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3年第1期目录

·学习研究二十大精神专题·

中国消费内生动力:收入增长下的涓滴效应研究

宋 泽 邹 红 赵 达(5)


统一大市场建设: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黄永颖 张克中 鲁元平(25)


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驱动与中国区域不平衡——从宏观到微观的证据链

张 杰 白铠瑞 毕 钰(46)


创新集群的“中心—外围结构”:技术互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郑江淮 陈 喆 冉 征(66)


激励与能动性: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与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

谢贞发 陈芳敏 陈卓恒(87)


普惠金融、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尹志超 文小梅 栗传政(109)


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网络深化

吕 越 谷 玮 尉亚宁 包 群(128)


全球金融周期与新兴市场跨境债券资本流动管理——来自EPFR跨境债券基金的证据

虞梦微 谭小芬 赵 茜 李 想(152)


数字信用与在线社交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线上二手商品市场的分析

王 勇 靳开元 张玮艺 孙 震(172)


网络型自然垄断产业纵向分离改革绩效评估——基于随机推断的小样本双重差分模型

裴 丹 陈 林 韩胜飞(192)

摘要 


中国消费内生动力:收入增长下的涓滴效应研究


宋 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邹 红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赵 达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深入了解涓滴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促进消费视角下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稳定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利用1992~2016年城镇住户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基于欧拉方程和工具变量法,从收入分布视角探讨同一城市内高收入家庭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涓滴影响。结果显示: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条件下,收入最高20%家庭消费每增长1%引致中间60%家庭消费增长0.050%~0.057%,中间60%家庭消费每增长1%引致最低20%家庭消费增长0.185%~0.231%,涓滴效应主要从收入高分位向低分位传递影响;通过地位寻求动机下的向上攀比,消费涓滴效应显著提高中间收入家庭的设备品、教育、通信与娱乐用品、居住、食品等消费分类支出和比重,提升高品质消费品的拥有率;促进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和稳定消费品供给价格是发挥涓滴效应的关键因素,而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会降低涓滴效应的影响。充分发挥居民家庭尤其是中间收入群体的消费涓滴效应,在多重不利环境下激发消费内生动力,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关键词:涓滴效应  收入增长  居民消费  内生动力



统一大市场建设: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黄永颖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张克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鲁元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养老保险制度如何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话题。基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本文实证考察了21世纪初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如何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研究发现,省级统筹显著促进了地级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机制分析表明,统筹改革通过减少地级市之间养老保险政策差异和改善劳动力跨地市流动状况,大幅提升了地级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压力越小、外来劳动力占比越高的省份,省级统筹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养老保险统筹的省份在改革之后要素资源错配程度要比未实现养老保险统筹的省份低3.5%。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本研究对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统一大市场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省级统筹  养老保险


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驱动与中国区域不平衡——从宏观到微观的证据链


张 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白铠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毕 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实证检验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创新活动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形成机理是回答互联网能否有效兼容创新驱动战略和区域平衡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城市和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证据链,实证发现中国大规模实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有效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水平,还进一步可能扩大了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总体上对中国地级城市层面创新水平和微观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激励效应仅限于东部区域、南方板块、省会和人均GDP水平大于均值城市等各种维度划分的发达地区,而在与之相对应的欠发达地区却呈现抑制效应。基于要素流动分析框架,进一步检验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激励了要素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的“集聚效应”,进而影响中国区域不平衡格局,同时也存在着集聚过程中的“拥挤效应”,然而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回流的“分散效应”则很有限。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推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激励效应,对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政策号召,探索互联网推动构建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效兼容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区域不平衡  创新驱动  集聚效应


创新集群的“中心—外围结构”:技术互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郑江淮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陈 喆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冉 征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地理格局从产业集群转向创新集群,传统以地理距离为边界的区域发展格局被逐渐打破,中心与外围城市之间技术互补关系逐渐成为主导。本文运用技术复杂度和城市间技术互补指数对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进行重新识别,并对互补性技术体系下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缩小的特征;中心与外围城市间技术互补促进了创新集群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结构呈现从技术竞争向技术互补的转变,中心与外围城市技术竞争对创新集群经济增长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外围城市协同式创新水平和倾向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互补程度。这些经验证据的政策含义是转变区域发展思路,实现从以地理半径为导向到以技术半径为导向的逐渐转变,增强城市间、都市圈与城市群内外部城市的技术互补,赋能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实现城市间技术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关键词:创新集群中心—外围  技术复杂度  城市间技术互补  收敛性


激励与能动性: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与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


谢贞发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陈芳敏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陈卓恒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财政体制是影响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基础性制度。基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个“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的概念性框架,利用全国市县级政府财政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县级政府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对当地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及内在逻辑。结果显示,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尤其是支出分权大于收入分权的负向非对称性会显著驱使本地企业在异地投资设立子公司。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且主要促进了资本的省内跨市流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所在地和投资目标地的财政收支分权差异通过市场投资环境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共同驱使企业进行跨区域投资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驱使的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在短期内造成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的增加以及资本回报率的下降,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在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为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非对称财政收支分权  政府与市场  资本跨区域流动


普惠金融、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尹志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文小梅,中国融通文化教育集团有限公司 

