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最大!体长2厘米的巨型细菌,突破生命分类的界限

学术经纬 学术经纬 2022-03-18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在我们的印象中,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微观世界、肉眼不可见的简单生物。一般的细菌体型只有微米尺度,只有在显微镜下,这些无处不在的生命才得以现身。但最近,科学家在加勒比群岛的红树林中,发现了一种体长可达2厘米的巨型细菌。这一发现不仅足以颠覆你对细菌的认知,还可能填补上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道路上缺失的一环。

最新研究发现的巨型细菌的扫描电镜照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发现这种巨型细菌的,是瓜德罗普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Olivier Gros教授。大约10年前,他在当地沿海的红树林中观察时,注意到在腐烂的红树落叶表面,生长着一些形似白色纤毛的生物。Gros教授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确认这是一类细菌,但他们并没有予以特别的关注。毕竟,微生物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结构,也不是什么怪事。

直到最近,当研究团队使用显微观测和染色手段来研究这种生物时,难以置信的结果出现了:这些平均长0.9厘米、最长可达2厘米的细长 “纤毛”,就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细菌个体。目前,这篇论文已被上传至预印本平台,等待同行评议。

巨型细菌的虚拟剖面动画,白色圆圈代表细胞质所在位置(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这项发现之前,已知最大的细菌是一种体长近1毫米的硫细菌。由于发现地点是纳米比亚海岸的沉积物,因此这种细菌被命名为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相比之下,此次发现的新型细菌,体长至少是前者的10倍。

这些细菌为什么可以长到惊人的2厘米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细菌的体型为什么通常都很小?

细菌往往体型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通过分子扩散的方式完成进食、呼吸、排出废物等生命活动,这显然限制了分子能够移动的距离。换句话说,如果细胞体型过大,那么部分区域将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

而无论是纳米比亚嗜硫珠菌,还是最新研究中的巨型细菌,体内都有巨大的囊泡状结构,这很可能是帮助它们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

在最新研究中,显微镜下,这种细菌含有被膜包裹、充满液体的囊泡状细胞器,细菌的DNA也被包裹在“囊泡”中。这些“囊泡”占据了整个细胞体积的73%,它们的存在使得细胞内容物被挤压到靠近细胞壁的区域。这时,巨型细菌的物质扩散就不再是障碍了:由于细胞内容物紧贴着细胞内壁,因此分子不需要扩散很远的距离,就能支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T. magnifica的形态以及与其他生物的体型对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由于形态的相似性和随后的遗传学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将这种细菌同样归类为嗜硫珠菌属,命名为Thiomargarita magnifica(意为巨大嗜硫珠菌)。

这个“囊泡”结构的出现,不仅解释了细菌巨大体型的由来,还让它们拥有与普通原核生物不同的结构。

我们知道,对于包括细菌在内的原核生物,它们的一大特征是DNA没有核膜的包裹,而是裸露在整个细胞中。相反,来自最新研究的细菌却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一样:遗传物质被膜结构包裹,细胞含有带特定功能的细胞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T. magnifica的成像结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现任职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Jean-Marie Volland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说明,作为生命的两大分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并没有此前想象的那样迥然不同。

随后的DNA测序结果显示,最新发现的嗜硫珠菌基因组异常庞大:含有1100万对碱基,至少包括1.1万个基因。作为对比,一般的细菌基因组含有400万对碱基以及不到4000个基因。此外,细菌的“囊泡”中还含有蛋白质合成工厂核糖体,提升了根据遗传物质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从细胞结构到基因组,这一系列独特的性质赋予这种细菌超乎寻常的复杂性,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界限似乎在这里变得模糊。我们不知道地球上还藏着哪些更加奇特的细菌,但至少,这项研究提醒我们:细菌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1] Jean-Marie Volland et al., A centimeter-long bacterium with DNA compartmentalized in membrane-bound organelles. bio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2.16.480423
[2] Largest bacterium ever discovered has an unexpectedly complex cell. Retrieved Feb. 23, 2022 from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largest-bacterium-ever-discovered-has-unexpectedly-complex-cells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更多推荐






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