目提供可参照和复制的研究案例,更能让民众、相关政府部门、潜在投资人等利益相关方能够通过实际的项目了解New Normal战略的十项举措,这些项目将成为沟通民意、收集意见和建议的有效媒介。


▲ 

在2021墨尔本设计周上,首批15家参与项目的设计团队利用墨尔本一处废弃屋顶,通过展示各自项目中的亮点设计或设计原型作为开启与公众对话的第一步


在Ross Harding看来,尽管“在2030年前让墨尔本成为自给自足的城市”这一目标有些异想天开,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更重要的是,这一目标让“可持续”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浓缩为一副可以想象的未来图景,为以New Normal为代表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指明了一条清晰明确的路径。



 02 

 创造新常态 

 Making the New Normal 

Victoria Reeves(右)

Mike Macleod(左)

Kennedy Nolan

  关键词:

  文化建筑、低碳建筑、体验式设计


Kennedy Nolan是墨尔本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已有20多年历史。


2021年初,他们响应Ross Harding的号召,与其他十余组建筑设计团队一同围绕New Normal战略的首批实践项目展开了合作。


▲ 

Kennedy Nolan在过往设计实践中善于将创新设计理念融入建筑和地区的历史记忆

 

在这一系列项目中,由Kennedy Nolan负责的项目是设计一座“碳中和”的酒店,它不仅是一处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建筑,更将成为墨尔本为市民和旅客展示并为他们提供可持续科技和生活方式体验的绝佳载体。


▲ 

在New Normal的首批试点项目中,每个设计团队被分配一个地块进行设计,而Kennedy Nolan将把负责的地块进行可持续改造,设计一座自身“碳中和”、并可充分体验低碳生活方式的酒店


在Kennedy Nolan的合伙人Victoria Reeves和Mike Macleod看来,他们所负责设计的酒店将作为一处“文化节点”,在New Normal系列项目的初期阶段助力“碳中和”理念的传播和普及。


作为一处酒店,人们可以在不直接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同时,通过在这里短住来体验完整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以此为契机促使更多人认识并尝试通过应用可持续科技和改变生活观念来渐进式地改善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



Hotel Optimismo作为New Normal首批实践项目之一,也于墨尔本设计周的活动中也对他们本次的设计理念和过往可持续建筑设计案例进行了展示。


作为对Hotel Optimismo项目的展示,设计团队选择设计了一张使用回收交叉压层木材制成的长桌。在他们看来,这张桌子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家具,更是一处汇聚不同思想、激发非凡想法的舞台;同时,这次展览也为不熟悉这张桌子所使用的可回收材料的大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体验这种材料的机会。而这正是Hotel Optimismo设计和未来运营理念的缩影。



同样在这次展览中,Kennedy Nolan也选择了集中展现他们通过材料、系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尝试打造可持续建筑项目的数个代表作品进行展示。在他们过往的实践中不仅有针对现存建筑进行基于可持续原则的更新和优化,更有在此之上更进一步,通过与Finding Infinity合作监控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的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一次尝试。


同时,Kennedy Nolan还展示了其目前正在进行的酒店设计项目。这一酒店项目本身以打造墨尔本新的城市社交中心为目标开展了其建筑设计和功能的规划。而在展览中,设计团队通过展览内容与受邀到场的酒店开发商进行了新一轮碰撞,并决定为酒店赋予新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和社会功能。


▲ 

Kennedy Nolan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协商合作,为其处于城市核心区的项目赋予更多功能和价值


对于Victoria Reeves和Mike Macleod而言,他们过去的项目案例不仅是对设计一座“碳中和”酒店的经验积累,也是展示他们设计能力与观念的载体。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案例,Victoria Reeves和Mike Macleod也得以逐渐号召到更多与他们怀有一致理念和梦想的活跃先锋人士。


而这些力量的崛起,无论是对于Hotel Optimismo项目的推进,还是对于New Normal愿景的实现,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03 

 平交路口的改造升级 

 Urban Transport 

 & The public realm:

 The Conlfield to Dandenong 

 elevated railway 

 and linear park project 

Kirsten Bauer

Aspect Studios


  关键词:

