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中考道法模拟试题名校卷(1)

2020年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

道德与法治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温馨提示:道德与法治课,关注国计民生,培养核心素养,引领人生航程。

          唱响自信之歌,依道守法前行,担当复兴大任,有我必定功成!

 比较与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9年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猪肉等一些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等矛盾交织,面对这种情况,要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么做是因为

A.当前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心

B.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C.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D.党的奋斗目标是尽快实现同等富裕

2.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应该

A.落实改革开放发展理念,奋力实现总体小康

B.参与全球开放合作,主导国际发展新秩序

C.保障公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D.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心共筑中国梦想

3.2019年12月1日开通运营的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是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条铁开通后,我省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步 巩固提升,我省髙铁总里程达到1728公里,跃居全国前列。三条髙铁的开通,不仅使豫东 南、豫西南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省格局,而且也使河南与东南发达省份、西南重要地区联系 更加便捷、密切,更有利于促进人才、技术、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交融互通,实现互补共 进高质量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水平领先全国

B.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主要矛盾己经解决

C.我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工作中心

D.我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局面良好

4.“最近有理财需求吗?”“有购置房产的意向吗?”“需要贷款吗?”……频频响起的推销电话令人不堪其扰;“20元优惠券已到账,减后用券更划算”“倒计时4小时,整点抢限量抵用券”“动动小手即刻登录,5折购卡全在这里”……不请自来的垃圾短信退订费劲,还影响重要信息获取。面对没完没了的推销电话、纷至沓来的垃圾短信,不少网友直呼“还我安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大发展,方便生活作用显

B.推销电话令人厌,拒用手机解忧烦

C.垃圾短信危害小,直接删除无烦恼

D.公民权利受侵犯,多方合力助维权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数字经济,5G赋能。在2019年11月13日召开的河南省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区块链界大咖纷纷向河南建言。在他们看来,无论是5G还是区块链,河南都有诸多“接口”可以对接,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我省对接“接口”,发挥优势

A.要将发展互联网作为兴省之要

B.要坚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能够为我省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D.已经成为我省各项工作的中心

6.“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12月4日,河南省教育系统国家宪法日大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在郑州举行。

A.表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B.旨在增强宪法教育仪式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宪法的尊严

C.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

D.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我国宪法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7.回归20周年,沧海变桑田。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步伐,成长巨变。澳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跨越式前进的时代篇章。这说明,我国

A.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B.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C.坚定支持港澳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D.坚决反对一切形式民族分裂活动

8.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眺望标注着一个个历史进步节点的逐梦征程,我们充满信心;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抓住时间节点,实现上述奋斗目标,需要

A.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B.坚持不懈,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C.勇于创新,在新的征程上前行

D.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历史使命

二、 辨别与分析10分)

9.2019年10月1日上午的长安大街,族旗飘展,三军雄列;战车浩荡,飞机翱翔……14亿中国人目睹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受检人数最多的一次阅兵。

甲:国庆阅兵鼓舞人心,奋进时代新的征程。

乙: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和平发展不能忘记。

 

三、 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0.材料一: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参观黄河博物馆、视察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19年9月,总书记河南之行,“黄河”是重要议题。他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滚滚黄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黄河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新时代,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习主席强调指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说明了什么?

(2)习总书记河南之行,“黄河”是重要议题,他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对此,你有何主张?

11.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2019年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举行了例行政策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的修订问题。修订后的《条例》共10章86条,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体现了“四个最严”:“一是严控源头风险,二是严查掺杂掺假。三是严格‘处罚到人’,增设了‘双罚制’。四是严惩失信失德。”这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标准等基础性制度,切实提高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顺应了社会各界多年的期盼。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订说明了什么?

(2)“四个最严”体现党和政府坚持厉行法治,其要求是什么?

四、 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2.材料: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回首新中国70年走过的历程,这一-段峥嵘岁月,丈量着我们朝向梦想的脚步。在一穷二白的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从经济凋敝的困境奋发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爬坡过坎的奋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路走来,虽有风雨波折却总一往无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目前,全国各地组织“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等,大力唱响祖国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你校正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铸就人类历史上“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这向世人昭示了什么?

(2)为使上述宜传教育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方式。

(3)“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向全体同学发出行动倡议。

13.材料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9年9月在郑州举行,这是中部省份第一次举办该项运动会。本次运动会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全面健身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和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平台。

材料二:“对河南来讲,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举办既是机遇又是考验,考验市民素质、考验治理能力。”4月11日,南省省长陈润儿调研运动会筹备情况时强调:要把办好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作为展示郑州形象的重要窗口、扩大河南影响的难得机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十一届民运会的举办将为河南提供哪些难得的机遇?

2)如果你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参观,你有哪些感悟?

(3)乘着第十一届民运会的东风,我们中学生能为家乡河南的发展做些什么?