栗传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文利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普惠金融对中国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回答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中国家庭的收入差距,普惠金融指数提高10%,基尼系数下降0.02,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研究还发现,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收入40分位数以下家庭和相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并提高了家庭进入收入40分位数以上的概率,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机制分析显示,普惠金融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创业概率,并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农业户口、低社会资本、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贫困线以下家庭的收入水平产生了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普惠性。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认识普惠金融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为理解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采取金融措施促进共同富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政策启示。


关键词: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创业  非农就业


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网络深化


吕 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谷 玮 ,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尉亚宁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包 群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实现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的重要依托。本文基于Melitz(2003)和Bai等(2019),在异质性企业出口决策模型中引入人工智能,将企业出口模型拓展至企业增加值出口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发展对GVC网络深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各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能显著促进GVC网络的深化。人工智能对GVC网络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替代和缓解资源错配实现。相比于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对深化发展中国家GVC网络的促进效应更强;相比于高出口依赖型国家,对低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积极效应更加突出。人工智能除了影响各国GVC网络的深化外,还能延长GVC长度,增强GVC竞争力,以及推动各国向GVC上游攀升。这一发现对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引。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网络  人工智能  增加值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全球金融周期与新兴市场跨境债券资本流动管理——来自EPFR跨境债券基金的证据


虞梦微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谭小芬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赵 茜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李 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为缓解全球金融周期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使用时变因子载荷的动态因子模型研究各类宏观政策对于抵御全球金融周期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借款人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抵御全球金融周期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对于政府债务水平较低的国家,财政政策有助于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对于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财政政策的作用则不显著;全球金融安全网可以在资本流入骤停时降低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全球前三大或前五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一国的跨境债券基金中的市场份额越高,基准指数驱动型基金和ETF这两类基金的占比越高,会放大一国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风险,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球金融周期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


数字信用与在线社交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线上二手商品市场的分析


王 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靳开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张玮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孙 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二手商品交易是共享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考察了社交关系与个人数字信用对在线二手商品交易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在线社交与数字信用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把社交关系区分为一度好友关系和二度好友关系,并分别运用行为博弈模型和引入第三方惩罚的囚徒困境模型,对比分析了社交关系的直接互惠机制与间接互惠机制;然后,把个人数字信用作为声誉机制融入上述模型,分析了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我们运用某二手交易平台的大规模数据对前述作用机制的效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第一,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均可促进交易,但社交关系的作用显著高于个人信用;第二,社交关系中直接互惠机制优于间接互惠机制;第三,个人数字信用可以起到强化社交关系对交易的支持作用。上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在数字时代人格化交易中的突出作用,从而更好地支持以个体交易为主的共享经济等业态的发展。


关键词: 社交关系  互惠机制  个人数字信用  二手商品交易


网络型自然垄断产业纵向分离改革绩效评估——基于随机推断的小样本双重差分模型


裴 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陈 林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韩胜飞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一次纵向分离式改革,也是国家对信息网络产业的“统一大市场”式改革。近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而移动通信业正是“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基础设施领域之一,为考察其改革成效,并在“十四五”时期更好地指导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使用鲍莫尔(Baumol)的成本次可加方法实证测算铁塔设施的自然垄断属性,并剖析成本属性影响行业产出绩效的具体机理,然后在国内首次构建基于随机推断的小样本双重差分模型(Randomization Inference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RI-DID)评估此次纵向分离改革的政策绩效。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基础网络上游环节的通讯铁塔设施有一定的非自然垄断属性,垄断式的经营因推高成本而导致下游运营商产出显著下降。从政策含义看,在网络型自然垄断产业或非自然垄断的网络环节,纵向分离改革需审慎推进。从方法论看,本文一是改良了成本次可加模型的数据选取方式,避免因不区分上下游业务环节及垄断利润过高造成自然垄断属性误判;二是引入随机推断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双重差分法的小样本学术难题,有助于双重差分模型在政策绩效评估中的进一步科学应用。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纵向分离  自然垄断  随机推断  小样本双重差分模型

杂志介绍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创办于198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是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权威期刊。

本刊以“引领学术前沿、聚焦重大问题,促进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为办刊理念,发表经济管理领域的原创性学术论文,注重理论性、思想性与前沿性,提倡理论、思想、数据、方法的有机结合,科学严谨地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涉及宏观经济、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要领域。

本刊多次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优秀期刊一等奖”,2020年获中国社科院“优秀期刊特别奖”。本刊是美国经济学会Econlit收录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定“A类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权威期刊”,是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

本刊着力构建最具学术影响和专业水平的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保持一贯的匿名评审制度,并向投稿作者提供科学细致的评审意见报告,确保发表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品质和长期影响。

本刊自2022年第9期起,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开所刊发论文的原始数据、程序代码及因篇幅所限未能刊登的附件(如数理公式推导过程)等资料。本刊在充分尊重和保护作者对数据、程序等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础上做好数据公开,旨在进一步提升论文学术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生态建设。 

本刊既欢迎资深学者的论文,也欢迎在读博士生、在站博士后和青年学者的论文。本刊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贡献力量。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投稿方式

登陆本刊编辑部网站,完成用户注册,进入远程投稿系统,按照投稿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将稿件电子版及附件按照系统要求投递。网址:http:// www.jqte.net,投稿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11位数字的投稿号(如20130123002),请牢记投稿号,以备日后查询稿件。


联系方式

电话:(010)85195717

传真:(010)65250322

本刊网址:http://www.jqte.net

本刊邮箱:bjb-iqte@cass.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促进交叉融合 服务国家战略 引领学术前沿 聚焦重大问题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

微信号|jqte-cas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