  灰空间利用、低碳出行、跨学科设计


随着墨尔本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私家车数量与轨道车辆班次也与日俱增,这不仅是对现有平交路口的通行效率艰巨挑战,导致交通拥堵,同时也增加了平交路口的安全隐患。因此,越来越多平交路口将随着所在区域的更新和变迁被纳入改造或拆除的计划。


作为一系列平交路口改造计划的参与者,建筑设计公司Aspect Studios与Cox Architecture正在合作探索一条基于对平交路口的立体化改造,从而一举多得地应对多项城市更新复杂挑战的更新路径,使其不仅能够有助于缓解交通问题,更能裨益周边地区的社会民生、经济振兴和文化繁荣。


▲ 

9处位于 Conlfield和Dandenong之间的平交路口被拆除,并以高架铁轨替代,形成立体的交通系统


作为Aspect Studios与Cox Architecture针对平交路口改造的代表性项目,位于 Conlfield和Dandenong之间的区域将被移除9处平交路口,在架高铁轨的同时新建5座轨道交通车站,并通过释放的地面空间建造3座条带状公园及优化和新增一系列景观与基础设施。


项目最终将形成包含一条12km长自行车网络的立体综合城市交通系统。这套新的交通系统旨在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同时,通过硬件提升和软性引导提高市民采取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的比率。



作为大型基础设施的高架桥无疑是这一项目中最显著的部分,而如此大体量的建设往往会引起周边居民的疑虑。为此,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方式,工程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通力合作,让项目每个局部之间都能在美学和功能上有机结合,从而最大化项目的优势。


在这一项目中,高架桥不只是作为基础设施存在。基于跨学科合作,高架桥被赋予了雨水收集功能,从而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作桥底景观植被的浇灌;高架桥本身也桥下的景观和公共空间在视觉上进行了统一化的设计。而桥下空间与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则细致参考了高架桥在不同季节和天气对阳光和雨水的遮挡。



基于跨学科综合性设计的基础框架,项目团队希望在此之上通过对公共空间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实现项目助力当地社区振兴、倡导低碳出行的目标。


针对3座新增的带状公园,项目团队基于场地所在地的产业、社会及文化特点,为它们各自赋予了符合其特点的功能和视觉设计,并沿途设置了所在地点与沿途各地标、车站的巨幅距离标识,进一步丰富了步行和骑行体验。



该项目的可持续原则不仅体现在基于倡导低碳出行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上,同时也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多个阶段有所体现。


比如项目重新利用了所在场地原有的废弃铁轨、木料以制作成新的公共休闲设施和景观装置;项目也对所在场地部分保存良好或承载有社区集体记忆的建筑进行了更新利用。



而这种贯穿项目不同局部和各个环节的对可持续原则的实践和精细化的设计,离不开项目团队对跨学科合作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探索。针对未来城市将面对的更多由复合问题带来的复杂挑战,该次项目中成功的整合协调经验所蕴含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建成的项目本身。



 

 04 

 澳洲首个“碳中和”社区 

 Nightingale Village:

 Community, Coming Soon 

Jeremy McCloud

Nightingale Housing

  关键词:

  碳中和社区、保障性住房、改善社区关系


在墨尔本,高居的房价正如同世界上许多城市那样剧烈地分化着社会的贫富差距,而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加剧着对城市韧性的考验。


针对愈演愈烈的住房不平等问题,目前正在施工中的Nightingale Village社区住宅项目将配给20%保障性住房纳入了其出售规则;同时,这一社区也将有望成为墨尔本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社区



这一项目背后的开发者,是成立于2016年的非盈利机构Nightingale Housing。在它的创始人Jeremy McCloud看来,Nightingale Village是一次基于“以人文本”、“价格合理”、“碳中和”三项原则的开发项目。通过如Nightingale Village这样创造性的住宅和社区项目,他们的最终愿景是“革新人们共同居住的方式”。


在Nightingale Village项目中,Nightingale Housing邀请了7组澳洲前沿的建筑设计团队,以一组团队设计一座住宅建筑的方式希望将Nightingale Village打造为既满足高标准的人居品质,也有助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群形成友好邻里关系,同时满足低碳节能需求的新型社区;其中的6座住宅将于2022年5月陆续交付。