2020模拟试题(1)答案与解析

 比较与选择(共20分)

1 .【答案】B

【解析】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说法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与题不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D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B

2.【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应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心共筑中国梦想,A观点错误,我国在2000年已经实现总体小康;B观点错误,我国没有主导国际发展新秩序;C观点错误,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D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D

3.【答案】D

【解析】三条铁的开通,不仅使豫东 南、豫西南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省格局,而且也使河南与东南发达省份、西南重要地区联系更加便捷、密切,更有利于促进人才、技术、经济、信息等方面的交融互通,实现互补共进高质量发展。这使我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局面良好,D说法正确;没有资料证明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水平领先全国,A说法错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B说法错误;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说法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维权。题干表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烦恼,这些推销电话、垃圾短信干扰着人们的生活,侵犯着公民的权利,所以需要多方合力助维权,D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题干表述的不是信息技术优势的一面,排除。B是错误的,拒用手机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C是错误的,垃圾短信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题干中表述了不请自来的垃圾短信退订费劲,还影响重要信息获取,排除。故本题选D

5.【答案】BC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数字经济”“无论是5G还是区块链”,这是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内容,说明了河南省坚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为我省发展提供新的动能,BC说法正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AD说法错误;故选BC

6.【答案】BC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题文中河南省教育 系统国家宪法宣传日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的举行,旨在增强宪法教育仪式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宪法的尊严;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我国宪法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A不符合题意;BCD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BCD。

7.【答案】AC

【解析】题干中表述了澳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证明“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表明我国坚定支持港澳地区的发展和繁荣,AC说法正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等与题干无关,BD应排除。故选AC。

8.【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党要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说法正确。个人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为民族复兴而奋斗,BCD说法正确。故选ABCD。

二、 辨别与分析10分)

9.【答案】(1)我国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彰显国威军威,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中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使中国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谋共赢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国防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能够壮大世界上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有利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和平与发展的认识,题文中“国庆阅兵鼓舞人心的观点正确,理由从我国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彰显国威军威,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回答即可;“奋进时代新的征程”观点正确,理由从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答即可;“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观点正确,理由从目前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中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使中国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回答即可;“和平发展不能忘记”的观点正确,理由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谋共赢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国防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能够壮大世界上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有利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回答即可。

三、 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0.【答案】1)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⑤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⑥体现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⑦体现了发展离不开合作,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等。

2)①不向水里倾倒垃圾;②发现有人或单位污染水源,向有关部门举报;③树立保护水资源意识;④保护好水资源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美丽中国。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1)此问考查环境面临危机。分析政府关注黄河治理,解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作答。

2)此问是做法类题目,解答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从我们自己结合实际,从不向水里倾倒垃圾,树立保护水资源意识,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等方面作答。

11.【答案】(1)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党和政府以良法善治,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我国的法制建设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厉行法治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等。

【解析】1本题考查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订说明了什么。多角度分析问题,从依法治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良法善治、我国的法制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说明。

2)本题考查如何坚持厉行法治。依据教材知识,从国家、政府、公民等角度来回答。公民从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方面来回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来回答。社会和国家从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方面来回答。

四、 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2.【答案】(1)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⑤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⑥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等等。

(2)①举办祖国成就图片、摄影展;②举办祖国成就知识竞赛;③召开“祖国,我为你骄傲”主题班会;

④办祖国成就专题板报;⑤举行国庆征文比赛;⑥举行爱国歌曲歌咏比赛;等等。

(3)①“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②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③我们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④我们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奉献社会;⑤我们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艰难困苦;等等。

【解析】(1)此问考查我国70年发展成就说明了什么。依据教材知识,从改革开放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地位、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等方面来回答。

2问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主题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式。如举办祖国成就图片、摄影展;举办祖国成就知识竞赛;召开“祖国,我为你骄傲”主题班会;办祖国成就专题板报;举行国庆征文比赛;举行爱国歌曲歌咏比赛等。

(3)此问为倡议类问题,也就是回答全体同学如何“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依据学生自身实际,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奉献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来回答。

13.【答案】(1)①能更好地展示河南形象、中原形象;②能让各族人民了解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③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扩大河南知名度;④加强河南与全国各族人民体育交流,加强合作;⑤能够开阔河南人民的眼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⑥促进民族大团结,彰显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⑦促进河南体育事业的发展;⑧促进河南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等等。

(2)①我国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②我国各民族应该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有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等等。

(3)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贡献家乡奠定文化基础;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做一个文明的河南人;③不随手丢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决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生命价值,为河南发展贡献力量;⑤热爱家乡,关心河南,宣传河南;⑥了解传承中原文化,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做文化交流的使者;⑦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增强主人翁意识,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等。

【解析】(1)此问考查第十一届民运会的举办为河南提供的机遇。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分析题干材料,从展示河南形象、中原形象,让各族人民了解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扩大河南知名度,加强河南与全国各族人民体育交流合作,开阔河南人民的眼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大团结,促进河南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河南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来回答。

(2)此问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参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感悟。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回答。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我国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我国各民族应该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有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等方面来回答。

(3)此问为做法类问题。考查中学生能为家乡河南的发展做什么。依据自身实际,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河南,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方面来回答。  


精彩分享:

2020年中考模拟试题名校卷(2)

2020年中考模拟试题名校卷(3)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因材初中课堂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长按关注

因 材 初 中 课堂

 

   

每日推送干货资料,为你的中考保驾护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