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化青年说 | 施润:青春的理性配比

- 中科院理化所 2022-06-08

5/4

青年节

激情五月,青春飞扬

不负韶华,奋进担当

一起来看理化青年

在各自的岗位上

用奋斗书写的青春故事


理化所五四先锋奖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写此文之前,笔者对施润进行了简单的访谈。


Q

一路走来,在理化所最大的收获是?

施润:我从一个本科生,到博士毕业,再到现在能够带领一个小的科研团队,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这就是我这几年在理化所最大的收获。

Q

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有成功和喜悦的感觉?

施润:做实验取得重要进展的时候,文章被接收的时候。

Q

在理化所最难忘的两件事?

施润:第一件事是在我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期间,样品怎么也合成不出来,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不下一百个样品都不是理想中的样子,却对其中的原因摸不着头脑。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近一年,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偶然在一次拍摄中,在碳膜的一个小格子里找到了非常满意的样品,开心得不得了。经过与其他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对比,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原因,经过多次对比分析,发现样品合成对颗粒尺寸非常敏感,属于一个小的新发现。最后还将这段分析放到了博士毕业论文中。第二件事是有一次我在8号楼做实验测接触角……


好吧,再问下去,答案应该也都是和他的实验有关……


言语之间,让人深切感受到他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会很认真地去思考、规划;因为热爱,所以会勇敢地去和“大牛”交流讨论,很虚心地听取别人的建议;因为热爱,所以会在挫折时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主动调整心态,克服焦虑;因为热爱,所以觉得做研究是最幸福的事……


5:3:2


施润2017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读研期间就被师弟师妹们称为“学霸”师兄。工作后,他很快完成了从研究生到科研人员的适应和转变,在三相界面催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重点和特色。


谈到做科研的经验,他有自己的总结:“真正会做实验的人,是能够把时间花在刀刃上的,在实验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5分思考,3分讨论,2分实验是比较合理的安排。实验中的控制变量问题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新人往往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在一组实验中设置多个变量进行研究,但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遗憾的是,多变量的引入还会导致难以从失败的结果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这就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掉了。所以,每次实验前经过思考与讨论,严格控制单一变量,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有效做法。”


施润所在的张铁锐研究员课题组


“我认为青春应当是充满创造力的。打开思维,拒绝僵化,无论是在科研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如此。”


在施润看来,“创造力”绝不是关起门来一个人闭门造车,他特别注重向前辈学习,与同行交流。“我的两篇子刊都是与相关领域的大牛进行了一对一讨论过后才产生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勇于否定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做科研就要有从零开始,推倒重来的勇气,而且实际做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建议师弟师妹:“十不要”


虽然已经工作五年了,施润看上去仍是一个阳光爱笑的“大男孩”,满满的少年感。师弟师妹们喜欢称他“师兄”而不是“老师”,也特别爱向他请教工作和学习的经验。


于是,这位“理性”学霸总结了整整齐齐的十条,与师弟师妹们共勉:

十不要


1

不要为了实验把身体搞废

2

不要成为没有感情的实验机器

3

不要做哑巴科研

4

不要浪费有限的时间与精力

5

不要和导师产生矛盾

6

不要把眼界局限在研究所内部

7

不要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

8

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

9

不要认为研究生毕业就万事大吉

10

不要埋没自己的灵感与创造性

善思考勇实践会沟通

有理性有文艺有情怀

这位年轻的化学科研工作者

在青春的舞台上

总能找到自己的理性配比!


撰稿 | 朱世慧

审核 | 李婉月

理化技术,创新为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