▲ 

由6所业界领先的建筑设计团队设计的项目首批6座住宅建筑


基于对项目效果的合理预估,Nightingale Housing通常选择在已建成城区中进行中等密度的住宅房屋开发,以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原有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同时使新社区能够融入原有邻里和社会关系中,为新项目赋予人气和活力。


Nightingale Village所在的Anstey区域原有建成区主要为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工业建筑,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迁移,这片区域也随着商品房的陆续开发逐渐在朝向居住区转型。然而,区域内新开发的住宅品质参差不齐,公共空间缺少优质景观和休闲设施,街面了无生气。


▲ 

Nightingale Village项目所在的Anstey区域现状


针对周边环境的现状,Nightingale Village项目第一期涵盖的六座建筑将作为未来这一新兴社区的核心,将在提供优质住房的同时通过与周边区域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与景观助力所在区域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


六座住宅建筑分列在一条南北向道路的东西两侧,而这条道路也经项目团队与当地政府协商将在未来用作营造绿地景观和公共空间。同时,项目所包含的地下车库和其他社区活动设施也将向周边开放。这也将有助于社区和周边区域的居民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


▲ 

Nightingale Village项目的深化过程和各项特性


6座建筑的管网设施则通过统一规划相连,进行统一管理。所有建筑均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而是采用绿色电能作为主要能源。这一系统加之建筑自身的低能耗设计和立体绿化措施,让Nightingale Village的每座建筑的碳排放表现都将远低于墨尔本市为低碳建筑制定的标准。


在通过多元化的建筑设计保证社区街面和建筑景观的多样性的同时,每座建筑也需遵循一系列设计原则,如所有户型必须朝向外部公共空间,每座建筑需设计采光中庭和屋顶花园,并尽可能在外墙面采用垂直绿化。


▲ 

每栋社区住宅都将设置屋顶花园和采光中庭


目前,项目首批6座住宅建筑即将于2022年5月交付,而项目所含的20%保障性住房将被随机安置在所有建筑中。


不刻意将保障性住房与按正常价格出售的商品房进行区隔,也是贯彻了Nightingale Village希望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交流契机的新型社区的目标。而消除不同人群间的隔阂与不平等,正是增加城市社会韧性无法回避的一环。


▲ 

Nightingale Village项目团队在未来将被改造为绿色景观和公共空间的内部道路组织社区活动,听取周边居民和目标住户的意见




 05 

 为海平面上升而规划 

 Planning for Sea Level Rise 

Nigel Bertram

NMBW/Monash University

  关键词:

  修复人地关系、城市韧性规划


在西方殖民者对澳洲大陆的开拓过程中,对水体的改变或许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从早期的农田拓展,到修建水坝蓄水,再到工业生产时代作为污水排放、固体废弃或作为建设用地,许多原有的湿地和水域在人类足迹的扩张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


然而大自然的惯性仍在不断提醒着人们这些地区原有的样貌,一些被人类退还给大自然的区域经年累月后仍能恢复其原有的生态。


受这些事例启发,来自莫纳什大学城市实验室的Nigel Bertram介绍了一项基于人地关系历史研究指导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研究者们对澳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记录开展调研,试图还原自然环境被破坏和改造以及城市扩张发展的过程,并希望利用这些依据为城市后续的韧性发展提供对策。


▲ 

温顿湿地在经历数百年多次人为改造后,在大自然重新接管后正在恢复其原本的形态,而这只是澳洲水生态恢复过程的缩影


在澳洲大陆的尺度上,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自首次测绘以来澳洲大陆的海岸线未有明显变动,但通过对土著居民历史记载等多方资料考证,推测出了这片大陆的海岸线在过去仍经历过数次较大的变迁。


结合现代科学的多学科数据佐证,研究人员得以模拟出海岸线的历史变迁数据。Nigel Bertram认为,这些研究的成果是基于将自然体系视为人类栖息地的基础结构这一宏观视野上的,而这些成果也将超越政治与权力的界限,为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方向性支持。



而在城市尺度上,Nigel Bertram以墨尔本为例,指出其水域因尺度大小、地质特征、人类活动密集程度等因素而经历更为频繁的变更。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更精细地纳入人水关系和水资源管理的维度。


