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孔乙己
常思孔乙己
文/山栀子
提起孔乙己,人们就会想起那件不肯脱下的长衫;他真诚负责的教学茴字的N种写法;还有他出口必言之乎者也的笑样。当然,他坐着用手离去的背影成了读者记忆中笑过之余的一抹伤痛。
读孔乙己的时候,人们常会想起那可恶的刽子手丁举人,进而引发对一个可悲的时代可恨的制度的愤怒,然后大声质问:谁害死了孔乙己。
历史的车轮驰入二十一世纪,我还是会时常想起孔乙己。
在与我们擦身而过而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虽不见孔乙己的长衫,但满目的流行色下总掩藏不住一件件贴身的“长衫”啊。从政者,改革发展的口号叫得响,可真正面对改革者大刀阔斧锐意创新带来的阵阵浪涛时却慌了神。为师者,尊重个性素质教育的理念熟读于心,可面对学生张扬的个性层出不穷的问题时还理直气壮言词凿凿苦口婆心,殊不知自己已成学生心中的“孔乙己”。居家度日者,赶潮流,追时髦,比阔气,装高雅,千辛万苦还要在人前毫言壮语笑灿如花嘴上抹油。远离父母求学读书者,自以为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上网泡吧,交友恋爱,追星求乐,俨然一个“城市达人”与“时尚一族”,但细节之处陈规陋习时常曝光让人大跌眼镜。
孔乙己的时代已经远去。今天的我们,或处于现代化的都市,或生活于蓬勃建设的新农村,在享受物质的成果时,我们还需更彻底地解放思想,真正地脱掉穿在身上已经几十上百年的“长衫”。
今天,就业艰难,上百万的大学生难找工作。面对金融风暴,一边是大量的人失业,一边是更多的人在毕业。有人开始慨叹了,有人开始失去信心了,更有人开始怨愤了。
我想起那位曾倍受媒体追捧充满争议的人物——陆步轩。这位曾经的高考状元,北大名校才子,在一次次失去工作后操刀卖肉。有人叹息之,有人同情之,还有人拍案而起大声疾呼:这简直是扼杀人才!但,原北大校长许智宏一句最朴素的回答让一切声音归于寂静:北大学生同样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继而有硕士研究生争当“猪肉佬”,大学生应聘掏粪工,踊跃报名参考基层村官。这不是天方夜谭,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
对比他们,我的眼前浮现的是另一番景象:潇潇风雨中,求职的大学生排着长龙,怀抱着一叠厚厚的证书,心中揣着激情的应聘讲稿,还有充满理想主义的工资标准。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各座城市的招聘会,进出于各个公司的大门。如果走近他们,能听到他们的自信、骄傲与豪情被一点一点磨灭的心碎声。
九十年前,有一个人叫孔乙己,宁死也不肯脱下读书人的长衫,劳动求生。
二十一世纪,不及时脱下“长衫”,终会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淘汰。唯有疾步赶上,敢为人先,方能冲浪未来。
常思孔乙己,就会明白:希望,就在不远,转角,才有生机。
(本文原刊于《学生新报》,文字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