Nigel Bertram举例了两个在墨尔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案例。第一个案例所在地历史上曾为大面积泻湖的北端,经历过被抽干成为垃圾填埋场的历史后,如今正作为百废待兴的工业区,并被划入政府的高密度开发区的规划中。而项目场地内现存的一条小溪则成为了项目团队开展设计调研的切入点。



根据对这条溪流历史自然形态的调研,它曾连接着多个池塘,在雨水产生较大径流流量时池塘间会相互溢流,起到缓解地面洪涝的作用。


以此为依据,项目提案在现有溪流沿途新增多个小型水坝,以此降低地面径流速度并将雨水引导至参考历史资料新增的水塘中。不同的水塘具有不同的盐度,由此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微型生态景观。



基于这一框架,区域内的地貌景观被重新梳理形成一座座城市中的“岛屿”。新增的建筑将集中于这些隆起的岛屿之上,岛屿之间相连的湿地空间将成为城市的巨大海绵体,平日里可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而当城市遭遇强降雨时可以被淹没,从而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存”


▲ 

通过在起伏的地形和相连的湿地,为城市应对面对洪涝和暴雨天气留出缓冲空间


Nigel Bertram指出,随着未来海平面不可避免的上升,由上述项目所带来的经验也有望于推广至墨尔本临近海岸线的所有城区。而这种针对长远未来的规划,则以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长远的时间尺度体现在Nigel Bertram分享的第二个项目中。


“大沼泽再生公园”项目的范围涵盖了墨尔本东南部曾经最大的湿地之一,而这片湿地则在自200年前起被逐渐抽干以用于农耕和铁道建设。这一项目以未来200年为时间尺度,将目标场景设定为海平面持续上涨并陆续淹没这一区域,使之重新恢复为由大自然掌控的湿地空间。


▲ 

位于墨尔本东南方的大沼泽曾在城市拓张的过程中被抽干用作铁道和农田


在与当地社区和原住民的协作下,基于对项目区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调研和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地貌产生变化的模拟分析,“大沼泽再生公园”项目团队决定通过一种渐进式的方式“逆转”这200年的时光


这一方案意味着项目团队将根据未来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对区域的改变制定各个时期的规划策略。据Nigel Bertram介绍,园区将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发展创新和密集型农业,还将根据时间推移动态地为此地居民规划未来的居住模式和娱乐活动。


▲ 

项目团队通过模型推测未来200年海岸线变动,并以此为基准指定相关规划和策略


主动认识和积极适应大自然即将对这片土地带来的改变,是这一项目的主旨,而这一项目也将为更多面临相似境地的临海区域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和经验。


Nigel Bertram强调,项目的关键在于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而这将离不开与这片土地原住民密切协作。这不仅需要关于土地知识的代际传承,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在地的公园管理、土地管理、自然教育等工作补充新鲜血液。这也将使这片区域在经历未来漫长变迁的过程中更具韧性,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和适应更多未知和不确定的因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曾无数次上演。比起传说中固若金汤、却早已消散在传说中的城池,那些屹立至今、足以被称为伟大的城市,所拥有的则是面对磨难和打击一次又一次重新振作的能力。


当今天史无前例的超大城市面对史无前例的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这样能够快速重新振作的能力,如今就被描述为一座城市的“韧性”。提升城市“韧性”,对物理空间的更新和改造只是第一步。从创新科技应用,到精细化管理,再到防灾应灾意识和手段的教育和提高,对城市这一副“能屈能伸”的身板的锻炼一刻也不能懈怠。



元 宵 快 乐

苏 州 加 油




-END-


视频及视频内容来源 | 2021苏州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版块

撰文/编辑 | Garlic_P

Banner 设计 | Rebecca,Jed


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苏州国际设计周以“创新江南文化”为目标、以“设计致用”为原则、从“美学城市、美学生活、美学经济”三个维度,发现和传播苏州在城市更新、古城保护、苏式生活、产业创新中的新思维、新案例、新亮点,让更多人了解人文苏州、美学苏州。


长按添加「苏州国际设计周」 官方微信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官方微博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小红书账号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微信视频号

前往 抖音 搜索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苏州国际设计周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